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党内规矩的现实逻辑基础
2019-01-27林丽拉
林丽拉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严明党内规矩是我们党的治本之策,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纵观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铁的纪律作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越来越复杂和严峻,更需要有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做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政党都是有政治纪律要求的,没有政治上的规矩不能称其为政党。”新时代下,全面从严治党应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不断加强党的纪律和规矩建设,用铁的纪律、严的要求管党治党。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证。
一、严明党内规矩是贯穿党内政治生活的逻辑主线
纪律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大优势,我们党从成立到现在,就始终强调立规矩,讲纪律。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纲领共15条,多处涉及组织、保密和财经等方面的纪律,是对共产党员基本立场的规范和基本行为的约束和限制,可以说,党的纪律和党的组织同生共长。1922年,党的二大制定了中共党史上第一部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党的纪律,并规定了党员与党的组织之间的关系、各个党的组织之间的关系、党员的政治立场和原则等一系列内容。正因为铁的纪律和规矩保证了战斗力,中国共产党掀起了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创设了人民军队的基本纪律,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第一条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讲的就是政治纪律。1929年,古田会议将“党指挥枪”的政治原则确立为党必须坚持的首要政治纪律。正是这种坚定的政治信念和严明的政治纪律锻造出红军铁一般的战斗意志,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四次围剿。在长征途中,张国焘严重破坏党的纪律,公然分裂红军,企图另立中央。为了批判张国焘的错误行径,毛泽东于1936年再次强调“四个服从”: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并强调“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1937年,毛泽东撰写《反对自由主义》,以此加强党的纪律和作风建设,文中指出:“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必须在党内开展正确的思想斗争,保证党内思想上的一致,提高党的铁的纪律,保证党的行动上的一致。”[1]1942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强调“铁的纪律”的重要性,他指出:“孙行者头上套的箍是金的,共产党的纪律是铁的,比孙行者的金箍还厉害。”延安整风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通过坦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风党纪建设上形成了一种广泛的自觉,克服了多年形成的宗派和山头现象,使全党在新的高度上实现团结和统一[2]。1948年,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扩大会议,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会议强调要建立请示报告制度。随后,在即将“赶考”的神圣时刻,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会议,提出了“两个务必”“六条规定”。我们党正是靠这些严明的纪律和规矩一路走来,不断攻坚克难、夺取胜利。
当然,历史也曾告诉我们一些反面教训。“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江青等人搞团团伙伙、结派营私、不少地方和部门则大闹派性,各行其是,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乱源[3]。同时,党在应对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全球竞争的过程中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为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和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全体党员提出了12条基本的纪律要求。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修订了党章,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要内容,写进了党的十二大党章。党章还对纪检机关的产生、领导体制、任务和职权等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其规定之充实和完善是党的历史上没有的。可以说,正是在应对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过程中,党更加注重加强纪律和规矩建设,不断规范和完善党的纪律和规矩,有力地维护了党和国家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充斥着整个社会,加上教育、法制、监督措施没有及时跟上,使得党内不正之风尤其是腐败现象日趋严重。面对严峻复杂的治党形势,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治党不严,纪律松弛,组织涣散,发展下去就会有亡党亡国的危险。”[4]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加强政治建设是现实的迫切要求,是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主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严惩违纪违法行为来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一是加强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从政行为法规建设。先后制定了干部廉洁自律“31个不准”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8个不准”的规定,颁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二是严肃查处违纪案件,维护了党的组织纯洁和团结统一。
党的十六大以后,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多次重申纪律建设的重要性,提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必须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具体提出了严肃政治纪律的“六个决不允许”,指出“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无法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完成伟大的历史任务”“政治纪律是党的最重要的纪律。政治纪律加强了,有利于中央政令的贯彻执行,也有利于减少腐败问题的产生。”2003年12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大举措,对于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强调依规治党、依纪治党,要求党要强化纪律意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严的要求管出严明政治纪律,落实“八项规定”;要求加强组织纪律,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对加强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进一步严肃党的纪律、加强各级党组织的组织纪律性、强化广大党员的纪律观念和组织意识的有效举措。同时,出台或修订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党的纪律法规制度建设。可以说,守纪律、讲规矩是贯穿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我们党的政治纪律成为摆设,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5]。可见,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要“讲规矩,守规矩”,就是要致力于有效规范全党的行为,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政治氛围;就是要致力于建立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新秩序,以促进党和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严明党内规矩是我们党独特的政治优势,是各级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的基本遵循,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证。
二、 严明党内规矩的新时代逻辑基础
规矩,是古代用来画圆形和画方形的标准,引申为标准、规则和法度。我国社会历来就是一个讲规矩的社会。从家规家训、乡规民约,再到社会传统、国家礼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依规矩。从历史经验看,规矩既包括法律、规约、训条等制度层面的内容,也包括传统、习俗、礼仪等文化层面的内容,是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
