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

2019-01-27邵诗梦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产学研办学协同

邵诗梦

(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453000)

1 引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新”一词被提及和强调50余次,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主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总体要求,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体举措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大力推动地方高校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企业需要实用型的人才,大学教育应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将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等纳入学科建设的规划中去,并通过政策制度机制创新,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当地区域发展的需要、工作实际运用的需要,转变从课堂理论到实际应用的两段式教育观念。地方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第一人才资源结合的重要来源地,各专业实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技术发展情况等设置不同的专业,使其适应当地的人才发展需要与培养模式[1]。

3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将立足地方区域、面向行业企业、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定位为办学的新思路和发展的新目标,大多高校本身也明确要进行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转型方向。这种定位实质上是高等院校自身内涵发展的目标,是提高水平、培育特色的方向,这个转型的落实就必然促使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学科和专业[2]。

3.1 建立高水平、有特色的学科专业

地方高校要把自身的水平与特色突显出来,就要在提高整体办学能力的同时,发展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积极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打造重点学科。这两者之间密切联系又相辅相成,因为高校要打造自己的学科特色,突出自身的专业优势,从中来寻找到自身转型发展的新方法与新方向。合理科学地设置并动态调整专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稳定专业规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建立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着重建设一批高水平本科专业,注重打造自身的学科专业平台建设,争取取得有特色创新的标志性成果。

3.2 加强产学研协同合作发展

在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之间进行协同合作,能够实现协同双方的互利共赢,在有效规避风险、降低创新成本的同时,能够很好地提升创新绩效、拉升经济实效。对目前国内外产学研的合作理论进行系统科学的归纳分析,探索出适合当地特色的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创新模式,尽快建立起“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动”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4 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发展——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趋向应用型转型,所辖办学特色学科和优势专业也势必需要同步进行转型。学科专业是一所大学的办学基础和坚实根基,学科专业趋向应用的转型就是要让每个学科和专业都能具备创造价值和经济效益,都能够有效地对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贡献能力。

4.1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学研合作

学校要想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就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地方本科院校更要注重特色办学。所设特色专业学科要能够适应、融入、引领所在区域的新产业发展,能够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为目标导向,形成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新格局。河南省某高校就坚持以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来驱动产学研的合作,通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以及转化技术成果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为科技创新驱动产学研合作迈出了坚实一步。

4.2 深度拓展产学研合作外延

学校拥有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细胞与基因治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与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学校每年接待国(境)外来访千余人次、数百名师生出国(境)访问交流,在印度设孔子学院,每年有千余名推免生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一流高校就读。与多家知名企业和地方政府建立校企、校地合作关系。

5 结语

协同创新已经发展为符合时代进步趋势与市场发展规律的先进理念,不仅能够促使高校不断明确其发展目标和定位,还能进一步凸显区域经济的特色与优势,促使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之间的共赢。校企协同创新将教育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出适应现代工业发展要求的优秀劳动者,是地方本科高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从而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产学研办学协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