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2019-01-23张佳妮刘菲菲陈红陈秀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创造性思维小学高年级

张佳妮 刘菲菲 陈红 陈秀珍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生态视域;活动设计;小学高年级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2-0037-04

【活动目标】

1.认识创造性思维的含义;识别头脑中的创造性思维;

2.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特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兴趣;

3.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1.理解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征;

2.自觉养成培养自己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活动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

40分钟

【活动方式】

心理情景体验、主题绘画、头脑风暴、小魔术、小组讨论、观看微课视频

【活动准备】

PPT、A4画纸、彩笔、纸绳

【活动过程】

一、課前纪律约定:Yes or No (1分钟)

1.大家下午心情很不错。

2.老师今天心情很好。

3.心理课有趣吗?

4.我很期待今天的心理课上会有有趣的活动,让大家参与!

5.我上课能积极参与活动和思考,不讲跟课堂主题无关的内容。

二、热身引入:观赏趣味图片(1分钟)

出示与大自然相关的创意图片(图1~图5),请学生欣赏。

小结:这些有趣的创意,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趣味性。本节课,让我们一起从大自然的视角,审视和走进创造性思维。

设计意图:1.通过热身活动,从师生互动开始,在轻松的气氛中,明确课堂纪律,创设良好的课堂秩序。2.通过观察图片,学生从与大自然相关的图片中,感受创意的趣味与魅力。

三、主题活动

(一)感知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小小编剧——“龟兔第二次赛跑”我来写(5分钟)

看了小伙伴们的剧本,你又能编写出怎样妙趣横生的“龟兔的第二次赛跑”的经过呢?

小结:大家的剧本都编写得很有趣,相信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听得很开心,真为大家的奇思妙想而折服。其实,大家刚才所写的剧本桥段,就是脑海中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设计意图:1. 通过续写剧本,可以简明快速地了解学情,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从具体运演阶段向抽象运演阶段转变期,他们能胜任这样的续写活动,能很快地开动脑筋进行联想和创作。

2. 通过对学生续写的分享,教师经过点评和解释,让学生体验到在头脑中续写的小剧本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并提出本节课教学目标,即认识创造性思维及其关键特征。

(二)体验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活动(30分钟左右)

活动一:主题绘画“幸福大自然”(10分钟)

请在8分钟时间内,选择一到两件大自然中你感兴趣的事物,画出来。利用2分钟时间,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比较分享发现,每个人的主题绘画作品都有不同的呈现形式。选择画面主体内容同类的有创意的绘画作品,贴在黑板上。如画面主体是山、海、森林等。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面对同一绘画主题,我们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是与众不同的,这就是思维独特性的体现。 其实,我们人类的大脑潜藏着巨大的潜能,我们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希望大家对独一无二的自己多一点自信,多探索奇妙的世界,用自己独特的慧眼,去发现更多独特的创意事物。

设计意图:绘画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常用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形式,绘画也是思维﹑灵感﹑创造的体现过程。在本节设计中,执教者融合保护大自然的绘画主题,这样的绘画活动很容易呈现轻松的课堂气氛,并带给学生积极的情绪感受。在绘画完成后,学生通过小组内分享、比较和讨论,能很直观地感受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进而体会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

活动二:头脑风暴——写出含有“木”字旁的字(10分钟)

五分钟内写出尽量多的、含有“木”字旁的字,看谁写的又快又多。5分钟后,对学生写出含“木”字旁的字数量进行调查,视频展示写得最多的一位同学的答案,并请该生分享他的思维轨迹。

小结:学生分享结束后,教师引出刚才大家在书写过程中所经历的头脑风暴,就是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的体现。思维发散过程中体现的流畅性,是对思维速度的评价,写下含有“木”字旁的字越多,说明思维的流畅性越好。创造性思维发展与思维的流畅性发展是密不可分。

设计意图:“木”字偏旁的字很多,不同思维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写出一些,不同能力的学生在5分钟内,书写的数量存在差异。另外,含有“木”偏旁的字多数与生态有关,让学生在头脑中简单构图,并书写在“幸福大自然”的画面中,使学生对保护自然,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在认知创造性思维流畅性的同时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文明时代背景下,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要求,也是创造性思维教育的目标之一[1]。

活动三:小魔术——打绳结(10分钟)

规则介绍:大家在变小魔术的过程中,双手十根手指都不能离开绳子的两端。(经过学生们的动手操作和思考,执教者提示学生,如果在手不离绳的情况下,还想不出打绳结的办法,可以换一个角度,想想在手打了结的情况下,拿起绳子会发生什么?)

