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文化视域下的诗意化阐释
——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2019-01-28吴国兰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名作欣赏 2019年26期
关键词:古典手法诗意

⊙吴国兰[绵阳师范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电影的一开场,是由“我”一个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因父亲去世回乡主持丧仪。“我”听到母亲执意要将父亲请人从县里抬回来,并且要用家里已经弃置了多年的织布机亲手织一块迎回父亲的白布,看着母亲织布的背影,“我”想起了关于“我”的父亲母亲的故事。细品整部影片,张艺谋独具匠心地运用了诗意化的形象、语言、情节以及一些诗意化的构思完成了对整部影片的阐释,在鲍十小说《纪念》的基础上进行了诗意化的提升,从而使得整部影片具有了无与伦比的审美价值。显然这是对中国古典爱情诗歌的继承与创新。从诗歌到电影,张艺谋将一首至美的爱情绝唱可视化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中国古典文化之于本部影片的诗意化阐释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诗意化的形象

(一)母亲形象

一件红棉袄,一块红围巾,一张荡漾着笑容的脸,一方田园牧歌式的土地。在”我”的回忆中母亲是村里最漂亮的姑娘。整部影片中展现出的是一个执着专一、青涩而娇羞的母亲形象。姥姥说那时候很多人上门来说亲,母亲都没有答应,直到到父亲出现。父亲是从县上来的一位教书先生,也是村里唯一的一位教书先生,父亲来的那一天很多人都去看,当然也包括母亲。父亲从县上来,她第一眼看到便怦然心动,一溜烟儿地跑回家里去,姥姥问她:“见着没有,先生怎么样?”她说:“见着了,长得很高大。”然后自己就拿出新衣裳换上了。后来她打听到先生也吃派饭,于是她便每日做上自己最拿手的菜,以家传青花碗为记,希望父亲能吃到她亲手做的饭。因为想见到父亲,她日日在山梁上看着父亲送学生回家;见着父亲了,她又害羞地飞快跑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带有一种天然的原生态的少女情怀,既有古典之美又不乏现代之感,这便是招娣,这便是母亲。“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对于理想中的爱人,感情毫不隐瞒,至死也不变心。当父亲被打成“右”派,别人都说父亲回不来了,只有她相信父亲一定会回来。她亲手去将父亲讲课的教室糊上了窗纸,贴上了窗花。父亲并没有给她什么承诺,但在父亲离去的几年里,她却日日都在等着父亲回来,足以见得她对爱情的执着;她不知有无结果,但却从无怨言。

(二)父亲形象

影片中的父亲,导演并没有用过多的情节去刻画他,但是通过整部影片中的一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善良忠诚、淳朴宽厚、甘于奉献的人。他家在县城,本是一个城里人,但是他却选择了来到三合屯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教书。姥姥问他为什么要来这儿教书,他说喜欢。他说喜欢所以才来这儿教书,足以证明,他有着奉献的精神。在那个年代,农村缺衣少食,哪个人家的子弟愿意来农村生活?可是他来了,并且是因为他自己喜欢,没有人强迫他,而是他自己心甘情愿的。有的孩子家远,他便天天送孩子们回家。在影片“现实”的后半部分中,父亲去世了,“我”请人把他从县里抬回来,因为路程较远,风雪很大,村长预计要花四千元钱。但是没有一个人收钱,送父亲出殡的那一天,一百多人参加了葬礼,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村长说远的还有从广东赶来的。从这些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善良淳朴、甘于奉献的品质。影片中父亲对母亲表达得极少,但就是在这少之又少的行为和话语里,却可以看出父亲对母亲的爱有多么的深沉,他的一生都在忠诚于他的爱情。“你穿那件红衣裳真好看,来的头一天我就看到了。这个是给你买的,配你那件红衣裳好看”“先生回来了,他这是为你回来的呀。先生昨晚就回来了,一回来就上咱家来了,就在这里守了你半宿”“当父亲真正和母亲相聚的那一天到来时,母亲又特意穿上了那件父亲喜爱的红棉袄,站在路边等着父亲。从那天起,父亲就再没有离开过母亲”。就这样的几处描写,便将父亲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屏幕上。

