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历史形成、理论逻辑与现实贡献

2019-01-27裴泽庆宁新杰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组织路线总书记干部

裴泽庆 宁新杰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 610072)

组织路线是政党进行组织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方针,主要解决干部培养、体系建设、凝聚人才问题。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在我们党历史传承、服务政治路线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提出和实施进一步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实现长期执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历史形成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列宁十分重视党的组织建设,他在领导创建第一个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过程中提出许多关于组织建设的著名观点。列宁曾说:“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1]。1906年,列宁明确指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就一事无成。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2]。列宁建党思想的核心点在于,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有组织的部队,党是无产阶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作为按照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从开天辟地伊始就着眼于服务政治路线的迫切需要,思考党的组织路线问题。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初步探索党的组织路线

1921年党建立后,通过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其他重要会议,逐步建立了产业工会、工厂支部、地方党部、农会党团、乡村支部等党的组织。党的二大制定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章程,以决议案的形式详细规定了“ 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

从1928年周恩来首次提出“组织路线”这一政治词汇,到1929年古田会议共产党人要求“努力去改造党的组织,务使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3]明确提出以实现“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为目的的组织路线,解决了保证和巩固党的思想政治一致的组织建设问题。1935年至1941年间,出于能打仗、打胜仗的迫切需要,组织路线凸显干部选拔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毛泽东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4]陈云对干部的现状、挑选干部的标准、了解审查、提拔使用、教育培养干部进行了具体阐述,进一步发展了党的组织路线。后来着眼于整风运动的迫切需要,周恩来提出“有了政治任务,组织工作就决定一切”[5],从而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端正了党的干部路线。

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组织路线主要体现在选拔解放军指挥员、战斗员身上,将擅长军事艺术、政治觉悟高、“在必胜的战争中勇猛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敌人”、熟练掌握歼灭敌人唤起民众两套本领的干部充实到党内、军内。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党的组织路线曲折发展

随着中华民族走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我们党成为在全国范围的执政党,革命时期的党的组织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要求。1951年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着重解决组织体系中的基层组织问题,决定对其进行整顿,并结合党的执政情况将组织建在城市和新区。1953年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全面展开,干部自然也就成为制度过渡的中流砥柱,我们党通过“办好学校,培养干部。”[6]干部培养标准是“各行各业干部要又红又专”[7]。20世纪60年代,着眼于反修防修的迫切需要,培养造就服务于“四清”运动的接班人,成为组织路线的必然之举。“文化大革命”期间,整顿组织异变为“重建党的组织”,结果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严重危害。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丰富党的组织路线内涵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主要标志,中国这艘巨轮在邓小平的正确引领下拨正航向,逐步回到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文革”中被边缘化的党的组织逐渐正常化,干部队伍建设也逐渐专业化,而实现干部专业化的途径就是人才干部化。邓小平提出“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很好地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专长。”[8]1979年叶剑英提出“我们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尽可能地具有专门的科学知识和技能。”[9]陈云着眼于解决党内干部青黄不接的现实需要,提出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党的十二大根据邓小平制度“四性”的论断,从制度层面设计,从严要求党的干部和组织。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探索创新,提出分类管理干部。

党的十四大之后,各级组织部门“坚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不动摇”,[10]大力增强各级干部和组织对市场经济的适应力和建设力,以组织路线的形式坚强保证了我们的事业万古长青。1994年,十四届四中全会对提高干部素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具体阐述了“高素质领导人才”,使党的组织路线具体化。党的十五大则进一步提出“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11]

进入新世纪,出于把伟大事业继续的推向前进的现实考量,组织路线进一步细化,在新的起点上回答了新世纪建设什么样的党员干部队伍,建成什么样的基层组织等问题。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12]从政治领导角度、群众工作角度、社会号召角度再次赋予党的基层组织新的内涵。2011年胡锦涛对干部提出新要求,“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13]为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阔步前行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四)十八大以来:正式提出并阐释党的组织路线

着眼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部署了“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重大任务,为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八大以来的这几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夙夜在公、殚精竭虑的使命担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作风建设入手,推进党的各级组织践行初心与使命,进而党内政治生态得到全面净化,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实现空前严明。

在2013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考察了不同时期的干部标准,充分汲取历史的智慧,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等重大问题,首次提出好干部标准。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党以防止“四唯问题”为突破口,为端正用人导向提供根本遵循,帮助干部“照镜、正衣、洗澡、治病”。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县委书记研修班座谈时提出“四有”,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提出做“四种人”,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四铁”的干部新要求。至此,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正式形成。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利益固化的藩篱纷至沓来,要想突破这些藩篱,就得打破看人下菜的“势力店”,推倒夺利争权的“纸牌屋”,拆除有头无尾的“烂尾楼”,为了避免各级干部瞻前顾后,习近平总书记时及时察觉新矛盾新问题,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14],给干部吃下定心丸。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性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阐明了思想引领、组织体系、党管干部、集聚人才的理论逻辑。

