APP下载

人文古树:中国历史别样记载与文化传播*

2019-01-28尚菲菲

中国出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梁衡梁先生古树

□文│尚菲菲

树木记录了年轮,森林承载着历史。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梁衡先生的散文集《树梢上的中国》(商务印书馆2018年8月出版)对中国的森林赋以文化属性,创新性地把“人文森林学”融入其中。

梁衡先生认为现有的与森林相关的学科都停留在生产和自然生态层面,应该还有一个更高的层面——人文层面,因此有必要建立一门新的学科——人文森林学,专门研究人与树木的文化关系。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国家“人文森林工程”的计划。梁先生的倡议令人耳目一新,《树梢上的中国》堪称人文森林学的开篇之作。

这本专题散文集的目录编列便彰显了梁先生的良苦用心,目录分为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地图式,在地图上标注出梁先生撰写这些散文的22处采访地,清晰明了。为著此书,梁先生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第二个版本是时间轴式,根据与树木有关的历史时代编列目录,从远古的热海、猿啼、原始林,直到当代的沙枣、古树养老院和树殇、树香与树缘,唤醒了横跨14个历史时期的记忆。在目录的编排中,融合了地理的经纬与历史的远近,凸显了“人文古树”的书写主题。

这是一本专属于古树的文字记录,一众古树的树龄、外形都有迷人之处。“这最后一片原始林”中的红松充满阳刚之气,幽谷美人则充满了阴柔之美。《华表之木老银杏》中的春秋老银杏,距今已有3000多年,滚圆的枝干竟然被引拉成扁平的带状,侧垂着像一个个伸长的骆驼脖子,富有令人震撼的画面感。“吴县四柏”中的“清”“奇”“古”“怪”,长出了岁月的沧桑。《中国枣王》中的枣王雍容大度,体态庞大,主干短粗,拔地而起,如堡垒镇地。

古树之美,自然不仅仅在于其龄、其形,更在于它们对中国历史的别样记载。在梁衡先生看来,树木见证了历史,是历史的活的记载,是与语言文字、文物并行的人类的第三部史书。《华表之木老银杏》中的老银杏记载了“毋忘在莒”“庆父不除,鲁难未已”等历史故事;《秋风桐槐说项羽》中的青桐和古槐见证了项羽出生盖有天意,《死去活来七里槐》中的古槐生在唐朝,遭遇了“安史之乱”,杜甫夜宿至此,留下了“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的千古吟诵,它也经历了大饥荒年代与日军侵华时的“卢氏惨案”。

细读此书,随处可见梁衡先生对森林、历史的钟爱,为了听到猿啼,他在寒冷的冬季从北京飞到海南;为了寻找“百年震柳”,他从北京飞到银川,又坐汽车颠簸4个多小时,终于在一个深山沟里找到了它。从梁衡先生不辞劳苦的寻找、严谨认真的文献查阅和情真意切的文字记录,可见其对树木、森林、自然所承载文化的传播情怀,而这种情怀,传承可期。在《霸王岭上听猿啼》一文中,与梁先生同行的既有第一代长臂猿野外观察员陈庆,亦有来自香港的合作研究者陈博士,他们还遇见了三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野外观察员。正是有了无数像他们一样坚守情怀的人,像海南长臂猿这样濒临灭绝的物种才能奇迹般地延续。在最后一篇《树殇、树香与树缘》中,因爱树、护树而结缘的人创建了名为“我们的树”的微信群,成为一个沟通南北、寻找人文古树的工作平台。守望着自然与生态的人们,本身就是一本人文的书。

猜你喜欢

梁衡梁先生古树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梁漱溟演讲收费
家乡的古树
古树炼成记
韭菜坪记
著名新闻人、作家梁衡
梁衡:树梢上的中国
女子离婚后发现前夫隐瞒股权
古树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