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吴体仁墓志考

2019-01-23张保民

焦作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温县墓志大夫

张保民

(焦作市博物馆,河南 焦作 454002)

焦作市博物馆收藏有一方清代吴体仁墓志,系2015年在温县吴氏后裔家里征集而来。墓志盖已失,志石为方形,长宽均60厘米,厚15.5厘米。志石布局为上下两部分,志文楷书,每部分均为每六竖行间隔一行,共48行,满行18字,总计777字。墓志记载了吴体仁的家世和生平,对研究清代温县望族吴氏的世系传承及清代温县的社会风情,具有较高的价值。现录文考证如下。

1.墓志录文

皇清嘉赠朝议大夫善长吴公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原任湖北武昌府咸宁知县年家眷弟张太冲顿首拜撰

现任原武县教谕戊午科举人侄周书顿首拜书丹

公讳体仁,字善长,姓吴氏,幼聪慧,少长知学,雅好博览,尤精研左国史汉诸书,年甫弱冠领郡庠,遂补增广生员,嵚崎磊落,不步趋人后,肆以弟纯仁公通士籍。亲且老,不暇习举子业,由增贡注选布政司经历,理家政焉。初,公父王宪公治家有法,富而好礼,服食器用咸朴无华,公恪守之,无敢失。事亲爱敬无至,疾侍汤药必亲尝之,及亲殁,凡附身附棺必诚必信。先太夫人早逝,公每道扬淑德,未尝不泣下数行,历廿年如一日,殆所谓纯孝者欤?读书略虚文求实用,虽家居未获一展,于其弟之历任湖南山左右也,务以忠君爱民相劝喻,闻有善政辄以手加额曰:“是真不坠我家声者。”生平持己以严,待人以宽,敦宗睦族,济困恤贫,不可枚举。至教子弟尤严于礼法,课读之暇,即援古人孝友遗事谆谆相勖。每至人间灯灺犹弗倦焉。尝延余至西席,得备闻其绪论,睹其行谊,窃叹生于素封乃独能端品励行,出入无愧。乡党戚里咸谓公有古醇士风,信矣,其不虚矣。公生于康熙五十六年十月二日,卒于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六日,享寿六十有四。高祖讳亮,以公曾伯祖、康熙戊戌进士、江西永丰知县国用公贵,赐文林郎。曾祖讳国翰,博学未遇。祖讳经,考授州同知,赠中宪大夫讳大谟,字王宪,附贡生,皆以公弟山西大同府同知纯仁公贵,而公则以迪廉贵,诰赠朝议大夫,配刘氏诰赠恭人。男三,长迪廉,候补通判,刘恭人出。次迪洛,邑庠生,三臣清,贡生,俱公侧室米氏出。臣清承嗣纯仁公。女子一,孙男四:挥吉、肇吉、崇吉、逢吉,俱业儒。兹于嘉庆四年十一月初十日合厝于城东北祖茔之次。铭曰:

生于太平世,卒于太平世,是固素封之家也,而实则姱修之士,公无憾焉。□□既成,遥与万石

之冢东西相峙而为□。

孤哀子迪廉

洛 泣血勒石

降服子臣清

大清嘉庆四年岁次己未十一月初十日 镌

清吴体仁墓志

2.志主家世

志主吴体仁,字善长,墓志载:“公生于康熙五十六年十月二日,卒于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六日,享寿六十有四。高祖讳亮,以公曾伯祖、康熙戊戌进士、江西永丰知县国用公贵,赐文林郎。”吴体仁生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月二日,卒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正月六日,享寿64岁。其高祖吴亮,为温县名儒。民国22年《温县志稿》(下简称《志稿》)记载:“以子国用,敕封文林郎,江西永丰县知县。”[1]180《志稿》记载:“顺治十五年戊戌进士,江西永丰知县,有传。”[1]164乾隆二十四年《温县志》收录有吴国用传:“字公辅,家贫嗜学,弱冠举于乡。顺治戊戌成进士,任卫辉教授,劝课有方,迁广信永丰令。永丰黄册舛错,田土多为势豪侵蔽,赋役偏重,羸弱不能自存。国用廉得其状,履亩清核,平其徭役。数十年之积困以苏。县与闽境比,闽岁不登,人民流入境者,国用调粟拯救,安集得所,闽人谣而颂之。南鄙尝不戒于火,风势甚炽。国用徒跣拜祝,反风火息。邑民以至诚格神比之江铃刘尹云。”[2]