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和继续前行的力量”。[15]屹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这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刻,回望考察党的组织路线的发展轨迹,旨在把握蕴涵于其中的规律性特点和理论逻辑,即突出思想引领这个灵魂,突出组织体系这个关键,突出党管干部这个根本,突出集聚人才这个关键。

(一)突出思想引领这个灵魂

实践表明,重视思想引领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强大优势。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一文中鲜明指出了党的组织路线的正确性来源于其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正是得益于一个又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才引领组织路线不断继承性发展,进而坚强保证了中华民族的三次伟大飞跃。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16]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规定了新时代组织路线建设方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党领袖,放眼全球,深刻洞察国内外执政党治国理政经验教训并把理论进一步升华,结合新的党情国情,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组织工作的讲话,环环相扣,逐渐深入细化,深刻阐明了党的组织工作如何在新时代更好的发挥服务作用、完成目标任务、牢记职责使命、体现实践要求,深刻回答了一系列事关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想开新局、谱新篇,必须突出思想引领这个灵魂,从而指导党的组织工作推陈出新,顺利实现“四个明显”,即组织体系建设明显增强,组织生活气象明显更新,组织人才质量明显提高,组织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二) 突出组织体系这个关键

党的组织给予党力量。组织体系为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开展党的全部工作提供实施工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严紧硬的治党实践中思索如何实现党的组织工作新时代化,这就是必须系统回答在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组织体系、怎样建设组织体系,需要从指导思想、重点、培养什么样的干部、集聚什么样的人才、选拔原则等各方面作出明确阐述。围绕这个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伟大情怀,带领全党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深化对组织体系建设规律、组织工作规律、干部培养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其重点是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我们党通过严密的组织体系实现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组织群众、社会号召,进而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组织体系建设需要来自顶层的制度设计,需要按照党章规定实现落地生根,但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开花结果最终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不管是党的三级组织,还是其相应的职能机构组成,如何发挥好党员领导干部在这些组织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强化各级各类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使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使地方党委有禁即止、有令即行,使基层组织推进治理、服务群众,就是组织路线目的之所在。革命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坚持把支部建在连上,从而使自身保持了对民众的强大组织动员力,同时通过组织工作使得党具有强大的能动性力量,通过贯彻和落实组织路线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严肃组织原则、严格组织纪律、严密组织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总之,突出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的组织工作,把党员组织,把人才凝聚,把群众动员,为实现十九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团结奋斗。

(三) 突出党管干部这个根本

党管干部原则,是党的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一个强有力保障。主要是指各级党委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并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政治路线逐渐演化为基本路线。[17]十九大党章中关于基本路线的最新表述,彰显出世界最大政党的战略自信和远见卓识,决胜小康社会如期全面建成,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如期开启,关键在党,党又主要靠人。关键在党,就要坚决保证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主要靠人,就要突出党管干部这个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新时代,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深入发展,党管干部也就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会议上鲜明提出党管干部的时代内涵,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通过建立五大体系来进一步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涵盖领域之广泛全面、触及利益之深刻固化、涉及矛盾之尖锐复杂、挑战风险之严峻重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对干部队伍修身齐家治国素质的要求也前所未有,正是出于对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深刻洞察,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突出党管干部这个灵魂,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

根据现代政党建设原理,任何一个政党,之所以能灵活运转,首先依靠的是一批积极分子,他们强烈认同该党的目标和理念,其中善于组织和领导运动的先进代表才能成为党的干部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型执政党,始终把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并通过凝聚干部队伍智慧、制定政治路线来进行利益综合,进而实现利益表达,而政治路线一旦确定下来,干部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回望考察近百年的伟大工程史,在革命战争时期,能打仗、打胜仗的干部保证了中华民族实现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新时期,“四化”干部保证了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信仰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保证了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干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接力跑,才跑出了三大历史性事件,才跑出了三大里程碑,才跑出了三次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要迎击惊涛骇浪,就必须有经验丰富、沉着坚毅的“水手”。德才兼备的干部就是中国号巨轮的“水手”,在中国共产党这个“舵手”的领航下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四) 突出集聚人才这个关键