二、诗意化的语言

一个女子为一个男子特意去修饰自己的外表,便是这个女子很想获得这个男子的好感,甚至于很想这个男子喜欢并爱上自己,抑或是害怕自己不够美吸引不了男子;凡此种种心绪,影片中一句“看先生就看先生,还换什么新衣裳”便凝练含蓄地将一个怀春少女火热的心情表现了出来。“你穿那件红衣裳真好看,来的头一天我就看到了。这个是给你买的,配你那件红衣裳好看”。到底是红衣裳好看还是人好看?来的头一天就看到了,说明父亲对母亲也是一见钟情。他们没有什么山盟海誓,就一句“我等你回来”涵盖了太多太多,因为她要等他回来,所以在他约定的归期日,她站在大雪天里,从早等到晚,直至自己感冒生病。因为一句“我等你回来”,父亲冒着风险逃回来见母亲。“后来我听乡亲们说,当父亲真正和母亲相聚的那一天到来时,母亲又特意穿上了那件父亲喜爱的红棉袄,站在路边等着父亲。从那天起,父亲就再没有离开过母亲”。这样短短的几句话却蕴含多重的意义,言语有尽而意义无穷,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味所在。就那么几句话涵盖了他们相遇、相爱、相知,相守的四十多年的人生历程。四十多年三次对话——一次在路上,一次去母亲家里吃饭,一次送别父亲去县城——三次对话便认定了一生的不离不弃。不能不说这是富有诗意化的语言,无论是从其语言的丰富性还是从其表情达意性上都与中国传统诗歌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多义与朦胧。纵观整部影片,所有的台词都基本有一个特点,那便是朦胧含蓄,像是笼罩上了一层轻纱;细细地品,你总能体会到不同的韵味,观众在这些话中感到的是满满的爱意——寥寥数语便将万千情感汇聚其中。

三、诗意化的情节

母亲第一眼见到父亲,便看上了父亲,就那么一眼像春风拂过蔷薇,散发出无限的芬芳。这场初遇像极了《诗经》里的“我从东门游,邂逅承清尘”。一切都是那么的刚刚好,母亲回去换上了新装,偷偷地去听父亲讲课。为了能够听到父亲的声音,母亲改道从前井打水(前井远,后井近),甚至于有时候打好了水,见到父亲要来担水便将自己打好的水又重新倒回井里。这一情节,真是让观众啼笑皆非,使得影片在表情达意时又不乏轻松灵动之美。为了能够看到父亲,母亲无数次地躲在父亲送学生回家的路上偷偷地注视着父亲;只在那条路上一来一回地看两眼,母亲可以开心一整天。终于有一天,她鼓起了勇气迎面向父亲走去,在目光对视的一刹那母亲仿佛忘记了全世界,然后是相视一笑,羞涩地跑开;接着父亲叫住了母亲,原来是母亲只注意看父亲,已经忘记了自己手中的篮子早已坠落。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诗经》里的“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多么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就那么一个细节,便将少女怀春的那种原生态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踱来踱去的焦躁不安、城上的左顾右盼,与影片中的母亲对于倾心之人的思慕,可以说是完全地契合,这是导演对于中国古典文化不自觉地运用。“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母亲蒸好饺子、整理好衣衫左顾右盼,终不见父亲前来的情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那种久不见郎至,便坐立不安之景。整部影片像一首柔美的叙事诗歌,像一泓清泉缓缓流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就是那么感人至深,那么温婉含蓄,令人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

