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的美学特征*

2021-09-10吴冰

艺术品鉴 2021年23期
关键词:引子彩云乐段

吴冰

民族器乐合奏《彩云追月》是任光于1935 年创作的,以其音乐风格优美、轻柔见长,长期以来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在创作以后的几十年里曾被多次改编,比如,被改编成声乐曲、琵琶曲、筝曲、钢琴曲等诸多形式。其中,钢琴曲《彩云追月》是所有改编自民族器乐合奏曲《彩云追月》的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由我国著名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5年改编而成。改编的钢琴曲《彩云追月》基本保持了原曲音乐风格的优美、抒情,成为深受听众喜爱的钢琴曲之一。整首音乐作品的结构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引子、A乐段、B乐段、A’乐段及尾声。

通过对钢琴曲改编曲《彩云追月》的分析,发现整首乐曲体现出多方面的美感,比如,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的对比、运用重复技法所体现出的创作技法之美、音乐作品体现出的内容意境之美、整体结构之美等。具体论述如下:

一、不同乐段的音乐主题之间体现出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的对比

A 乐段的主题,即是全曲的第10-19 小节。此主题的旋律主要以五声音阶构成,寥寥数个音符即勾勒出优美的旋律线条,并呈现出单旋律的、具有延续性的、横向运行的旋律。此旋律跨越的音区大约一个半八度,音乐风格抒情、优美、流畅、细腻、婉转。犹如中国古典美所体现出的典雅、纤细的特征,亦宛如中国古代仕女所体现出的温婉、小家碧玉气质。从而体现出乐曲中的柔和、阴柔之美,体现出作品的风格特征。

而再现的A’乐段主题,即是全曲的第48-57 小节。此主题以A 乐段的主题旋律为基础,将A 乐段的主题音响加厚,采用和弦与八度演奏相结合的手法,其旋律音区整体移高一个八度,音响色彩明朗、宽厚、气势恢宏,具有粗线条形象,并呈现出立体的、具有空间性的、纵向运行的旋律线条。恰如西方酒神文化中所体现出的大气、豪放特征,亦宛如西方女性所具有的豪放、泼辣、大胆的气质。从而使乐曲表现出阳刚、大气之美,使音乐更加激动、催人奋进。

将再现的A’乐段主题与A 乐段主题相比较,发现两者不仅体现出豪放、大气与细腻、婉转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对比,而且表现出两种气质的对比,即代表东方形象的温婉如玉与代表西方形象的豪放泼辣两种不同气质特征之间的对比。亦即体现温婉、典雅的阴柔之美与体现豪放、大气的阳刚之美两者的对比。

二、通过音乐创作技法而体现出的创作技法之美

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在旋律创作方面运用了较多的重复及模进手法,在节奏方面运用较多的切分节奏。使欣赏者加深对音乐材料的记忆,增强音乐形象的表现性及音乐的起伏性。具体而言,A 乐段的a 乐句中就体现出重复技法,比如,a 乐句的第4、5 小节就基本重复第3 小节的旋律,仅仅是将第5 小节后半部分左手的伴奏音型及右手旋律的最后一个音符稍做变化。此外,a’乐句的第8、9 小节亦重复第7 小节的旋律,仅将第9 小节后半部分的旋律及伴奏音型做变化处理。同时,a 乐句与a’乐句之间体现出模进的创作技法,后者大致是在前者旋律音高的基础上移低纯四度,并将个别音符稍做调整,即a’乐句第7、8 小节的第5个音符做过调整,第9 小节的第6、7 个音符做过调整。再现的A’乐段与A 乐段使用的重复及模进创作技法几乎相同,仅仅是音响加厚。

此外,乐曲的引子与尾声亦基本是运用重复技法,体现出音乐材料的前、后呼应,增强作品的连贯性,加强作品的融合性。比如,尾声的其他部分均与引子相同,只是最后的3小节是在引子的第8、9 小节的基础上变化而成,并在最后加入分解主和弦结束全曲。

三、通过分析作品,发现其内在的意境、内容之美

“《彩云追月》一句简洁的文学性标题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在不同人心里会产生不同的暗示,会联想起有关月的图画,或夜的景色,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的人,会记起诸多有关月夜的诗词、歌赋,并会连同忆起诗词里所描写的美妙意境,一同为主体勾勒出,迷朦、浪漫、悠闲、空灵的境地。”可见,仅听到《彩云追月》的标题就让听众产生与众不同的感受,继而浮想联翩。