那么,中国共产党的规矩是什么呢?一般来说,党内规矩是党根据自身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制定的并在党内施行的一套行为规则、规范和制度的总称。它包含党章、党纪、国法等刚性的成文的规矩,也包含了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柔性的未成文的规矩。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脉络看,党的纪律和规矩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产生的,并且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而发展,进而形成一个以《中国共产党党章》为根本遵循、较为系统、协调、完备的党的纪律体系。一方面,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通过刚性的纪律即党内法规建设来保证党的纪律严明、团结统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力度,先后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的纪律,可以说,党纪党规要求之严、力度之大、成绩之显著是前所未有、举世瞩目的[6]。另一方面,把“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明确地归入党的规矩的范畴,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的理论创新。这些传统和惯例是经过实践检验且行之有效的,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它是党对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提升凝练,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比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些不成文的规矩是我们党制胜的法宝。依靠纪律和不成文的规矩来管党治党,是对中国社会治理历史经验的汲取和对党的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体现了法治与德治的结合,体现了他律与自律的结合,也体现了惩戒和预防的结合,开辟了管党治党的新境界。
从本质上讲,党的规矩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民立场的人民性、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性之上的。同时,党内规矩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加强的过程,我们需要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党的自身建设等多维度来理解党内规矩。
第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内政治文化是讲规矩的源泉
党内政治文化集中表现为党的意识形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历史使命,以及与此相应的理想信念等。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党内文化就可能孕育出什么样的党内规矩。党的宗旨和最高价值取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是保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得到坚决贯彻维护,是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具体表现。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能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因而,应充分发挥党内政治文化作为执政党发展的“生命线”与灵魂的作用,在“以人民立场”为核心的理念下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设,全党同志才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守社会主义信念,才能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万众一心,完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第二,严明党内政治纪律是讲规矩的前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不成政党。党的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它是我们党坚持问题导向,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建立完善起来的。具体来说,党的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党各方面纪律的政治基础,是打头、管总的纪律[7]。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人之所以违纪违法甚至滑向腐败犯罪的深渊,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政治上变质了,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忘。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腐败分子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作风专横于一身。”[8]并将党内存在的政治隐患以“七个有之”进行了深刻具体的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指出:“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员干部要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路线、方针、政策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这是最根本的政治规矩,也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9]。可见,党的政治纪律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是摆在第一位的,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在重大问题上能够立场鲜明,在关键时刻能够经得起考验,坚决做到“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第三,党内组织是讲规矩的程序保障
我们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前提是一个组织。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有规矩、守规矩[10]。我们党的组织性主要表现为:一是程序原则,我们党经历了98年的风雨历程,各方面的制度机制已趋向成熟,组织程序、具体工作程序也比较固定和规范。然而,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越规办事,无视程序,没有向党委报告工作,使得党内政治生活涣散无序、各自为政,因此,要落实好重要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抓好这个规矩。二是服从原则。在党的组织体系中,“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明确要坚持的党内生活根本准则。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党内出现好人主义、江湖义气、随波逐流,甚至出现山头主义、宗派主义乃至封建的人身依附等组织问题,这严重污染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11]《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党员干部违反“九个不准”的行为作出了很明确、很严格的处分规定。可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仅需要完整、严密的组织系统作为支撑,还须以严明的纪律与规矩给予刚性的约束。三是党性原则。纪律的根本是党性,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核心是要有坚强的党性,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政治基因,也是我们的命脉和灵魂。增强党性修养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应时刻对照理想信念严以律己,对组织不利的不去做,对人民有害的不去碰,对自己有诱惑的不去想,始终筑牢思想的防线,不踩规矩的红线,不逾纪律的底线,始终做信仰坚定、守规遵纪的明白人。
第四,党内民主集中制是讲规矩的根基
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初就把“民主集中制”作为行动指南,它不仅是党的组织原则,而且也是党联系群众、组织群众的基本原则,并贯彻到军队建设和政权建设之中,由此,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理论与制度特色。坚持民主集中制与倡导党内政治规矩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是为了使我们党更具活力和更具力量。一方面,民主集中制保证了党员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平等权利和地位,规定了党员在纪律面前一律平等,这就为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内监督、防范和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等提供了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强调在重大问题决定上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有利于防止领导干部无视群众意见和建议、个人专权等官僚主义作风,促使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说,我们党作为一个执政党,在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规矩的一个重要基础。民主集中制也是维护中央权威、推进党的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40年以来,根据党情、世情、国情的发展变化,我们党依靠民主集中制确立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使我们党经受住各种考验和挑战,始终沿着共同的目标奋力前进。因而,应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作用,确保我们党在面对风云变幻、大浪淘沙的新形势下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第五,党员干部的执行力是讲规矩的落脚点