四、诗意化的构思

在色调的运用上,纵观整部影片我们会发现,影片在回忆前和回忆后的现实部分,基本都是灰色调:黑漆漆的屋子,昏暗的光线,人物凝重的表情,连天空也是暗淡无光的,场面也显得极其狭窄。但当叙事者进入回忆叙事后,整个画面便发生了突转,立刻给人一种辽阔的空间感,人物穿着打扮也变得光鲜亮丽,除了特定的摄影技巧,更多的是导演有意而为之的艺术构思。这种构思之下,泾渭分明的两个场面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故人已逝,韶华不再,所以现实中暗淡无光,也是母亲情感上的黯淡无光,因为听了四十多年的自己认为的世上最好听的声音永远地消失了。回忆中的场面充满着亮色调,那时母亲的情感是充满着青春的色彩的,因为父亲还在,他们正在品尝着爱情的甜蜜,有他就有家,父亲在哪里,她的心就在哪里。通过两种色调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母亲对父亲感情的深厚;在母亲眼中,父亲就是太阳,哪里有父亲哪里就有亮光。母亲不识字,也听不懂父亲讲的是什么,但是她就是觉得好听,听一辈子也听不厌他的读书声。早在《诗经》中便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正是对这样一种构思手法的运用,用回忆带出母亲与父亲相守时的快乐,才反衬出现在母亲的痛苦;母亲现在之所以这般痛苦,全在于当初有太多的美好。

正是这样的构思使得父亲母亲的爱情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富有了诗意化的色彩。

五、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技巧的可视化借鉴

(一)影片中多处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父亲原本不是三合屯的人,是一辆马车将他从那条通往县城的路上拉来的,父亲被打成了“右派”,母亲也是在这条路上等着他归来的。现在父亲死了,母亲一定要人把父亲从这条路上抬回来。母亲年轻的时候织了一块红布,那块布挂在父亲教书的房梁上四十多年,日日伴着父亲;父亲离世后,母亲也执意要亲手为父亲织一块白布迎回他的遗体。母亲希望等自己死了能和父亲合葬在她日日绕道而去的井边。那条路、那块布、那口井,甚至那间教室、那个发卡,无一不见证了父亲母亲的相识、相爱。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已经成了父亲母亲爱情的象征。中国古典诗歌中也崇尚象征,早在《诗经》中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首句运用的“兴”,正是象征艺术手法的原始形式,而继之以屈原,便已确立了象征艺术手法中物象的独立意义,所以本部影片中的象征手法,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可视化借鉴。

(二)影片中“对面落笔,反弹琵琶”手法的运用

影片中并没有说父亲有多么的高尚,而是通过母亲对父亲矢志不渝的爱以及乡邻、学生对他的尊崇表现出来。如果父亲没有优良的品质,或者良好的形貌,那么母亲不会如此迷恋父亲。若说父亲是个道德败坏的教书先生,对教师这份职业也不尽职,那么何以他去世之后有学生千里赶来相送,送葬者一百多人,并且还有在路上因冰雹天气耽搁在路上的人。如此便将父亲的形象,生动具体而富有意境地表现了出来。显然这是张艺谋对于中国古典诗歌抒情手法的突破,把在诗歌中使用的局限于送别怀远、思亲恋家的手法,富有创新性地使用在了本部影片当中。

结语

综上所述,张艺谋正是在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下,完成了对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创作,他继承和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并将其运用到影片之中,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情节以及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手法和构思,真正唱响了《我的父亲母亲》中这份至真至纯的、原生态爱情的赞歌。退守于传统文化,并从中获取养料,这是影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唯有在中国古典文化视域下,才能真正地阐释这部影片的动人之处。无论是对父亲、母亲形象的刻画,还是对本部影片的整体统筹,都使得观众仿佛在读一首至美的爱情之诗,清新而淡雅,悠远而绵长。

①②④于 朝贯:《中国古代诗词分类选编·历代爱情诗选》,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第12页,第54页,第14页。

③赵浩如:《诗经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⑤彭黎明、彭勃:《全乐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第9页。

⑥⑦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版,第247页,第3页。

猜你喜欢

古典手法诗意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拟人手法真多情
冬日浪漫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