志主生有三子一女,第三子吴臣清过继给弟弟吴纯仁为嗣。墓志载:“男三,长迪廉,候补通判,刘恭人出。次迪洛,邑庠生,三臣清,贡生,俱公侧室米氏出。臣清承嗣纯仁公。女子一,孙男四:挥吉、肇吉、崇吉、逢吉,俱业儒。”查吴氏家谱,其三子均有记载:“迪廉,体仁长子,行一,字茂斋,号耐亭。诰授朝议大夫,云南候补同知。赋性孝友,秉姿颖异。综治生产,勤俭为基,治剧理烦,剔弊除靡,干略远著,家声隆起。迪洛,体仁次子,行二,字衍畴,附贡生。敕封文林郎陕西三原县县丞。公天性孝友,度量豁达,礼贤好客,胸襟潇然。当其时,凡上而仕宦坎坷,贤士落拓,下而藏获穷途,奴隶失业,苟有履公门愬厥艰危者,莫不如其愿,使欣欣然而去。然公用钱如粪土,未尝问家人生产,故家资财十余万,不数年而挥斥殆尽,公曾补芥蒂,淡如也。臣清,纯仁嗣子,行一,原名迪关,字师载。诰授奉直大夫,晋封中宪大夫工部营缮司员外郎,公赋质英迈,孝友性成,仗义疏财,乐为善事。居家上事嗣母,下抚弱弟,子职兄道兼尽罔缺。暇则励志学问,孜孜不倦,为文章有奇气,无世俗意态,而数奇,乡试屡荐不售。然公亦因是克留心经济,凡三略六韬,及李卫公问对诸书,皆能悉其意蕴,言之娓娓不倦。晚年尤精内经诸书,切脉拟方应手立瘥,戚属闾里被河海之润,而欶其缓急之援者盖亦普矣。他如建祠堂、立家塾、修圣庙、助书院生童膏火、修城筑堤、救灾赈荒等事,彰彰在人耳目,人亦至今颂扬不替。固无烦缕而详载之也。”

综上,墓志所载与家谱对照无异,吴体仁世系为:

吴亮—吴国用

迪廉

吴国翰—吴经—吴大谟—吴体仁—迪洛

吴纯仁 臣清

志主第三子吴臣清过继给弟弟吴纯仁为嗣,在朝任职工部营缮司员外郎,《志稿·捐纳》载:“吴臣清,工部营缮司员外郎。 ”[1]183且《志稿》有吴臣清小传:“吴臣清,原名迪关,字师载,城内人,家固饶财,每残冬必预存钱于某号,凡城关之贫者,酌量多寡开钱条,令人潜送于其家,使其往某号领取,而不知其为谁与也。”朱柏庐曰:“善欲人见不为真善”,如臣清者可谓真善矣。至其道光六年施捍御宫地二亩五分以备岁修,次年独力捐修崇圣殿,犹其余事耳[1]150。《志稿》所载吴臣清资料与吴氏家谱两相对照,可互为补充。旧时父丧称孤子,母丧称哀子,父母俱丧称孤哀子,在正常情况下,子女为父母应服三年之丧。其已出嗣的,则由三年降为一年,称为降服子。由于吴体仁第三子吴臣清过继给弟弟吴纯仁,因此在墓志上吴臣清落款称为降服子。此墓志就体现了这种社会习俗,是当时民间社会情态的真实纪录。

3.志主生平

志主吴体仁,一生未入世做官,史志无载。《吴氏家谱》有简略记述:“体仁,大谟长子,行一。字善长,郡庠增生,候选布政司经历,诰赠朝议大夫云南候补同知,赠中宪大夫工部营缮司员外郎。赋性英异,力学孜孜,承先启后,勤俭为基,家道炽昌,克光厥绪。生子三,迪廉、迪洛、臣清(出嗣纯仁)。”其生平事迹,墓志记载为详。

墓志载:“公讳体仁,字善长,姓吴氏。幼聪慧,少长知学,雅好博览,尤精研左国史汉诸书,年甫弱冠领郡庠,遂补增广生员,嵚崎磊落,不步趋人后,肆以弟纯仁公通士籍。亲且老,不暇习举子业,由增贡注选布政司经历,理家政焉。”吴体仁自幼聪慧好学,精读《左传》《国语》《史记》《汉书》等典籍,入郡庠学习,成绩优异,补增广生员。郡庠,指怀庆府学,怀庆府古为河内郡,志文以郡庠指代怀庆府学。增广生员,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简称增生。明初定制,生员名额有定数,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米六斗为廪食。后增加人数,廪者遂称廪膳生员,增广者称增广生员。清沿其制,而名额皆有一定,廪生有廪米有职责,增生无之,故增生地位次于廪生。后以其弟吴纯仁通士籍,即录名于各地科考应试士人的名籍簿。据 《吴纯仁墓志》记载:“乾隆庚辰河决,投劾工次,叙劳得山西大同府同知。”[3]乾隆庚辰年即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这年温县黄河发生决口,吴纯仁大力投入抗洪救灾,按功劳授职大同府同知,负责治安捕盗,由此登上仕途。吴体仁通士籍当在1760年弟弟外出做官之后,因父母年老,弟弟在外做官,故吴体仁在家奉养双亲,由增生注选布政司经历后,未外出做官,在家打理家政。注选,意为应试获选,注授官职。布政司经历,官名,各省布政使司均置经历司经历一人,秩正六品,与都事分掌文移之出纳。

