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初心 人民的光荣
——朱德的初心使命与坚守践行
2019-01-27刘建
刘 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北京怀柔 101416)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06年,朱德在中学毕业时给同学的题赠诗中就表达了“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1]的远大志向。在朱德光辉的人生历程中,经历过许多磨难和险境,他始终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
一、远涉重洋,寻找初心
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琳琅寨李家塆(今马鞍镇琳琅村)。少年时的朱德勤奋好学,产生了反剥削反压迫、不当亡国奴的基本觉醒。1900年,14岁的朱德对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践踏中国主权的暴行“极为悲愤”[2],对国家民族命运深感忧虑。1905年,朱德参加县里的科举考试考中秀才,次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他进入顺庆府中学堂。1907年春,他前往成都,考入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就读,一年后毕业回仪陇县当小学体育教员。1909年春,朱德在成都的学友秦昆劝他投笔从戎,到昆明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离开仪陇前,他写诗赠友:“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3]。
朱德考入讲武堂后,自信找到了一条可以拯救中华民族的道路。他满怀激情地说:“我的志愿老想做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在当时是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它招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非常高兴;我一心一意投入讲武堂的工作和生活,从来没有这样拼命干过。我知道我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4]讲武堂的许多教官在日本学习时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他们经常给学生灌输一些革命思想。朱德从中受到了很多革命的启发,秘密阅读了《云南》《天讨》《警世钟》《猛回头》《革命军》等进步刊物,受到爱国主义和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于1909年冬秘密加入了同盟会。为了丰富军事知识,增长才干,朱德常常在熄灯号后还挑灯夜读。通过不懈的努力,他在学校组织的体能训练和一系列体育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师生好评。在此前后,朱德与同学们组织了由他取名的“五华社”,主张奋发自励,富国强兵,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5]。加入了同盟会的朱德积极投身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参加了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成为滇军名将。
1911年8月,辛亥革命前夕,朱德从讲武堂毕业,分配到新军蔡锷所部担任班长、排长。1911年10月30日,为响应武昌起义,爆发了蔡锷领导的昆明“重九”起义,朱德冲锋陷阵,在火线上被起义军总指挥蔡锷提升为“敢死队”连长,率部进攻云贵总督署,立下战功。1912年5月,朱德参加滇军援川军返回云南昆明后,因“指挥有方,战功卓著”而晋升为少校[6]。同年8月,随着国民党在北京的成立,朱德从同盟会会员转为国民党党员。1912年秋至次年6月,朱德担任讲云南讲武学校(原讲武堂)学生队区队长兼军事教官。他十分关心辛亥革命后的国家形势,思考中国如何走向共和。
1913年夏以后,朱德调往滇南部队,先后任营长、副团长、团长,在滇南边境剿匪作战中屡立奇功,逐渐摸索总结游击战经验。1915年底,袁世凯复辟帝制,云南宣布独立,护国讨袁。朱德奉命调入以蔡锷为总司令的护国军第一军,任支队长。在护国战争“棉花坡战役”中他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声名大振,被称为“护国名将”。1917年夏,朱德被委任为靖国军第二军第十三旅少将旅长,成为远近驰名的滇军名将。
1918年,朱德奉命移防泸州期间,仍任旅长,兼任泸州城防司令和四川下南清乡司令,他十分同情备受兵灾匪患的老百姓,表示“既处此区域,忧患安乐,当与民同”,决心“以兵卫民”[7]。他率部为老百姓剿匪除患,泸县有两个乡的老百姓分别为朱德各建了一个政德碑,上面分别镌刻着“救民水火”“除暴安良”字迹[8]。