请以最快速度找到方法的同学到前面展示。并请该同学分享他的思维路径。

在学生都会用纸质环保绳打绳结后,请大家将此根绳子打两个结,并将此绳固定在“幸福大自然”主题绘画的上端,以便主题绘画作品的悬挂。

小结:刚才在打绳结的过程中,经历思路转弯的同学,率先完成了任务,这个思维过程就是思维的变通性。变通对于创造至关重要,变通可以抓住机遇,变通可以充满生机与活力,变通能够破解难题,走在前列。时代需要变通,发展需要变通,一切需要变通。变通多一点,世界的创新发展就能快一些。

设计意图: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变魔术是一种较新颖的活动方式,学生兴趣盎然;同时,思考打绳结的方法,对五年级小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能激发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潜能。

学生沿着惯常的思维路径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在执教者的引导下,经过变换思维的方式使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体验创造性思维发挥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动手探索后,经老师的提示和点拨,多数同学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固定主题绘画悬挂绳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全身心积极投入。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3分钟)

观看微课,微课视频中从生态视角,展示了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可以训练自身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选择一到两种你感兴趣的方法,在以后的生活中试一试。

设计意图:微课中介绍了11种在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通过兴趣的引领,学生自觉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些方法。方法的介绍具有趣味性﹑条理性,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微课制作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充满趣味,与大自然有关的11个场景,不仅贴近生活,且能使学生从中感知到来自大自然的博大精深的智慧,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四)课后作业布置(1分钟)

思考题:你能想到一块砖的哪些用途?

(五)点题总结(2分钟)

创造性思维,改变世界,缔造新世界。希望创造性思维,这一人类智慧的光芒,能伴随我们小学生每一天的成长中,不断提高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相信理想终将会照进现实,生活将会熠熠闪光。谢谢大家!

【活动反思】

一、对课程内容的反思

小学生步入高年级,陆续进入青春期,属于“思维列车”提速期,孩子的发展逐渐向成人过渡,身体迅速成长发育,是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2]。帮助他们养成对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对其日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课设计理念得益于生态心理辅导理念的启发,在国家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离不开对生态底线的坚守,因此在生态视域下,尝试创新思维内容的教育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本课从横纵两方面,结合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和倡导生态文明和谐两个维度设计课程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在已有对思维概念的认知基础上,构建对创造性思维内涵和关键特征的新知,促使学生对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进行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加愉快自信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创新思维。因此,设计相关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二、对课程形式的反思

本课在展开的过程中,一方面,设计了多样的体验活动,续编故事、主题绘画、头脑风暴、动手操作小魔术、观看微课视频等,课堂上学生能根据形式丰富的活动,进行体验和感知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三大关键特征,体验在生活中运用创造性思维带来的乐趣;另一方面,通过对关键特征的认识和系统的训练,逐渐培养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针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共性问题,本节课紧密围绕创造性思维的三个特征选择切口小的活动,逐层递进,不断深入,使得学生对创造性思维有一个由表及里渐渐深入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本课的活动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横纵设计思路清晰,选择活动方式多样且具有针对性,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良好,学生的发言表露真情并具有启发性,活动中学生能遵守团体规范,过程充满动感。经过课堂观察,学生能较积极地配合老师,表现的专注力和积极性很高,并乐于分享自己在主题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说明学生课堂卷入度高,对课程内容感兴趣。

【注意与建议】

(1)本节课在多轮实施后,问题设计开放度高,因此,执教者对学生的作品分类和反馈,对细节的把握和现场的处理,及对本课节奏的整体把握能力需要不断提升。

(2)执教者属新手教师,教学机智尚需提升,教学经验尚待积累,对学生分享的点拨尚需深入。

(3)课程设计中,出于“创造的本质,需要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的设计理念[4],從横纵两方面入手,以创造性思维的认知为主线,生态和谐观念贯穿始终,在生态视域下,采用更为多样化和富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层次更加鲜明,更能凸显融合特色的教学实践,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注:本文为 “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学科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参考文献

[1]苏立增,刘视湘.生态心理辅导实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边玉芳.读懂孩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3]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4]段元梅. 生态体验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究[J].教学研究,2014,37(3):70-72.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学院附属小学,龙岩,364000)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创造性思维小学高年级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