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弘扬五四精神的重要意义和路径探索

2019-01-26章近杰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安师生

章近杰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一、五四精神的内涵

1919年,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的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伟大五四精神,是全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熔铸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血脉里。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强调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以全民族的力量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以全民族的力量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把五四运动与民族进步、时代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有机地将五四精神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高度统一起来,赋予了五四精神新的时代价值。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迫切需要广大青年立足新时代新要求,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热爱伟大祖国,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追求进步,拥抱新思想,担当新使命,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坚持民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携手画出最大同心圆;崇尚科学,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武装头脑、积极实践,勇攀高峰、不断进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公安院校弘扬五四精神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公安院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五四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青年师生胸怀大我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五四运动孕育的伟大五四精神,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公安院校青年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青春价值融入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

一方面,弘扬五四精神,可以帮助青年师生增强对爱国主义的历史认知。百年前的五四青年联合各个阶级阶层,深入开展救亡图存的伟大革命运动,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抗争史。增强对爱国主义的历史认知,有助于生于和平、长于和平的公安院校青年师生加深对五四以来中国发展史的理解,特别是加深对无数进步青年为国家建设、民族兴亡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英勇奉献的历史的理解,以史为鉴、以史为师,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师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进一步增强从警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更好地担当新使命、奋进新时代。另一方面,弘扬五四精神,能促使青年师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强国、报国行动。爱国主义不只是一句口号、一腔热血,更需要一股拼劲、一番作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五四青年们高喊口号,勤奋学习、加强锻炼,为民族崛起而读书,为民族危亡而奋斗,用实际行动践行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追求。弘扬五四精神,有助于引导公安院校青年师生更注重爱国实践,理性认知到要从本职出发,从实际出发,通过加强实践锻炼,努力锤炼过硬本领、夯实理论基础、涵养优秀品质,从而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以更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

(二)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青年师生勇于创新的进步意志

五四运动是一次解放思想、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一批有志青年通过不断探索实用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思想观点,尝试寻找一条符合国情、能快速拯救民族危亡的发展道路,最后确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改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这些都彰显了五四进步青年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实质,推动五四运动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前进道路上也面临着新风险新挑战,党和人民赋予公安机关新的职责使命,对公安院校办好公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呼唤创新,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1]广大青年应大胆创新实践,勇于变革求新,“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一番新的事业”。[2]公安院校青年师生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创新最强烈,大力弘扬五四精神,有助于激发青年师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行动自觉,促使其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常态,理论联系实际,克服惰性、改变惯性,敢于解放思想,敢于突破陈规,敢于创新创造,把握好新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以谋创新来谋发展、谋未来,不断解决推进新时代公安工作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新成就新业绩推动新时代公安工作更上新台阶。

(三)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青年师生以民为本的民主理念

五四运动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状态,封建独裁、专制主义严重阻碍社会发展。五四运动中的先进青年们充分认识到民主对解决中国社会各种问题的重要意义,高举民主大旗,呼吁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改变受奴役、受压迫的地位,推翻封建专制,回归主人的地位,建立“一切权力归人民”的民主制度,推动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经过长期探索,我国逐渐建立起并不断深化符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样,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3]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正确的、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正确的、科学的,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职责使命。弘扬五四精神,有助于公安院校师生进一步牢记职责使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充分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协同群众积极参与治安管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建立和健全维护社会治安的民主机制;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谨记一切公安工作都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尽可能多地提供社会服务,当好人民的公仆,推出更多更高质量的服务举措,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进一步秉持公平正义的执法理念,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青年师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意识

科学是五四运动中革命先驱们高举的另一面旗帜,他们胸怀报国之志、肩负救国之责,积极追求真理和理想,主张“以科学说明真理”,努力使认识“步步皆脚踏实地”,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图圈”。[4]他们坚持用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武装自己、改变自己,不懈追求真理、促进社会进步,以“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瘅精瘁力以成之”[5]的鲜明态度和坚决行动传播最新的科学知识,以科学思想指导整个运动,挽救人民和国家于水火。

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开创事业的方法和手段、任务和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们对科学的渴求并没有变,科学精神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实践,对做好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6]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激发公安院校师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意识,求真务实,努力学习,勇攀高峰。特别是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7]急需青年师生大力发扬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抢抓大数据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公安工作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向,培养建设公安事业急需的能力素质过硬的公安铁军,全力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公安队伍战斗力提升,全面助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三、公安院校弘扬五四精神的路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鲜明指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方向和使命,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等六点期望。公安院校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实践探索,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培养输送更多专门人才。

(一)强化思想育警,引导青年师生树立远大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8]青年师生是公安队伍的生力军和活力源泉,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思想育警工作,教育引导青年师生要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9]努力成为公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坚持理论武装,保持政治清醒。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作出新的重大部署,[10]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理想信念上的坚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确保师生听党话、跟党走。

2.夯实思想根基,增强大局观念。要不断加强党史、国史、公安史教育,引导青年师生进一步加深对世界发展、共产党建设、公安工作发展的认识,尤其是优秀青年群体所做的贡献及其奋斗历程,以榜样为力量,正确认识世界格局、中国特色、公安使命,正确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自觉把青春梦想的实现融入到人民公安事业的发展进步之中。

3.广泛宣传引导,汇聚强大合力。要加强师生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积极用好公安教育讲堂、公安论坛等平台,大力开展优秀校友、优秀公安民警、优秀师生校园宣讲活动,让有理想远大的人谈理想,有信仰坚定的人讲信仰,[11]让行端身正的人正言行,汇聚校内优势力量形成强大的教育宣传合力。

