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升级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2019-01-23

区域经济评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依赖度密集型高技术

李 蕾

一、文献综述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制造业与服务业呈现融合发展态势,以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加速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使得二者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相互作用不断增强。在全球经济服务化这一时代潮流下,服务业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的支撑和渗透作用日益增强。那么,各国以高端化智能化为目标的再工业化浪潮是否也会使得制造业升级表现出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呢?

Guerrieri和Meliciani(2005)运用技术差距方法对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和丹麦6个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发现金融、通信和商业(FCB)相对其他服务业的更快增长主要得益于知识密集型制造行业对其产生的大规模需求,因而得出制造业结构变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Franke和Kalmbach(2005)基于投入产出表,从技术、进出口、投资乘数效应等方面研究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发现不同制造业行业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程度不同。一些行业可能相对于另一些行业更密集地使用生产性中间服务,因此,不同的制造业结构会产生对生产性服务的不同需求。在Franke和Kalmbach(2005)研究的基础上,梁晶晶和黄繁华(2007)进一步考察制造业国内最终需求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发现制造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增长具有较大贡献。综合来看,与制造业出口核心部门相比,制造业出口非核心部门能产生对生产性服务业更大的产出增长效应。但在技术变迁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结合方面,出口核心部门的倾向性更大。Guerrieri与 Meliciani(2005),Franke与Kalmbach(2005)以及梁晶晶和黄繁华(2007)的研究结论意味着,制造业不同的行业或不同的生产技术水平由于具有不同的生产性服务需求而表现出对生产性服务业较为不同的影响。

综上,现有研究大多是从制造业结构变动的角度进行分析,而从制造业升级的视角考察其对服务业影响的研究则十分少见。而且,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层面,供给层面的分析较为缺乏。伴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制造业与服务业呈现融合发展现象,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制造业发展必然表现出对服务业日益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应地,服务业也日益成为制造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间接渠道。因此,借助更多的样本,并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在一个更具一般性的框架下理清制造业升级对服务业的影响,是推动二者融合发展并共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二、制造业升级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分析

制造业与服务业互依互促、共生共融,两者融合发展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制造业的服务化,二是服务业的制造化。黄永春等(2013)从制造业的外部性视角,提出需求拉动效应、效率增强效应和竞争刺激效应三个制造业对服务业产生影响的效应机制。其中,需求拉动效应和竞争刺激效应是制造业基于制造业的服务化对服务业产生的影响,而效率增强效应是制造业基于服务业的制造化对服务业产生的影响。因此,这里同样从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两个角度分析制造业升级对服务业的影响机制。

1.制造业服务化视角下的影响机制

制造业服务化内涵有二:一是制造投入的服务化,二是制造产出的服务化。而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影响主要来自制造投入的服务化,即依赖于制造领域对服务业的需求。Shugan(1994)和吕政等(2006)指出,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源于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化分工及由此导致的服务外包活动。具体来看,随着制造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产业内部分工趋于细化,对中间服务投入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为得到规模经济效应和专业化优势,往往会考虑把原来自我提供的一些具有生产性服务性质的次要业务或辅助性业务以外包的方式分离出去,使其成为独立的业务部门。制造业服务外包引致的需求可以有效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图1是生产性服务业伴随着制造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升级的阶段性变化过程。

随着服务外包业务量的不断增大,生产性服务的经营将逐渐专业化,创新也会越来越多,从而发展出具有规模经济和专业化优势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效率不断提高。这使得需要以服务作为中间投入产品的制造业的成本进一步下降,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从而增大制造业企业基于研发投入的升级空间,有助于制造业向技术密集化和层次高端化的产业升级。而制造业升级反过来又能进一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发展,有助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剥离和再渗透,从而服务产业化趋势日益明显。

图1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阶段

在制造业与服务业两者互动互促的基础上,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制造业活动呈现出国际化和高级化的发展趋势,加之制造业自身所具有的创新特征,使其对服务业的需求规模和层次不断扩大和提高。这既有助于扩大服务业服务的内涵和手段,还能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服务业的高端化发展。正如周静(2015)指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发展依赖于高端制造业对其的需求,而制造业升级是产生这种需求的关键。正是在这样一种循环往复的促进机制中,两者融合趋势进一步显现,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作用程度不断放大。制造业服务化视角下制造业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循环促进机制可用图2表示。其中,小黑圆点是两者循环促进机制发挥作用的起点。

