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柴可夫斯基《儿童钢琴曲集》
2019-01-23付昱
付 昱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柴可夫斯基的这套《儿童钢琴曲集》创作于1866—1877年间,总的来说这部作品充满了明朗、乐观肯定生活的思想情感,但同时也隐含着柴可夫斯基所特有的一种悲剧性思维。
第一首《晨祷》为乐段结构,G大调,8+8方整对称,第一乐句开放于属和弦,第二乐句在主和弦上完满终止。尾声部分在主持续上构成,8小节,最后在不完满的主和弦上结束全曲。在和声方面,通过对离调解决和弦的巧妙变化,从而形成了连续的离调进行。整部作品的篇幅较短,织体比较简单,演奏的难度也不高。
《冬之晨》这部作品为再现单三部曲式,b小调,但乐曲并没有从b小调开始,而是从他的平行大调D大调开始,并通过大调D/TSⅥ—TSⅥ=小调D—t的等和弦不停的转调。作品一开始就使用了大量的倚音,呈示段8+8方整结构,由一个短小的动机变化发展而成,两个乐句的前四小节相同,第二乐句从第五小节开始转入b小调,并分别终止于D大调和b小调的主和弦。中间段主要是两个四小节音乐片段的重复,最后转回D大调开放于属和弦,为乐曲的再现作准备。再现段同样为8+8方整结构,第一乐句原样再现,第二乐句也在第五小节转回b小调但作结尾处理,最后在主和弦上完满终止结束全曲。这首作品曲式结构清晰,转调简单,乐曲的性格也十分鲜明。
《小骑士》是一首练习曲风格的作品,D大调,再现单三部曲式,呈示段都在主持续上进行,可分为(8+16)两个乐句,第一乐句为一个四小节的音乐片段及其重复,第二乐句是一个八小节的连续下行的离调模进及其重复。中间段8+8方整结构,前四小节向六级离调,中间八小节向二级离调,后四小节向属离调,最后开放于属和弦。再现段原样再现了呈示段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移低八度做结尾处理。乐曲最后八小节为完满终止后的补充,依旧使用了第二乐句的材料构成。整首作品全部由八分音符跳音组成,为了防止旋律过于单一所以加入了很多的辅助音做装饰,乐曲并没有转调却使用了大量的离调和弦尤其是中间段,三拍子快速的节奏营造出了骑马般的感觉。
《生病的洋娃娃》是一首慢速的作品,g小调,可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为三个乐句(8+4+4),其中第一乐句四小节重复一次,第二和第三乐句将旋律与低音声部作了交换,乐段开放于属和弦并重复一次。第二乐段为4+4+7+尾声,第一乐句原样再现,第二乐句为全曲的高潮部分,第三乐句旋律连续下行直至原位主和弦结束。尾声部分先采用七级和弦作辅助性装饰然后将旋律移至次中音声部,低音作主持续结束全曲。整部作品采用相同的材料写作完成,但声部处理的十分灵活比如交换高低音声部、将旋律移至内声部等等,和声简明节奏单一,是一首忧伤缓慢的乐曲。
第八首《圆舞曲》是一首复三部曲式的作品,降E大调,引子一小节,首部由两个复乐段构成,第一个复乐段为4+4+4+4,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由于其只是作为一个次级结构出现,所以在两个乐段的终止式关系上可以倒装使用,即第一乐段收拢于主调的完全终止,第二乐段转调终止(转入g小调)。第二个复乐段为5+5+5+5,由第一复乐段的材料变化发展而成,第一乐段开放于属和弦,第二乐段完全终止于主和弦。中部转入平行小调c小调,为主持续上的乐段并反复一次(5+5),和声上为主—导交替。中部与再现部之间有一个四小节的连接,由中部的材料构成,和声上为主—属交替。再现部为首部的原样再现。这首《圆舞曲》虽然为复三部曲式但它的篇幅并不长,而且使用了大量的重复,(首部为两个重复型乐段,中部为乐段的重复,再现部原样再现)是一首相对简单的小曲。
《玛祖卡舞曲》是一首三拍子且重拍在第二拍的作品,d小调再现单三部曲式。呈示段为8+8平行乐段,最后四小节转入平行大调F大调并完全终止结束。之后的两小节为属—主交替构成的连接部分。中间段为一个四小节的乐句并重复三次,前三句转入C大调和声上主要为属7—主交替,最后一次重复转回主调并开放于属和弦为再现做准备。再现段基本为原样再现,只是最后四小节不再转调而是在主调终止。乐曲的最后四小节为尾声部分,由连接移调重复构成。整首作品旋律清新和声简明,对于玛祖卡的风格把握也十分透彻,是一首特色鲜明的小曲。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柴可夫斯基的《儿童钢琴曲集》前半部分的作品都已小型曲式为主,其中已乐段结构和再现单三部曲式较多,乐句清晰段落分明方整结构较为常见。大部分的作品本身规模并不大,材料上单纯、统一,重复、变化发展较多,织体也并不复杂。附属结构的运用不多,但尾声的运用较常见,如《晨祷》、《冬之晨》等。和声简明以传统功能和声为主,转调应用较少,多为平行大小调之间的转调如第二首《冬之晨》和第八首《圆舞曲》。离调的运用较为丰富,其中中段的使用较多,在乐段结构的作品中也有使用,如第一首《晨祷》中通过对离调解决和弦的细微变化所产生的连续离调。和弦外音运用自如,如《小骑士》中的辅助音、《冬之晨》中的倚音等等。在创作思路上,对于传统曲式结构的运用、乐曲调性布局的安排、各个声部处理等方面都十分的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