(二)强化忠诚育警,引导青年师生热爱伟大祖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12]对于公安院校的青年师生来说,就是要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应引导青年师生永葆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铸牢忠诚警魂,坚决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1.抓好“全过程”忠诚教育,不断完善“三全育人”长效机制。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13]要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重点做好思政“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统筹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要重视实践育人和课外教育环节,“第二课堂”要“进网络、进宿舍、进社团”,“第三课堂”要“进社区、进企业、进基层”,立体化构建立德树人工作新格局。

2.健全以忠诚为核心的“四年一贯制”教育体系,不断打牢忠诚底色。要引领师生坚守警察职业信念,并使之贯穿于学生在校四年学习的全过程,不断强化国家意识、时代认知、诚实品格、为民理念、法治思维和纪律养成,切实打牢青年师生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思想根基。

3.严守底线红线,坚决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严把课堂教学、教材著述、论坛研讨等阵地关,坚决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三)强化使命育警,引导青年师生担当时代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14]青年一代有理想与担当,关乎国家前途,关乎民族希望,关乎事业进步。公安院校应强化使命育警,引导青年师生始终牢记嘱托、切实担当尽责,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努力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公安事业中实现青春价值。

1.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增强从警使命感。要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实践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和青年师生特点,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让青年师生在丰富的实践中增强对公安事业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励青年师生矢志献身公安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2.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在服务大局中践行使命。要引导青年师生紧紧围绕国家安全战略,聚焦公安工作中心,主动服务外交工作大局,提高国际警务交流的针对性、时效性,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安院校教育训练交流合作,在主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发挥应有作用、贡献应有力量。

3.培养斗争精神,在不断斗争中强化使命担当。要引导青年师生发扬“逢敌必亮剑”的斗争精神,培养斗争本领,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15]做勇于斗争的“战士”,不做爱惜羽毛的“绅士”。

(四)强化实干育警,引导青年师生勇于砥砺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16]奋斗是青春最鲜亮的底色,实干是青春最动人的注脚。公安院校应引导青年师生坚持实干导向,勇于砥砺奋斗,以青春力量推动公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发扬奋斗精神,培育实干作风。要持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引导青年师生学习传承艰苦奋斗、永久奋斗的优良传统,立足岗位、立足本职,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从完成每一项任务做起,从履行每一项职责做起,切实锻炼成长为有用之材。

2.磨砺意志品质,练就实干本领。要积极开展挫折教育,在教学训练中合理增压加重,在教育管理中严格标准要求,在实习实践中设置实战难点,使青年师生经常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不断迎接挑战、面对挑战、战胜挑战,培养坚持到底、永不言败、敢打必胜的优良素质,激励青年师生在披荆斩棘中磨砺意志品质,厚植能力基础。

3.坚持典型示范,浓厚实干氛围。公安院校要积极搭建和完善与公安机关文化交流活动机制,积极宣传优秀群体代表的拼搏精神和感人事迹,汲取理想的力量,牢记奋斗的意义,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师生以实干担当的精神接续奋斗,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五)强化实战育警,引导师生练就过硬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7]“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18]担当强国使命,必有过硬本领。公安院校应引导师生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19]为公安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加强“金专”“金课”建设,完善实战化人才培养体系。要按照新时代警察职业素养、能力要求,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编制专业建设规划,研究细化专业建设标准、评估要求和方法,探索开展专业认证,打造一流“金专”。开展体系化、实战化、品牌化的新型课程建设,做精专业核心课,做强公安基础课,做优通识课程,全力打造一批符合公安需求,体现实战化和应用型特征的“金课”。

2.深化“教研训一体化”工作机制,打造实战化师资团队。要立足“公安特色、实战需要”的办学定位,不断优化“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实战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健全“源于实战、服务实战、支撑实战”的“教研训一体化”工作机制,打造一支善于实战教学、精于实战研究的高水平师资团队。

3.推进实践教育,提升实战能力。要深化警教融合、协同育人,开展实战化教学体系和工作机制等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实习和实战的“四实”路径,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实战能力,引导广大师生努力成为专业型、知识型、创新型公安人才。

(六)强化文化育警,引导青年师生锤炼品德修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20]公安院校应注重公安文化建设,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公安英模精神,努力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师生锤炼律己向善的高尚品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加强警务化管理,严明纪律作风。要进一步突出警务化管理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优势,紧紧围绕“四个铁一般”标准,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树立遵纪服从的良好意识和令行禁止的过硬作风,提高青年师生政治素养、思想素质与自律意识,着力锻造一批又一批作风顽强、能担大任的公安有生力量。

2.加强仪式教育,实现自我升华。要深入挖掘仪式教育功能,不断赋予开学典礼、颁奖典礼和毕业典礼新内涵,努力把这“三项典礼”打造成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让青年师生在一次次隆重而热烈的仪式中不断实现自我升华。

3.优化校园环境,增进文化熏陶。要进一步合理规划校园布局,优化校舍建筑、校园景观、文化传播设施等,进一步发挥陶冶性情、历练品性和激发潜能等育人功能,让青年师生时时刻刻接受忠诚文化教育和熏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前,在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实践中,广大青年在各行各业发挥着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公安院校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五四精神,切实肩负起新时代公安机关的职责使命,立德树人、育警铸剑,激励广大青年师生成长成才、建功立业,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伟大时代。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安师生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河南警察学院召开争创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动员会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