图2 制造业服务化视角下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发展的循环促进机制

2.服务业制造化视角下的影响机制

从服务业制造化的角度来看,制造业升级对服务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服务业企业在服务供给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制造元素实现的。White和Feng(1999)较早提出“基于制造的服务业”这一概念。Marceau和Martinez(2002)进一步指出,服务业企业将服务价值嵌入制造产品中,这一竞争方式是以服务业企业为主体的融合竞争策略。更明确地说,服务业制造化就是服务业企业通过直接设立制造工厂,或者将制造业中的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标准化产品引入服务业,借助制造产品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Bowen,1989)。从这个层面讲,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可为服务业经营提供所需的“硬件”、运行平台、技术支持以及各种服务赖以存在的介质。因此,尤其是对于可以细分为标准化生产工序的可标准化服务业来说,制造业的发展,比如计算机等电子信息设备行业的发展能够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信息、通信、金融、批发等服务业提供重要支撑,从而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来促进可标准化服务业的快速增长。由于像金融、信息以及软件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大多是可标准化的服务业,规模经济效应明显,因此,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升级对服务业的基础支撑作用和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同时,与不同制造业行业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服务业的差异化中间需求相似,不同制造业行业对不同服务业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中间供给。因此,伴随着制造业升级而发生的不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会形成对不同层次服务业的不同供给,进而影响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层次。

服务业制造化视角下也存在着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发展二者之间的循环促进机制。这主要是由于,伴随制造业升级出现的先进技术和高端设备,以投入和溢出的方式推动服务业发展所需的硬件设施、技术支持、运行平台、介质等升级,这有助于降低服务业的成本,提高服务的技术水平和供给效率,进而推动服务业的规模化和高级化发展。这一过程反过来有助于降低制造业中间服务的投入成本,促进制造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从而通过增大升级空间促进制造业升级,而制造业的升级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对服务业的供给支撑作用。两者同样是在一种循环促进机制中实现效率提升、成本下降以及技术水平提高的协同升级。服务业制造化视角下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发展的循环促进机制可用图3表示。其中,小黑圆点是两者循环促进机制发挥作用的起点。

图3 服务业制造化视角下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发展的循环促进机制

三、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构建依赖度和供给度

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经济分析工具。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这里分别从投入产出表的列向平衡和行向平衡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以推出本文所用到的两个指标:基于完全消耗系数的依赖度和基于完全分配系数的供给度。其中,供给度是仿照依赖度指标进行构建的,两者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1.基于完全消耗系数构建依赖度:列向分析

由于完全消耗系数相比于直接消耗系数能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不同产业在投入产出中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本文在Park(1994)研究的基础上,改用完全消耗系数计算依赖度,公式为:

2.基于完全分配系数构建供给度:行向分析

完全分配系数mij表示i部门单位总产出直接或通过别的部门间接提供给j部门中间产品的数量(价值量),反映一部门对国民经济或某部门的推动作用,是考察产品推动能力的合理指标(刘起运,1992,2002)。这里同样借鉴Park(1994)基于直接消耗系数构建依赖度的方法,采用完全分配系数构建供给度,计算公式为:

四、制造业升级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当今时代,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推动全球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量。制造业升级无疑会对服务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下就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制造业升级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1.制造业产业间升级对服务业的驱动作用:需求视角

第一,高收入经济体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从不同类型制造业对服务业整体的依赖度来看,所有高收入经济体不同制造业行业均表现出对服务业程度不同的依赖性,奠定了制造业从需求层面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具体来看,大多数高收入经济体高技术或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大于低技术和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相应地,平均水平也表现为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均大于低技术和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高收入经济体来说,伴随着制造业从低技术密集型向高技术密集型的升级过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会相应增加,从而对服务业产生规模扩大效应。

