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度推进对接京津“大文章”
2019-01-28周艳梅河间广播电视台
周艳梅 河间广播电视台
引言:环渤海区域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时代经济背景下,被誉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京津周边地区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发挥优势,同步跟进,全力做好对接京津大文章,谋求全县经济突破发展,是“借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对接京津的现状
近年来,京津周边地区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人缘、地缘、产业等优势,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辐射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抢抓京津产业结构调整机遇,积极引进京津外迁项目。以河间市为例,近两年来先后引进京津项目48个,引进京津资金36.9亿元。在全市年工业总产值中,14%的份额与京津有关。其中电线电缆产业拥有企业140多家,年产值180余亿元,15%以上产品供应京津;投资15亿元的北京富思特新型建材项目,实现了第一个纳税上亿元工业项目引进的新突破。
(二)利用京津科技密集优势,积极引进人才加快企业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引导企业与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联合,进一步加快了企业的技术开发、产品升级、结构优化。据统计,河间市先后与京津22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联谊机制,引进京津各类人才860余名。其中国欣农研会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棉研所等科研单位加强合作,通过技术创新、科技研发,“国欣”牌棉种成为全国棉种行业第一个中国名牌产品,国欣农研会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适应京津市场准入制度要求,大力推进农畜产品进京津。通过在京津举办河间特色产品展示,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采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等措施,积极推动农畜产品进京津。目前,河间市已建立培育出“宏达”牌清真牛肉、“绿帝”牌肉鸭板鸭、“美玉”牌鸭梨等十几个省级名牌产品,涌现出中鸿农产品公司、新兴鸭业公司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油料、肉类、果品、蔬菜、畜禽产品等12类200多个品牌农产品进入了京津市场,每年累计向津京供应农畜产品总值100余亿元。
二、对接京津存在的差距
一是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解放。当前部分干群和企业经营者还没有完全树立开放的理念,存在目光不够远大,措施不主动、发展步伐跟不上借力京津加快发展的问题。二是信息收集渠道需进一步畅通。与京津有关部门没有形成经常性往来和互动,掌握信息不够灵敏,造成京津外迁企业、产业项目信息无法及时获取,贻误了招商时机。三是挖掘京津科技、人才资源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京津两地是科技和人才的资源宝库。截至2017年,北京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92所,全市共有58所普通高校和88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在学研究生达到31.2万人。京津周边地区与京津的对接、合作空间还很大,科技、人才等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利用。四是对接京津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接京津没有形成体制、政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用创新的观念、机制、举措破解对接有待加强。
三、深入对接京津的几点建议
(一)全面解放思想,打开对接“总阀门”。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加快发展的有效推动力。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源于思想观念的落差。对接京津需要各县市区广泛开展“深入对接京津”活动,在思想观念上把对接京津作为的一项长期战略,切实吹响对接京津的“嘹亮号”,构建对接京津的“高速路”。
(二)健全体制机制,打通对接“主通道”。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实现对接的前提和保障。一方面,要加快形成对接京津稳定渠道。政府部门主动与京津地区经常性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如:建立经济合作或友好市(县、园区)、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人员交流挂职等,推动区域发展交流与协作的制度化、长期化。另一方面,开辟对接京津“绿色通道”。主动消除政策和地区壁垒,用好对接“直通车”,实现各领域各层次全方位的快速对接。
(三)立足产业定位,明确对接“大方向”。产业对接是区域经济融合的核心。按照“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思路,分析利用好与京津产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找准各地在区域分工中的产业定位,与京津形成密切的产业链,达到与京津共赢共振,实现真正的对接、融入。
(四)完善园区功能,建立对接“高平台”。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京津周边地区要立足京津产业转移做好园区规划,找准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品位高、特色准的产业园,使之成为对接京津的主阵地。发挥各地自身产业优势,深化对接内容,探索建立“京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专业园区,或探索京津地区产业整体搬迁“异地联办园区”的模式,承接京津产业和产业集群转移。
(五)转变招商方式,提高对接“新机缘”。创新招商方式是成功对接的关键。一是从“引资金”向“引产业”转变。制定承接产业转移规划,采用产业集群招商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承接项目--产业链长--产业集群”的承接目标,形成集群式对接、落户、发展的格局。二是用好以商招商。实现由政府招商向企业招商转变,通过奖励、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在招商引资中“唱主角、挑大梁”,形成良性发展的格局。三是实施环境招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由政策效应向优化环境转变,切实打造对接京津的优质、高效环境。
结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京津周边地区深度对接京津是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必然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当前对接京津中的差距及问题,不断探索,开创进取,创新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对接京津的新路子,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