墓志载:“初,公父王宪公治家有法,富而好礼,服食器用咸朴无华,公恪守之,无敢失。事亲爱敬无至,疾侍汤药必亲尝之,及亲殁,凡附身附棺必诚必信。先太夫人早逝,公每道扬淑德,未尝不泣下数行,历廿年如一日,殆所谓纯孝者欤?”吴家乃温县大族,饶有财富。吴体仁之父王宪公治家有法,富而好礼,衣服、食物、器用皆朴实无华,吴体仁恪守无失。对待老人,尊敬奉养,无微不至。老人生病,汤药必先亲口尝过。老人去世,殓棺殡葬必诚信尽礼。二十年不忘宣扬母亲的美德,可谓纯孝之人。

墓志载:“读书略虚文求实用,虽家居未获一展,于其弟之历任湖南山左右也,务以忠君爱民相劝喻,闻有善政辄以手加额曰:‘是真不坠我家声者。’生平持己以严,待人以宽,敦宗睦族,济困恤贫,不可枚举。至教子弟尤严于礼法,课读之暇,即援古人孝友遗事谆谆相勖。每至人间灯灺犹弗倦焉。尝延余至西席,得备闻其绪论,睹其行谊,窃叹生于素封乃独能端品励行,出入无愧。乡党戚里咸谓公有古醇士风,信矣,其不虚矣。”志主之弟吴纯仁历任职于山东、湖南、山西三省,位高权重,作为兄长,吴纯仁以“忠君爱民”之道勉励弟弟,每次听闻弟弟有善政,则以手加额称赞“他果真没有败坏我家声誉”。志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和睦宗族,救济贫困,多行善事。教育子侄,于礼法方面格外严格要求,在子侄课读之余暇,以古人孝敬父母、兄弟友爱的事迹谆谆教诲。可见志主是一位出身富家而忠厚善良之人,故而志文撰写者感叹其“生于素封乃独能端品励行,出入无愧。乡党戚里咸谓公有古醇士风,信矣,其不虚矣。”

墓志载:“公则以迪廉贵,诰赠朝议大夫,配刘氏诰赠恭人。”志主吴体仁虽未外出做官,但以长子迪廉得到朝廷诰封从四品朝议大夫。又因三子吴臣清,封赠正四品中宪大夫,工部营缮司员外郎。《志稿》记载:“吴体仁:大谟长子,以子臣清,诰赠中宪大夫,工部营缮司员外郎。”[1]180

4.志文涉及人物及撰文、书丹者

墓志铭文最后一句曰:“□□既成,遥与万石之冢东西相峙而为□。”志主吴体仁墓葬建成后,与西边的万石君墓冢东西相峙为邻。万石,即西汉时期名臣石奋。石奋(公元前220年—公元前124年),字天威,号万石君,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西汉大臣。不通文学,恭谨无比。初为小吏,随侍汉高祖。爱其恭敬,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汉文帝时,官至太子太傅,太中大夫。汉景帝即位,列为九卿,身为二千石,四子皆官至二千石,号为万石君,后以上大夫禄养老归家,元朔五年卒。长子石建,郎中令。少子石庆,官至丞相。司马迁在《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中记载颇详。石奋及四个儿子的墓在今温县城西边岳村街道杨庄村北地,201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把吴体仁和西汉时期以忠厚恭谨著称的石奋相提并论,可见时人对志主的肯定与推崇。

墓志撰文者为“赐进士出身原任湖北武昌府咸宁知县年家眷弟张太冲”。张太冲,《志稿·人物志·清进士》有载:“乾隆四十五年庚子,湖北咸宁县知县。”[1]164温县某居民收藏有一方张太冲撰写的周寅男墓志,全称是“儒林郎候选州同知东阳周公暨配应封安人侯太君合葬墓志铭”,落款为“同进士出身候选知县年家眷晚生张太冲顿首拜撰文”,时间为乾隆五十六年(1788年),可为研究张太冲的历官提供新的资料。

墓志书丹者为“现任原武县教谕戊午科举人侄周书”,此人未见史志记载,据墓志记载可知其为嘉庆三年戊午科(1798年)举人,嘉庆四年为墓志书丹时任原武县教谕。

5.结语

吴氏是清代温县城内的世家大族,自清初吴国用考中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做官江西永丰知县以来,直至清晚民初,吴家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出仕做官至四品者代不乏人。旧县志记载吴家人物的传记颇多。吴体仁即吴国用之弟吴国翰的曾孙,其弟吴纯仁更是历官山东、湖南、山西三省,位高权重,清正廉洁,可谓温县历史名人。吴体仁墓志保存较好,制作精细,文字规整,为研究吴氏的世系传承,以及清代中晚期温县社会生活状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猜你喜欢

温县墓志大夫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河南省道235温县城区段改建工程竣工通车
温县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进步太快
邬大夫就诊记
温县
短小的铁棍山药是个宝
赋与唐代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