从不同类型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度来看,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度大于低技术和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度这一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中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大多数经济体中表现出与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相似的特征。这说明,技术密集度较高的制造业行业相比于技术密集度较低的制造业行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大,而且相比于服务业整体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意味着内涵于制造业升级的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相对规模的扩大会产生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更大的需求,从而促进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更快发展,带动服务业向高技术化方向升级,即制造业升级对服务业具有层次提升效应。

第二,中等收入经济体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从不同类型制造业对服务业整体的依赖度来看,同高收入经济体一样,所有中等收入国家不同制造业行业同样表现出对服务业程度不同的依赖性,奠定了制造业从需求层面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基础。除菲律宾外的所有国家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都大于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也在除泰国外的所有国家中大于低技术密集型或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相应地,平均水平表现为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均大于低技术和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这说明,伴随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更快发展,能对服务业产生更大的规模扩大效应。就中国而言,虽然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性大于低技术密集型和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依赖性,中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服务业的依赖性也大于中低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服务业的依赖性,但就国家层面的比较来看,中国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服务业的依赖度在所有中等收入国家中是最小的,说明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程度低,制造业升级对服务业产生的规模增长效应远弱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不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制造业升级在对服务业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上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从不同类型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度来看,多数国家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均大于低技术和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就平均水平而言,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度同样均大于低技术与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度。这说明,中等收入国家技术水平高的制造业行业相比于技术水平低的制造业行业同样表现出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更大的中间需求,因而制造业升级能更快地促进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的扩大,驱动服务业的高端化发展。就中国来看,虽然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度大于低技术和中低技术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度,但依赖度指标值在中等收入国家中均排在倒数位置,远小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说明中国制造业升级带来的服务业升级效应也远弱于其他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该结论同样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升级在对服务业层次提升的促进作用上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2.制造业产业间升级对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供给视角

第一,高收入经济体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供给度。从不同类型制造业对服务业整体的供给度来看,大多数高收入经济体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供给度都大于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供给度。从平均水平来看,技术密集度从低到高的各类制造业行业对服务业的供给度分别为43.428%、28.478%、33.253%、40.055%。这说明,更多的高收入经济体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供给程度大于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供给程度,同时,更多的高收入经济体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供给程度大于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供给程度。这意味着,制造业从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向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升级不会推动服务业规模的扩大,而从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向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升级会对服务业产生规模扩大效应。可见,制造业升级对服务业的供给支撑作用带来的规模扩大效应,弱于制造业升级对服务业的需求驱动作用带来的规模扩大效应。

从不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度来看,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强供给性表现得尤为突出,超过半数国家的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度大于低技术或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度。从平均水平来看,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各制造业行业中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度指标值最大(16.133%)。同时,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度指标值也大于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这意味着,伴随着制造业升级过程出现的技术密集度较高的制造业行业相对规模的扩大,尤其是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更快发展,会通过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产生更强的供给支撑作用而推动服务业的高层次发展。

第二,中等收入经济体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供给度。从不同类型制造业对服务业整体的供给度来看,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供给程度大于中低技术和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供给程度。就平均水平来看,技术密集度从低到高的各类制造业行业对服务业的供给度分别为31.073%、24.356%、24.675%、30.622%。这表明,从中等收入国家整体来看,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供给程度最强,其次为高技术密集型行业,两者均高于中低技术密集型行业和中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同高收入国家一样,中等收入国家制造业从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向中高和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升级不会推动服务规模的扩大,而从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向中高、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升级会对服务业产生规模扩大效应。就中国来看,各制造业行业对服务业的供给度小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说明从供给层面来看,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程度也处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之下。

从不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度来看,同样是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供给支撑作用最为明显。从平均水平上也能很明显地看出这一特征,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供给度为11.586%,明显高于低技术、中低技术和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供给度。这说明中等收入国家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支撑作用较强,制造业升级同样会促进服务业的知识密集化发展。就中国而言,与对服务业整体的供给度水平不同,中国各制造业行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程度均大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尤其是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最为明显,该行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支撑作用远大于其他三类制造业行业。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升级对服务业具有较大程度的层次提升效应。

