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氏温针配合翳风穴悬起灸治疗孕妇面瘫30例疗效观察*

2019-01-23梁海丽沈来华方淡思范迪慧顾芳芳郝亚波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施氏温针味觉

梁海丽 沈来华 方淡思 范迪慧 顾芳芳 郝亚波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 浙江 嘉兴 314001

面瘫,又称面神经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贝尔(Bell)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炎性病变,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眼裂增大、鼓腮漏风等,同时可伴有耳后胀痛、舌麻等。临床上此病亦是孕期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施氏温针配合翳风穴悬起灸治疗孕妇面瘫3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0例孕妇均为我院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针灸门诊面瘫患者,病程1~14天。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平均年龄27.12±4.37岁,平均孕周17.47±11.79周,平均病程4.35±3.13天;对照组平均年龄28.09±4.88岁,平均孕周17.32±11.25周,平均病程5.45±4.24天。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及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符合《神经病学》特发性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1]:①起病突然;②患侧眼裂变大,眼睑闭合不全,流泪,额纹变浅或消失;③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变平,嘴角向健侧歪斜;④或有舌前2/3味觉障碍,乳突部疼痛等;⑤除外有外伤、肿瘤、腮腺病变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均单侧起病。病情分期:发病1周内为急性期;恢复期2~8周;8周以后难免遗留后遗症,为后遗症期[2]。

1.3 定位分析:面神经从面神经核到面肌的行程中,因损害部位不同,症状也就各异。①面神经管:同侧面部瘫痪,舌前2/3味觉丧失,泪液、唾液分泌减少;②内听道:同侧面部瘫痪,舌前2/3味觉丧失,泪液、唾液分泌减少,伴有眩晕、眼震、听力减退、共济失调;③膝状神经节:病变侧头痛或头晕,乳突处疼痛及压痛,耳鸣或听力下降,舌前2/3味觉减退,泪液、唾液分泌减少,耳郭感觉减退,外耳道及耳壳疱疹;④蹬骨肌支至鼓索:乳突处疼痛及压痛,耳鸣或听力下降,舌前2/3味觉减退,耳郭感觉减退,其余体征同上,有轻重差别;⑤茎乳孔下段:同侧面部瘫痪,无味觉及听觉等障碍。本观察病例均为面神经管内节段损伤。

1.4 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参照第5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3],将面瘫程度从轻到重分为6级。本观察亦采用该评定标准评级。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治疗:弥可保(甲钴胺片)0.5mg口服,每天3次;呋喃硫胺片50mg,每天3次,口服,连续服用6周。治疗组与对照组同。

2.2 针灸治疗:治疗组取穴:攒竹、阳白、鱼腰、太阳、迎香、四白、巨髎、地仓、颊车、颧髎、下关、翳风,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面部均取患侧腧穴,病程1周后加刺双侧足三里穴。嘱患者平卧或健侧卧位,采用0.25mm×40.00mm毫针,皮肤常规消毒后,额部攒竹、阳白、鱼腰平刺,迎香穴斜刺,地仓透刺颊车,四白、太阳、巨髎、颧髎、下关穴均直刺,足三里穴施以捻转补法,均以得气为准,太阳、颧髎、下关穴配合施氏温针,即针柄搓捻以细软优质艾绒,如橄榄大小,腹大头尖,从下部点燃,徐徐燃尽,一炷而已,续以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温和不烫为度,留针30min;同时患侧翳风穴配合清艾条悬起灸,点燃艾条并以灸架固定,距皮肤3cm左右,热而不烫为度,时间为30min。治疗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病愈则终止治疗,3周为1疗程,最长统计至2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分别统计结果。对照组取穴及针刺法同对照组,不予温针及翳风穴艾条悬起灸。

2.3 操作要点:急性期针刺手法宜轻,针刺宜浅,恢复期开始可适当加强刺激量。针刺务必得气。嘱患者注意保暖、休息,面部避风寒。另外,针对孕妇的治疗,应当严格按照经络腧穴学要求,禁用合谷、三阴交等穴位。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采用H-B症状积分法[3]评定神经功能分级及症状积分。①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H-B分级Ⅰ级。②显效: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轻微功能障碍;H-B分级Ⅱ级。③有效:静止时基本对称;运动时不对称,和/或轻度病理性联合运动;面肌痉挛,抽动;H-B分级Ⅲ级。④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和/或明显的面肌痉挛,病理性联合运动,外形不对称;H-B分级Ⅳ~Ⅵ级。

3.2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l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分述如下。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临床疗效比较

3.3.2 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3.3.3 治疗前后两组H-B量表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H-B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3 治疗前后H-B量表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6周后98.67±15.07a 88.67±20.80例数30 30治疗前35.33±16.34 38.00±17.69 3周后71.33±17.95 62.00±21.88

3.4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腹痛、流产等不良反应。

4 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面瘫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诱因为受寒、病毒感染、神经功能不稳等。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卒口僻”“口目僻”“口眼㖞斜”等范畴,多由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面部感受风寒,筋脉失养所致。女性妊娠是特殊的生理过程,早孕阶段,呕吐吞酸,夜寐不宁,耗气伤津,抗邪能力下降,易感受风寒之邪而患面瘫。每遇此类患者,西医多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改善循环药物等治疗,然患者与医者均担忧药物治疗影响胎儿健康;若不服用药物又担心留下后遗症,两难之下,患者常辗转求治于中医治疗。

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等功效,《药性论》指出艾叶“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故艾叶既能安腹中之胎,又能祛面瘫的风寒之邪,可谓一举两得。笔者将艾叶制作成艾绒,搓捻于针柄,徐徐燃之,不着肌肤,使艾叶之热力透达肌腠之间,散寒气,温通经络,此法即温针。温针是浙北针灸流派施氏针灸的特色之一,旨在使气得温而易行,助针刺而通调气机。根据施氏针灸理论,艾温为导气法,温针属于针刺法。故无论面瘫属于风寒或风热均可用温针。《神灸经纶》曰:“夫艾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效如反掌。”故温针效果常优于普通针刺。翳风穴位于茎乳孔出口处,此处亦是面神经管出口,该穴在面瘫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多文献重用该穴治疗面瘫,亦有热敏灸文献证实翳风穴是温和灸急性面瘫穴位的较佳选择。故选用翳风穴作为悬起灸的穴位,针、灸合用,取效速而疗效佳。

本研究中未出现流产等不良事件,证实了针刺治疗孕妇面瘫是安全可行的,只需严格按照刺法灸法学规范操作。面神经受压缺血的时间越长,面神经的损伤、变性越重,面瘫就越难恢复。因此,治疗时机很重要,早期治疗是关键;不同神经节段损伤疗效也是有差异的。本研究所选病例均为病程2周以内患者,且均为面神经管内节段损伤,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施氏温针味觉
施氏矿物同时吸附磷酸根和Cd(II)的研究
天南地北,令人难忘的“鸡”致味觉
Cecilia Chiang, pioneer of Chinese cuisine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Abstracts of Major Articles
Systematicevaluationand trialsequentialanalysisofwarm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joint mobi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味觉护肤——可以品尝的美
“肥”或成为第六种味觉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
施氏假单胞菌F4产黄曲霉毒素B1降解酶条件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