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2019-01-24陈丽萍
喻 聪 陈丽萍 陶 莉
新生儿肺炎为儿科常见病的一种,在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所占比例高达30%[1]。因新生儿的呼吸道生理解剖特点及免疫功能尚未发展,其肺储备功能不足,故而极易引发新生儿肺炎,且易伴发呼吸衰竭,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对患儿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胁极大[2-3]。及时给予患儿有效的治疗可显著减少患儿死亡现象发生,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 (High Flow Nasalcannula,HFNC)是近年来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无创呼吸支持方式[4-5],提高了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以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方式对该病患儿进行治疗,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科就诊,诊断为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150例进行研究,本研究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高流量组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患儿日龄0~20 d,平均(8.6±1.3) d;患儿出生时胎龄29~41 w,平均(34 w±5 d);低流量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患儿入院时日龄0~25 d,平均(8.9±1.6) d,出生时胎龄30~41 w,平均(34 w±3 d);对照组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患儿入院时日龄0~26 d,平均(9.1±1.5)d;患儿出生时胎龄29~41 w,平均(35 w±2 d);组间对比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开展后续比较。纳入标准:①至少有1项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如三凹征、呻吟、中心性发绀、难治性的呼吸暂停、活动减少和呼吸频率> 60次/min;②动脉氧分压(PaO2)<60 mmHg 或经皮氧饱和度 (SpO2)<80%;或 动 脉 二 氧 化 碳 分 压 (PaCO2)>60 mmHg。排除标准:①反复呼吸暂停(24 h内>6次);②休克;③持续肺动脉高压;④肺出血;⑤多脏器功能衰竭;⑥先天性畸形及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
1.2 方法
1.2.1 高流量组 本组患者以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方式为患儿开展治疗,采用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小儿CPAP持续气道正压系统以及广东鸽子医疗器械公司成产的CPAP治疗仪,气源通过Fisher-Paykel公司提供的 RT-329 型专用加温湿化呼吸回路及鼻导管对患儿进行HFNC开展治疗,根据患儿动态SpO2及动脉血气分析调节所需参数:氧浓度30%~100%,流量设置为2~8 L/min。
1.2.2 低流量组 本组患者采用普通吸氧方式进行治疗,即采用经湿化瓶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方式进行治疗。
1.2.3 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方式进行治疗,采用广东鸽子医疗器械公司成产的CPAP治疗仪开展治疗,采用双鼻塞方式,流量设置为6~8 L/min,呼气末正压为3~6 cmH2O。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4 h。
治疗期间均以患儿血气分析结果为依据合理地对吸入氧浓度进行调节,以维持血氧分压在50~70 mmHg;且所有患儿治疗期间均同时行抗感染治疗,初始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后续以痰培养或血培养结果为依据对用药情况进行调整,且需给予患儿通畅气道、对症支持治疗等;治疗期间若有机械通气指征则需及时给予患儿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各组患儿的临床疗效;②比较各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其中症状消失时间主要包括气促、肺部啰音、紫绀及三凹征等症状;③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24 h患儿呼吸频率、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情况;④比较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判定标准
有效:治疗后患儿呼吸困难等症状显著改善,反应、肤色、血气指标等均好转,其无气胸等现象发生;无效:治疗后患儿症状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血气指标无改善,甚至可见气漏等并发症[6]。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表格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与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高流量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低流量组(P<0.05),但高流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有效者,均在患儿病情稳定后顺利出院,出院随访1年,高流量组中仅1例患儿因疾病复发再入院治疗,低流量组中2例,对照组1例,分别占2.0%、4.0%、2.0%,组间对比无较大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50,n(%)]
2.2 各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与低流量组对比,高流量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气促、肺部啰音、紫绀及三凹征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低流量组(P<0.05);高流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2.3 各组患儿呼吸频率、PaO2变化情况
治疗前,各组对比呼吸频率、PaO2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组患者治疗后12 h、24 h呼吸频率、PaO2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优于低流量组(P<0.05),见表3。
表3 各组患儿呼吸频率、PaO2变化情况
2.4 各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高流量组与低流量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但高流量组与低流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各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n=50,n(%)]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为临床常见病,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一项重要病因。由于新生儿的各项机体功能较弱,其抵抗外界侵袭的能力相对较差,故而发生肺炎的几率相对较大,从而极易对患儿健康造成严重威胁[7-8]。而若患儿肺内病变较为严重,则极易发生严重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值失调、肺内分流等病理改变,从而极易导致患儿出现呼吸衰竭现象,如呼吸困难、青紫等症状[9-10]。故而,临床上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及时给予患儿有效的治疗,以改善患儿病情,降低其死亡率。
目前,临床上通常将纠正患儿缺氧症状、改善患儿氧合情况作为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关键[11]。近些年来,随着无创通气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改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逐渐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创通气技术,其和传统正压通气治疗具有较为相似的作用,即均是通过增加氧浓度的方式来达到改善患儿缺氧状况及氧合情况的效果,从而对患儿血气分期指标进行改善,最终达到调节患儿呼吸频率的效果[12-13]。另外,该治疗方式所输送的气体经过加温湿化,还可有效地减少呼吸道黏膜热量及水分的散失,从而可更好地对患儿的粘液纤毛转运系统功能进行保护,对预防气道热量、水分丧失及黏膜纤毛受损有重要帮助,可有效地维持气道通畅、改善患儿呼吸状况;进而可有效地减少对患儿呼吸中枢的刺激,对促进患儿症状改善、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4]。同时在实际应用HFNC中不需要密封特制式鼻塞导管,可直接经鼻腔把加温湿化处理的氧气输入,能预防气道变化或水分减少,并且流量压力和患者体重呈负相关,可减少鼻中隔损伤发生[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高流量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低流量组(P<0.05),但高流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低流量组对比,高流量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气促、肺部啰音及三凹征、紫绀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低流量组(P<0.05);高流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组患者治疗后12 h、24 h呼吸频率、PaO2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优于低流量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流量组与低流量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但高流量组与低流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技术在新生儿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的治疗中可发挥较为理想的效果,显著优于普通低流量吸氧治疗,且能够达到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方式进行治疗相当的效果,对改善患儿病情有重要价值。且相对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方式而言,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技术治疗期间无需密闭回路,能够有效地避免患儿鼻中隔压迫性损伤现象发生。该疗法操作便捷,患儿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可促进患儿肺容量的恢复,故而更易于被患儿家属接受。
综上所述,采用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方式对新生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中仍有部分患儿经治疗后未取得显著效果,其可能与医生操作、通气时间、患儿是否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等因素有关;对于治疗无效者需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治疗方案,给予患儿常规无创正压通气;若治疗效果仍不理想,需及时将患儿送至上级医院,对于影响患儿治疗效果的原因也需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以期今后能得到有效改进。另外,本次研究中所选用的样本量较小,临床上仍需选取更大的样本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