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心育心 处处留心

2019-01-23顾琴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课

顾琴华

〔摘要〕小学心理辅导课主要以活动为主,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生成,不能只注重课程的精心设计,还需要辅导老师随时随地做个有心人。明察暗访、先抑后扬、相互尊重、积极关注,以心育心,处处留心,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提高心理辅导课的实效性,精心设计的每一堂课才能让学生受益更多。

〔关键词〕心理辅导课;真诚关注;内心体验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2-0026-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团体心理辅导课作为引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作为学校的一名心理教师,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上好一堂心理辅导课的方式方法,期望两周一次的心理辅导课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收获。

一、“明察暗访”是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阶段以活动为主,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要立足于帮学生解决困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留意学生出现的真实状况。钟志农老师认为心理辅导课选题需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选题要考虑自己所教年段学生的基本年龄特征;二是选题必须关注和研究学生的生存环境;三是选题必须从个案来访提供的信息中寻找共性话题[1]。有了“选题一定要来自学生需要”的意识之后,笔者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明察暗访”,了解学生中间最近存在的问题,或是学生内心想要得到的帮助。

一次,来访的四年级女孩子说话声音轻,说说就脸红了,胆小、害羞。随后,笔者在课堂上关注到部分四年级学生发言交流声音轻,大方地上台展示自我大都做不到,于是就在学生中做了关于害羞的调查。从这次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学生会害羞的主要原因是陌生、胆小害怕、没底气、特别怕被别人嘲笑,这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肯定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开设了“克服‘害羞有妙方”一课,引导学生了解害羞的好处与坏处,探讨克服过于害羞的方法,并当堂试一试这些方法灵不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一开始上台不敢开口自我介绍的学生,用了“多练习”的方法,在同伴的支持和鼓励下,笑着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有个学生说到自己喜欢唱歌,然后马上就唱了两句。交流自己的收获时,有个女孩子说自己站起来发言还是会觉得有点害羞,但现在不怕被嘲笑了,因为知道了害羞也是有好处的。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颇丰,学到的克服害羞的方法也可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运用。

“明察暗访”是上好心理课的前提,心理教师作为心理课的设计者,必须蹲下去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真诚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用学生喜欢、容易接受的方式把这些内容收集、整理、呈现出来,心理课堂才会有效,才会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二、“先抑后扬”是保障

小学阶段是培养人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学生課堂上良好品行的训练方法是:用良好的榜样,用温和的语言,不断诚恳地、直率地关心学生。突发的愤怒只能用在例外的情境,并应当留意使最后的结果能恢复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心理课堂提倡的是学生的放松、投入,往往觉得像上语数英课一样一定要学生坐好、听好,会显得有点死板,没能关注学生的内心。但没有原则的放松会让学生忽视课堂纪律,不利于他们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事实上,任何一门课若要学生认真参与有收获,都需要一定的约束。你精心准备了课,但没能维护好课堂的纪律,学生静不下心,那么课会上得比较累,学生的体验也会浮于表面。所以,心理课上,教师的引导需要“先抑后扬”。

笔者在心理课上,首先和学生有一个“举手约定”,在大家讨论交流的时间到了,或是学生因为一个话题过于兴奋自由交流一时停不下来时,老师会举起手静等大家安静,学生们看到了也立即举手,有些学生没看到老师举手,但看到同学举手了,也会马上安静举手。这样的“举手约定”最快时可以使一个班的学生在两秒内安静下来。对于故意或无意影响到大家上课的学生,第一,其他学生不跟着笑闹,不给他支持;第二,老师会有暗示提醒,一堂课提醒达到三次及以上的,课间留在心理辅导室静坐思过五分钟。这些约定都是在全班学生同意的基础上设立的,所以学生都能遵守。

课堂规则的设立就是对学生的一个恰当约束,先抑后扬是引导学生很好地投入课堂的一个保障。

三、“相互尊重”是基础

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第四层就是“尊重需求”。心理课堂上,通常我们都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同样的一件事,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是非常正常的,这样的感受表达,没有对错之分。但往往学生先前形成的认知,会让他不认同老师、同学的说法。为了避免学生因自己的发言受到同学嘲笑的伤害,笔者在心理课前的约定中设定了一条“相互尊重”的规则。首先是听老师、同学把话讲完,如果有不同看法,听完再举手表达,也可以想办法让老师、同学认同你的观点。在相互交流中,多给同伴一些支持也是尊重,这样的尊重能让集体更团结。

在执教“克服‘害羞有妙方”时,笔者就先和学生约定课堂上相互尊重,多给同学鼓励和支持,不取笑同学的言行。因为这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克服害羞,在公开场合大胆说话,一旦有学生因为同学不大方的表现而取笑他,那课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在热身游戏——击鼓传花环节,一个高个子男孩拿到了花,走上台说了一个“我”字就满脸通红,说不下去了。坐在前排的小个子男孩毫无顾忌地哈哈大笑起来,笔者制止了他的嘲笑声,请他重复课堂的约定,并请他真诚地向台上的男同学道歉。随后,在引导高个子男孩慢慢说完自我介绍后,笔者也感谢小个子男孩对同学的、对老师的、对整个课堂的支持与鼓励。这样的感谢也是一份尊重,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相互尊重带给人的愉悦感。

引导学生相互尊重需要循序渐进,心理课堂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只有“相互尊重”,学生感受到支持与鼓励,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四、“积极关注”是关键

心理课堂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要立足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尽可能多地关注学生的变化。老师希望自己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笔者留心观察学生的状况:学生开小差的,马上“拉”他回来;学生参与小组活动有困难的,及时提建议;学生欲言又止的,走近了和他交流;学生不愿意玩游戏的,问明原因,积极鼓励,尊重选择……学生的内心是敏感的,老师、同学的一个疏忽都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相反,多一点关心,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也会让学生心里充满阳光。心理课上,老师需要时刻“积极关注”学生,这是帮助学生内心成长的关键。

一次,笔者将“克服‘害羞有妙方”一课在全校展示交流,下课后,听课的老师告知,后排有个女孩子,同桌给她支持和鼓励了,但她始终没有开口练习交流。课间,从同学那儿了解到这个女孩平时就不大多说话的。随后,笔者又找了个合适的机会,和那女孩子作了交流,女孩说:“平时,我和同学说话不多,不过,顾老师,我也参加了班级里的十分钟队会。我自学了吹笛子,在队会上和同学一起表演。”我对她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也告诉她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来找老师。这个女孩可能是属于内向性格的,但这一次课后的关注,让她有了改变,之后的心理课上,我留意到她与同学的互动多了一些。

上好心理课,老师需要做有心人,明察暗访、先抑后扬、相互尊重、积极关注,以心育心,处处留心,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提高心理辅导课的实效性,精心设计的每一堂课才能让学生受益更多。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如何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钟志农答疑50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苏州,215200)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课
自我叙事与分享在心理辅导课堂中的应用
从实证到实践,亲子沟通主题心理辅导课的深入探索
心理辅导课设计的几个细节问题
心理辅导课的内容设计要融入心理核心素养
团队分享成长
巧借角色,进行心理投射
浅谈小学学习心理辅导课的设置与设计
高中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辅导课共通性的几点思考
这里有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生命年轮在心理辅导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