纪律和规矩的执行力决定了纪律和规矩的约束力和权威性。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执行力就是严格遵守党纪党规与国法,忠实有效地贯彻和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态度和能力。当前,增强党员干部的执行力主要体现为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要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向党中央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这是全体党员干部做事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强化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应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监督意识。责任意识是增强执行力的关键,对人民负责、对党组织负责是作为一个合格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学习意识强是增强执行力的前提。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努力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国法,做到“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始终使自己的行为置身于纪律和规矩之下,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纪律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让守纪律、讲规矩成为习惯和自然。创新意识是增强执行力的关键,广大党员干部应跳出传统思维习惯的束缚,打破得过且过的慵懒散思想,不断学习新思想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创新精神,并把新思想新技术运用到具体实践中,从而为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注入源头活水。监督意识是增强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要对党的纪律心存敬畏,严格遵守,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反党的纪律,同时,要树立监督意识,自觉同一切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作斗争。
三、 严明党内规矩的实践逻辑展开
政治新常态下,严格践行党内规矩,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关键所在。通过完善民主与法规,增强规矩意识与监督力度,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使党内呈现清正严明的政治生态景观,形成弘扬正气的大气候,才能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一, 完善民主集中制,夯实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
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是建设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基础。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一要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即要贯彻党的各级委员会实施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党委制。二要发挥领导的关键作用,应建立“权力清单”“权力流程”等制度对一把手进行限权与监督。三要建立健全集体议事和决策保障机制,理顺和规范党内的权力结构。一方面,应完善党委议事决策机制,以党内法规体系为依据,清理权力事项,明确权力归属,制定权力清单。同时,改进会议规则,推广正式会议发言免责制和书记末位发言制,避免“一言堂”和一把手专断。另一方面,应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打破权力封闭运行的弊端,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建立多元化、开放式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从而推动党内生活的规范化、民主化。
第二,创新党内法规制度,把党的规矩立起来
从严治党关键是依规治党,而依规治党的根本是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因而,要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12]。首先,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约束力,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其他党内法规不能与之相抵触。其次,应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新时代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推进党内法规制度的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细致、严格、全面的党的规矩体系,把一些体制机制的漏洞堵起来,使党的规矩成为天罗地网、疏而不漏,把党员干部的公共行为置于规范之中、“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再者,应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实现纪法分开。党的纪律要解决的是党员在违反法律之前出现的问题,要对党员有比法律更加严格的要求和约束,即是说,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要把管党治党的防线从法律拉回到纪律上来,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一发现苗头问题就及时“拉警笛”,真正做到执纪先于执法,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约束党员干部。坚持党纪严于国法,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严守纪律,不触碰红线,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育党员、管理党员、保护党员。
第三, 强化纪律教育,牢固树立规矩意识
纪律意识的有无与强弱,直接决定了党内政治规矩践行的力度[13]。当前,部分党员干部政治信仰缺失、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淡薄,因而,必须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信念,牢固树立规矩意识。一方面要加强纪律教育,各级党组织要以“三会一课”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律教育,着重使全体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党的纪律和规矩、党内法规制度、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内涵,积极探索纪律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途径,促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另一方面,党员自身也要加强内在规矩建设,将法规制度内化为自身规矩意识。当前,应强化党员、干部的“五个意识”: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二是强化团结意识,努力维护党的团结;三是强化程序意识,严格遵循组织程序;四是强化组织意识,坚决服从组织决定;五是强化原则意识,有效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第四,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强化纪律和规矩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抓“关键少数”,强化政治责任,达到处理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如何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一是要重视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时时处处严要求、做表率。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大量案件可以看出,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大多发生在担任一把手期间。一把手位高权重,一旦出问题,最容易带坏班子、搞乱风纪,因而,应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全面建立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保证一把手正确用权、廉洁用权。三是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要从严教育,突出教育引导的针对性;要从严管理,突出制度约束的严肃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要从严监督,突出监督检查的经常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领导干部犯错误、犯重复性错误、犯大错误。四是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践行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发现苗头就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防止小问题演化为大问题。同时,要切实加强日常关怀和帮扶救济,通过经常性交流沟通、心理疏导等,促使干部身心健康,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第五, 狠抓执纪问责,强化监督力度。
当前,促使领导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的机制虽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一些党组织疏于教育、管理和监督,导致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因而,要敢于动真碰硬,狠抓执纪问责,强化监督力度。一是坚持常态化执纪,践行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让管党治党更加精细化、科学化。同时,要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以强有力的问责督促领导责任落实,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二是要整合监督力量,形成规范权力运行的监督体系,真正建成系统化、立体化、全方位的反腐倡廉监督体系。即是说,一方面,要加强党内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改进巡视监督制度,加大巡视力度,不断增强党内监督的威慑力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认真听取和吸收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和批评。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监督作用,支持和保证群众监督。此外,要加强法律监督,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努力减少执法不公和司法腐败问题,还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在网络上对贪污腐败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氛围。总之,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从而形成监督整体合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