然而,长年的军阀混战使国家陷入“四野萧萧风雨急,中原黯黯鬼神愁”的悲惨境地,朱德“陷入了一种怀疑和苦闷状态,在黑暗中摸索而找不到真正的出路”[9],进而他认识到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法解决中华民族的出路问题。他从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中看到了新的曙光,毅然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抛弃了衣食无忧的安逸生活,去寻找新的革命道路。1922年,他先到上海、北京,后又远渡重洋,执着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在离开四川时,他受到川军第二军军长杨森热情款待。杨森他对朱德的作战指挥能力深为佩服,并以师长一职相许极力挽留朱德,朱德表示这次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革命的出路,婉言谢绝了杨森的请求。在上海,他看到了工人们悲惨的生活,看到了饿死街头的贫民。他说,有一件事我敢确定,“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么悲惨”。在北京,与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都相认识的孙炳文告诉朱德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的消息,朱德从亲身经历中逐渐认定只有这个党才能给苦难深重的中国指明出路,决心要找到这个党,并成为它的一员。再次来到上海时,朱德和孙炳文、金汉鼎拜会了孙中山。孙中山是朱德从青年时代起就十分景仰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要朱德和金汉鼎回到已移驻广西的滇军中去,组织滇军到广东攻打陈炯明,并答应先付给十万元。金汉鼎接受了这个要求,朱德则婉言谢绝了孙中山,因为十多年的亲身经历使他对孙中山希望借助一部分军阀的力量去打击另一部分军阀的做法已不再相信。几天后,朱德又会见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向他提出入党的要求,陈独秀却冷漠地回绝了朱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陈独秀讲,像他这样旧军队的高级将领,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刚刚叩开准备进去的大门却被砰然地关上了,朱德后来回忆说:“那些日子真难过,我感到混乱和绝望。我的一只脚还站在旧秩序中,另一只脚却不能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10]。这时,他已经认清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在绝望中,他并没有放弃追求真理的信念,而仍按计划奔赴欧洲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2年11月,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在周恩来的介绍下,朱德在柏林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新的革命道路,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共产主义崇高事业。在德国学习、生活期间,朱德按照党的要求,以秘密身份参加和组织各种革命活动,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在柏林,朱德“曾经说服了很多人加入共产党,也说服过很多反动派的反正”[11]。尤其难能可贵的是,1925年春,朱德在柏林和一些中国同志应邀参加红色前线战士同盟20多万人的阅兵式和野营军事训练演习时,就认识到:“看来,革命要取得成功,要有人民的军队,还要有人民的支持。”[12]
之后党组织又批准了朱德希望赴苏联学习的请求,1925年7月他来到莫斯科东方劳动共产主义者大学学习。至今俄罗斯档案馆还保存着朱德在苏联时期学习、受训的档案材料,其中有一件是他于1926年初亲笔填写的《旅莫中国共产党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党团员调查表》,其中填写了他的家庭成员、职业职务及其收入情况等,如他32-35岁任滇军第二军第三混成旅旅长时收入为15200元,35-36岁任云南省警察厅长时收入是4800元。朱德入党之前已经是滇军名将,但接受了共产党的新思想,要为人民打天下,他毅然抛弃了一切优厚待遇,甘愿吃苦拼命,要打出一个新中国。
1926年夏,朱德从苏联回国,先在四川军队里从事革命活动。是年冬,他根据党的指示,到南昌创办军官教育团,培养革命武装工作干部。1927年6月,他在与朱培德等人共同签发的军官教育团学员的《毕业证书》中明确提出了“誓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该证书影印体现存于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以证书的形式较早地公开表明了他的革命初心。
二、保留火种,坚定信心
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当时所掌握和影响的北伐部队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然而,在反革命势力联合围攻下,南昌起义部队受挫。在起义军南下广东的行动中,朱德先是担任南下先遣司令,成为开路先锋,接着指挥第二十军第三师和第九军教导团配合其他主力在瑞金、会昌与国民党军激战,打垮了敌军两个师。随后,前敌委员会决定起义军在广东三河坝分兵,其中由朱德、周士第、李硕勋、陈毅等率部镇守三河坝,掩护主力部队转战潮汕。三河坝一役,起义部队余部在朱德指挥下血战三天三夜,胜利完成了掩护主力部队南下的任务。