3.制造业产业内升级对服务业的需求驱动和供给支撑作用

在需求驱动层面,与高收入经济体相比,中等收入国家不同技术密集度的制造业行业对服务业整体及不同层次服务业的依赖度均存在较大差距。从对服务业整体依赖度的平均水平来看(见表1),中等收入国家各类制造业行业依赖度的指标值都比高收入国家低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两者在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度上差距最大,四类不同技术密集型行业分别相差8.952、5.976、7.673、10.118个百分点。除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外,其他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度在高收入经济体和中等收入国家间的差距均贡献了两类国家不同制造业行业对服务业整体依赖度差距的一半以上,尤其是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度差距占到其对服务业整体依赖度差距的8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与高收入经济体相比,一方面中等收入国家大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在不同制造业行业的全球价值链中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生产加工环节,产业内升级层次较低,导致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程度处于较低水平,也即在制造业生产所需的所有中间产品的投入中,服务投入的比重较小;另一方面,中等收入国家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与高收入经济体差距更大,这主要是因为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生产环节的位置使得中等收入国家难以产生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从而表现出对高层次服务业更弱的需求驱动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产业内升级在需求层面对服务业发展具有规模扩大和层次提升双重效应。

在供给支撑层面,与高收入经济体相比,中等收入国家不同技术密集度的制造业行业对服务业整体及不同层次服务业的供给度均存在较大差距。从对服务业整体供给度的平均水平来看,除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外,中等收入国家其他三类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供给度均比高收入经济体低10个百分点左右。两者同样在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上的差距最大,四类不同技术密集度行业分别相差7.040、2.636、3.951、4.547个百分点。其中,低技术、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度在高收入经济体和中等收入国家间的差距贡献了不同收入水平国家两类制造业对服务业整体供给度差距的一半以上。高技术和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度差距也占了对服务业整体供给度差距接近50%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相比于高收入经济体,中等收入国家较低的产业内升级水平使得其对服务业的供给程度较弱,表现出与服务业较低的融合发展程度;另一方面,中等收入国家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表现出与高收入经济体更大的供给度差距,这同样是因为中等收入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生产环节导致其制造产品与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相匹配,从而对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表现出更弱的供给支撑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制造业产业内升级在供给层面对服务业发展具有规模扩大和层次提升双重效应。

表1 中等收入与高收入经济体不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服务业供给度和依赖度的平均水平

五、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无论是高收入经济体还是中等收入经济体,制造业产业间升级和产业内升级对服务业的发展都具有规模扩大和层次提升双重效应。而就目前情况来看,中等收入国家制造业与服务业两者的融合发展程度较低,尤其是在与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程度上和高收入经济体存在较大差距,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升级的障碍。进一步地,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程度尤其低,处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之下,特别是体现在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上。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低,本身产生的对服务业的需求就较小;另一方面,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企业间合作关系主要靠硬性的契约安排,而不是软性的信任机制,从而导致企业间合作处于一种点共生和间歇共生状态,合作关系难以持久(黄永春等,2013)。相应地,虽然制造业升级通过服务业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但由于较低的融合程度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中低收入国家制造业升级通过服务业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远弱于高收入经济体。因此,对中国来说,提高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程度,特别是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是实现两者协同升级、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中国要紧跟制造业升级和经济服务化这一发展潮流,积极发挥服务型制造联盟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提高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发展服务型制造。这既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也是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举措。《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是中国引领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纲领性文件,要以此文件为指导,在坚持市场基础性地位的前提下,努力构建有效的法律体系和机制,促进形成良好的企业信用体系,营造自由竞争的产业发展和共生环境。同时,要大力发展中介性的服务组织,以帮助制造业企业基于创新对生产组织形式及运营管理方式进行变革,优化改进商业发展模式,树立产品即服务的发展理念,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制造投入和产品销售中的比重,推动制造业从加工组装的生产活动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充分发挥制造业与服务业两者协同升级的循环促进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依赖度密集型高技术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湖北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虚拟现实技术在装备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要素报酬的农户自然资源依赖度评价研究
中美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结果及分析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散叶堆积烘烤技术对烤烟综合效益的影响
基于模糊软集合的区域信息生产力效能关键因素分析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