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集聚人才,事关我们的事业前途和发展大局。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把人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着眼于推翻“三座大山”的迫切需要,毛泽定提出“任人唯贤”,选拔任用有道德有才能的人。邓小平1991年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强调总结使用人才的经验,“一九七五年我抓整顿,用了几个人才,就把几个方面的工作整顿得很有成效,局面就大不一样。”[18]随着江泽民“6·9”讲话,“市场经济”在中国落地生根,着眼于适应其发展的迫切需要,江泽民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凸显出人才资源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定位。胡锦涛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的新要求,提出“人才强国”战略。逆水行舟用力撑,一蒿松劲退千寻。习近平总书记继往开来,把“人才”升华为战略资源,并将人才工作进一步具体化,从寻觅、发现、举荐、使用四个角度为新时代如何更好地聚天下英才提供了解决方案。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从历史看,人才辈出则兴旺发达,人才凋零则事业衰败。近代以来,革命救国、改革立国、执政兴国、发展富国、复兴强国的历史和实践,反复说明人才是关系到国家兴盛、事业发展的第一位因素。党的历代领导人对于人才工作都有大量论述,对党管人才提出明确要求,有力推动了党的人才工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地方工作时,他就把人才视为“推动经济发展车轮的驾驭者”,提出“人才问题,既是振兴正定的当务之急,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百年大计”[19],凸显出人才对地方工作的引领性作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习近平同志既着眼国家发展大局,又注重地方脱贫大事,从“集聚人才”角度出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人才指明了涌流的方向。当前,脱贫攻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关系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如期实现。选用人才要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关卡,人才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也顺理成章成为突破关卡的利剑。革命圣地延安作为革命老区的典型代表,告别了绝对贫困,这得益于1784名第一书记、1546个驻村工作队的人才引进,助力宝塔山下焕然一新。

三、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思想和政治论断,构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指导党的组织建设和组织工作,就能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激发全党的奋斗精神,以更好的状态、更实的作风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一) 理论维度: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

不断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中汲取营养,并根据新的形势任务提出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稳坐钓鱼台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和特点。我们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处于怎样的历史方位、担负着怎样的责任使命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我们应当循着怎样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来跋更高的山、涉更深的水。从而立时代之潮头思考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形成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弥补了组织路线没有明确阐释的空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组织体系的关注、对高素质干部的关爱、对优秀人才的关心,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与十八大之前的组织路线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契合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全面推进党的组织建设的应有之义,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研判、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深刻忧思、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的坚定自信,是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根本遵循。

(二) 战略维度:着眼大局长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组织保证

现代政党政治原理表明,一定社会集团有着共同政治意愿的人们自愿结合在一起、以取得政治权力为首要目标而组成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目标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登上历史舞台,就站在了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就通过制定政治路线来明确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历史的事实,也是历史的结论。善于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强大优势,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再到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基本路线,政治路线贯穿于党的发展的各个阶段,十九大修改后的基本路线把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摆在突出位置。时间表、路线图已经确定,组织路线作为对标时间表、走好路线图的重要工具,必须服务于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瞄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 实践维度: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实现长期执政提供系统思维

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既是领导党,也是执政党,这是中国政治的根本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从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处理好党与国家、党与社会、国家与社会这三大关系。其中,党与国家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党的执政活动,而党与社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党的领导活动。十八大以来,经过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历练,全党接受了一场深刻的党的意识、党的观念教育,对党的领导的政治特征和执政属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党的执政的制度特征和人民属性的要求更加明晰。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同时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宣示和强化了我们党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的双重政治地位和政治定位。建党近百年的伟大工程、新中国成立70年的执政党建设、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觉醒,无不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实现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必然是纸上谈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世界最大政党,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大党要有大党的样子,大党要有治理大国的方略。中国共产党作为两个先锋队,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强调党的全面领导,既可以推进各个领域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又可以覆盖全社会、惠及全体人民。要做到这些,只有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特别强调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这就意味着党的组织体系就像一个中轴把党的组织系统化的联结和组织起来,进而实现政治引领更加全面、群众组织更加全面、社会号召更加全面,从而为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一种系统思维和发展理路。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执政新要求。党的十九大在党章修订中,从“执政”到“长期执政”的表达变化,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实现历史使命的民族情怀、人民情怀、国家情怀,中国共产党立志于长期执政并致力于实现长期执政。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和西方国家“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一样,必须要探索出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这需要一个执政党必须能够保持不断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敢于斗争的精神,不断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强党兴党的鲜明特色和理论品格就是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就制度本身而言,制度是由人制定的,制度又是靠人执行的,在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这个“人”主要是党的领导干部。因此,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一定要顺应这个治国理政最鲜明特征,瞄准制度视角,强化制度思维,突出制度效用,释放制度功能。体现在组织体系和干部工作中,就是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要把培养选拔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领导人才作为重要目标,要把遵从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的能力水平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标准。要借助于和运用好制度不断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带头执行制度,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敢于斗争的精神,不断提高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

猜你喜欢

组织路线总书记干部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党的“组织路线”概念是如何提出的?(上)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扎实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我省书写新时代组织工作壮美画卷
坚持组织工作路线的辩证法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