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26杨曼

学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语文教学

摘 要:陶行知是我国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行者。他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已经逐步被教育界学习和接受,推进了素质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提供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7-004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7.032

一、“教學做合一”教育方法——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认为,创造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对于创造和创造教育的理解,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指出:“敢于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一流的人物。”他创造了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归根到底,是为了强调创造。

综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可以看出,他的教育思想始终贯穿着一条不变的主线——求知创新。陶行知认为,中国的教育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沿袭陈法”和“仪型他国”成为中国教育的两大弊病。前者是因为遵循古代的“老八股”,造成人们思想上的落后与守旧;后者是照搬外国的“洋八股”,束缚了思想的发展,所以中国的教育必须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陶行知早年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从师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接触到杜威的“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当他回国到南京高师任教时,看到中国学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重脱节,“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是他主张把南京高师全部课程的“教授法”变为“教学法”,来突出教与学的相辅相成。虽然这种变革在当时受到保守派的极力反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顺应了教育的需要,逐渐被人们所接受。1922年陶行知制定新学制,主张教学要统一,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方法也要依据做的法子。他到南开大学演讲的时候首次提出“教学合一”,后来在张建苓的建议下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他一直强调,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统一体,是一件事。进而具体提出“要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

“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根据生活的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去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生活实践所需要的真正的生活力、创造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课程新理念时,“体验”一词用得是最多的,这足以表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例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学习本课,学生自导自演,亲自参与,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体验”到“刺秦”的紧张。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是在批判传统旧教育和外国洋化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当时无疑是对封建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的彻底否定,它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根本性改革和创新。

二、重要启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的创造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创造型人才。教学做合一正是创造的产物,它对今天的教育有着重大的启示。

第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虽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中国现在的教育状况,但是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教育存在的问题。过去“分数决定命运”的时代创造出很多的“高分低能”,违背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当代的教育追求培养“高分高能”人才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能力不仅是会考试,更应该体现在实践当中,换句话是学生不仅会学,更要会做。

第二,课程设置、考试标准随着教育目的的改变而改变。新课改在高中开始设置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科目。高中语文设置了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等选修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学习。这完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教学模式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传授知识,老师把知识硬“塞”给学生。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但这不免呆板、机械,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思维。素质教育要求向传授知识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以“小组学习”为主,课堂上小组合作、回答问题计分评比,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第四,教学方法的转变。素质教育要求废除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提倡运用启发、诱导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安排课堂提问、讨论等多项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活动。因为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我们需要创造的能力和精神。例如在学习《雷雨》时,先让学生观看电影版《雷雨》,激起了学生表演的欲望。学生们自己制作道具、服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三、结语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继承和实践“教学做合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安慰和骄傲。

参考文献:

[1]陈芳.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启示[J].福建陶研,2006(3-4).

[2]刘荣琴.唤起儿童的创造潜能——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J].安阳大学学报,2003(3).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杨曼(1987.5— ),女,汉族,河北邢台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语文教学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