为保存实力与南下主力会合,朱德命令部队有序撤退,10月6日早晨到达广东饶平时,碰到被打散了退下来的周邦采,得知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已经失败的消息。一时间,部队官兵心情沉重,思想混乱,很多人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尤其是一些指挥员产生了严重的悲观情绪,甚至出现了“师长、团长皆逃走,各营、连长亦多离开”的窘状。在这种情况下,朱德作为这支孤军的统帅,关键时刻肩负起了保存革命火种的重任。紧急关头,朱德当机立断,召集周士第、李硕勋、陈毅、王尔琢、周邦采等几位主要领导参加的碰头会,对形势做出客观正确的分析。朱德说:“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急需把情况向大家讲清楚。我们不怕暂时的失败,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受到锻炼,以利今后再战。因此,我们必须做一番艰苦的政治动员,扭转士气,重新把官兵的精神面貌振作起来。”[13]碰头会的几位领导听了朱德对形势的分析和对策后,表示马上去做思想教育工作,把军心安定下来。当天晚上,党团会、骨干会、班务会相继召开,部队出现了正气上升的新局面,大多数人愿意听从朱军长指挥,跟党走,一些失败主义者的悲观论被压下去了。
10月7日,朱德在饶平县茂芝全德学校主持召开了团以上军事干部会议,在听取了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失败的情况后,会议围绕要不要继续举起革命旗帜,保留南昌起义革命火种展开了激烈争论。朱德不同意有人提出的主力部队都失败了,我们也没有必要再坚持的错误主张。他指出,主力部队虽然在潮汕失败了,但是中国共产党还在,革命武装仍在继续,我们这支从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完整队伍,仍有一个整师两千多人,一定要把南昌起义的种子保留下来,把革命进行到底。他掷地有声地说:“主力失败了,我们也吃了败仗,但是,革命没有完,革命仍然有希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我们一定要保留下来。”他还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当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革命包围圈,一直把革命干到底。”[14]在“茂芝会议”上,朱德依据情况发展变化做出了“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 决定到敌人力量薄弱、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湘、粤、赣边界地区去找“落脚点”。这个英明决策,为部队走出绝境确定了正确方向。在转兵的途中,他还指出:“要坚决扭转对革命失去信心的混乱思想,安定军心,要防止一些失败主义者自由离队,拖枪逃跑,甚至叛变投敌的严重事故发生。”
10月下旬,在江西安远县天心圩,朱德在全体军人大会上讲:“虽然大革命是失败,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要革命的跟我走;不愿继续奋斗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他同时指出革命的前途说:“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一九一七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15]
后来在大余,针对部队中的骨干力量——共产党员仅有五六十人,党员人数不到群众人数的十分之一的具体情况,为更好团结力量、凝聚人心,巩固基层,朱德和陈毅还重新对党、团员进行了登记,调整了党、团组织,成立了党支部。经过调整,党、团员被分配到各个连队中去,还选派了一些优秀党员去基层担任指导员,从而实现了党对部队的全面领导。
1928年1月22日,朱德率领工农革命军主力来到湖南省宜章县碕石村,在村民欢迎大会上讲话指出:“我们革命,一定要明确革命目的,一切为着穷人翻身而战,一切为着世界大同而战。”[16]同年3月27日,朱德在安仁县华王庙召开的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为贫苦人民大众谋利益的,现在我们出头的日子已经到来了。”他对革命的目的十分明确,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可以说,正是由于朱德在危险时刻、危难关头的挺身而出,才让这支队伍尤其是指挥员看到了光明,焕发了斗志,也正是抓住了干部、骨干、党员这几个关键环节,义无反顾地继续革命才成了这支队伍的精神依靠和内心自觉。在上堡,朱德又对部队进行了纪律整顿和军事训练。针对少数人以募款、缴获为借口中饱私囊的问题,明确规定只有没收委员会才有权没收财物、募款和缴获的权利。他提出了新的战术问题,主要是怎样从打大仗转变为打小仗,并开始了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转变,提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形式是“农民的游击战争”,强调中国革命必然要向前发展[17]。通过“茂芝会议”和“赣南三整”,保留了革命火种,坚定了革命信心,取得了“湘南暴动”胜利,实现了井冈山“朱毛”胜利会师。
三、反对分裂,维护核心
朱德作为红军总司令,在红军中享有崇高威望,分量极重。在反对张国焘分裂中央和红军的活动中,他坚定地支持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按中央分工,朱德同张国焘率红军左路军行动,在此期间张国焘百般刁难要挟,朱德大义凛然、力挽危局,沉着冷静地巧妙周旋,与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而有效的斗争。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会师后,对下一步的战略方针,张国焘提出“向南攻打成都”,毛泽东坚持主张“北上抗日”。为了统一思想,明确两军会合后的方针,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举行扩大会议,毛泽东的意见得以通过。