就整体作品的描述内容而言,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形象地描绘出明月当空、万籁寂静的迷人景色,音乐主题形象鲜明,富有抒情性。引子开始的4 小节运用和弦与琶音交替的形式,节奏舒缓、优美,体现出鲜明的民族音乐色彩,为全曲奠定基调,并预示此后的音乐展开情况。随后的2 小节在高音区运用左、右两手交替演奏的手法,增加了音乐的透明度、魅力,使形象更富有色彩。仿佛是模仿寂静的山谷中传出的回音手法,表现出寂静的夜幕中响起的天籁之音,又仿佛表现彩云与月亮之间一问一答的对话,或表现两者互相追逐、躲躲闪闪的形象。A 乐段将主题引入,基本以五声音阶构成旋律,恰当地表现出天幕中彩云与月亮之间追逐、躲闪的形象。此段音乐主题的旋律线条极为美妙、动听,寥寥数个音符的演奏,就在天空中勾勒出一幅独具特色的水墨画,仿佛让人看到皎洁的夜空中飘动的彩云和皎洁的月亮。同时,主题运用切分节奏型创作,使音乐充满律动感,显现出彩云和月亮俏皮、活泼的形象。B 乐段将旋律移到左手,出现了第二主题,右手用水晶般剔透的琶音为其伴奏。其音乐上下起伏,表现出彩云与月亮前后、上下跳跃、飘动的形象。但在此乐段的后半部分,偶尔会显现出旋律音调的变形,仿佛表现出月亮挣脱彩云的追逐,光亮闪耀大地的情形。再现的A’乐段音响加厚,采用八度加和弦的演奏手法,使音乐内在的情感更加激动,仿佛表现出月亮性格的变化,即挣脱彩云的遮掩,独自闪耀在茫茫的夜空中。尾声由于在高音区出现,其音乐力度较弱,象征彩云与月亮越追越远,最后消失在无垠的天际中,并留下无尽遐想。

通过对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内容、意境的分析,使人联想到天空中月亮和彩云相互追逐、嬉戏的优美画面,表现出夜空深邃,沁人心脾的意境美。

四、通过分析音乐作品,发现其在整体结构方面体现出对比之美、平衡之美及对比平衡之美

从微观角度分析,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的引子与尾声的旋律素材基本是相同的,运用了重复技法,两者位于整首作品的开始和结束部分,一前一后呈现出音乐结构的平衡关系,体现出平衡之美。此外,A’乐段是A 乐段的变化再现,前者位于B 乐段的后端,后者位于B 乐段的前端,以B 乐段为中轴的话,前后两者也呈现出前后平衡的关系,体现出平衡之美。

但是,“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这样一种自然倾向:当长时间保持一种状态时,人们就有一种希望变化的欲望。……我们可以将这种需要变化、对比的心理活动倾向称之为心理的‘求异性’。求异心理是一种要求改变当前心理状态与活动发展趋势的倾向,它往往是在一种刺激或一种心态保持了一段时间后而产生的,在音乐中,这种倾向被表现为一种需要变化、需要对比的倾向。”在此作品中也体现出此种倾向。如果将A 乐段、B 乐段和A’乐段看作一个整体,它的音乐材料与引子和尾声不同,因此,A乐段、B乐段和A’乐段这一个整体又与引子和尾声形成对比关系,体现出对比之美;B 乐段的音乐材料与A 乐段和A’乐段不同,因此,B 乐段又与前后的A 乐段和A’乐段形成对比关系,体现出对比之美。

从宏观角度分析,A 乐段、B 乐段、A’乐段本身体现出对比平衡之美。由于A 乐段与A’乐段的音乐材料相似,但B 乐段的音乐材料与两者都不相同。所以,A 乐段和A’乐段与B 乐段体现出对比,而A 乐段与A’乐段位于B 乐段前、后,以B 乐段为中轴的话两者体现出平衡。因此,A 乐段、B 乐段、A’乐段三者之间体现出对比平衡之美。同时,如果将A 乐段、B 乐段和A’乐段看作一个整体的话,它的音乐材料与引子和尾声的不同,但却位于中轴的位置,三者又体现出对比平衡之美。

综上所述,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是我国当代钢琴独奏曲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优美的音乐、丰富的表现力著称于世。同时,在作品中也体现出多方面的美学特征。比如,不同乐段的音乐主题之间体现出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的对比;由音乐创作技法而体现出的创作技法之美;由音乐表现出的内在的意境、内容之美;由整体结构体现出的对比之美、平衡之美及对比平衡之美。

猜你喜欢

引子彩云乐段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彩云之南
王彩云美术作品
一路彩云奔小康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视唱练耳与钢琴
浅谈《月儿高》的演奏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