会后,红军分左右两路北上,右路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到达了四川巴西。朱德为贯彻中央决议,与刘伯承及张国焘率左路军北进。8月,当左路军到达阿坝后,张国焘却公然违反中央决定,不但不向右路军靠拢,反而要朱德与他联名发报给中央,迫使右路军南下,朱德严词拒绝了张国焘的要求。他说:“中央决定了的事,我个人不能违反,字我是不签的。”张国焘又编造嘎曲河涨水、部队无法渡河的理由,电令右路军中原四方面军部队南下,企图阻止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北上,以此达到破坏北上抗日战略方针的目的。朱德力主渡河北上,并亲自到河边视察水情,用事实向张国焘力争。9月15日,在阿坝格尔登寺召开的中共川康省委和红四方面军党员活动分子会议上,张国焘攻击污蔑中央,说中央执行的是右倾逃跑路线,继续蛊惑不明真相的红四方面军干部,并再次要挟朱德反对毛泽东和党中央。张国焘请朱德讲话要支持他,被当场拒绝。朱德的态度引起了与会不明真相干部的激动情绪。但是朱老总很沉着,任人怎么攻击叫喊也不说话,直到所有人都不吭声了,朱德义正词严地说:“中央的北进战略是正确的。北上决议,我是在政治局会议上举过手的。我不反对北上,我是拥护北上的。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18]“至于要我和毛泽东划清界限,我和毛泽东从井冈山就在一起,国内外都知道‘朱毛’,‘朱毛’是不可分的。你们可以把我朱德劈成两半,但是不能把‘朱毛’分开,更不可能要朱来反毛。”[19]
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在四川北部的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会上他大放厥词,说“中央已无法担负起中国革命”,并公然另立中央并自封为主席。张国焘软硬兼施,企图逼迫朱德拥护他的伪中央。朱德则语重心长地回应说:“你不能另起炉灶,你的那个‘中央’不是中央。”“你的做法我不赞成,我要接受党中央的领导,不能当你封的那个‘委员’这个‘委员’。”“大敌当前,要讲团结嘛!天下红军是一家。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是个整体。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呀!”[20]虽然张国焘对朱德反对他分裂党和红军感到不满,在考虑到朱德在党和红军中的巨大声望,也不敢采取极端手段。同时,也由于朱德等人态度鲜明和斗争的坚决,张国焘的错误行为受到制约和限制,不敢为所欲为,他搞的伪中央在朱德等人的坚决反对下也未敢对外公开宣布。
1936年6月下旬,按照中央和朱德的安排红二、六军团先后到达甘孜附近,朱德闻讯,立刻赶到甘孜迎接。因为各路红军长期处于分割状态,红二、六军团领导人还不太清楚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行径。为了使他们了解真实情况,朱德找两个军团领导人谈话,向他们介绍张国焘抗拒中央,搞分裂活动的阴谋。他对任弼时、贺龙等军团领导人说:“你们这一来,我的腰杆也硬啦!”“你们来了,我们一起北上,党中央在毛主席那里。”
1936年7月2日,在两大主力红军在甘孜举行的会师庆祝大会上,朱德对红二、六军团的广大指战员说:“同志们,我祝贺你们战胜了雪山,也欢迎你们来与四方面军会合,但是这里不是目的地,我们要继续北上,要北上就必须团结一致”,不搞团结是不行的。[21]。在两大主力北上过程中,在西渡黄河还是继续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合等关键问题上,朱德与张国焘有多次争论与斗争,最终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行径,于1936年10月,按中央要求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西北大会师。
朱德在与张国焘的分裂斗争中,处处以党和红军的大局为重,既坚持党性立场和革命原则,反对分裂,又顾全大局维护团结,并在危难中挺身而出,避免内部冲突,保存了这支重要的红军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赞誉的那样,朱德在同张国焘的分裂斗争中,是斗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整整两年时间,朱德经历了长征艰难曲折的全过程。从中央红军突围到与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再到与红二方面军甘孜会师,最后实现三大主力会师,作为红军总司令,他始终站在队伍的前列,坚定不移地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和党中央的领导,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22]在朱德光辉的人生历程中,他始终不忘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朱德一生坚守和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1975年3月6日奋笔书写“革命到底”四个大字的条幅以明志[23]。1976年7月初,生命垂危的朱德还对周围的人断断续续地说:“革命到底”[24]。朱德一生对党的初心使命的坚守和践行,堪称光辉典范。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必须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辈们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长征精神,坚持党性原则、对党绝对忠诚,增强“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