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改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2019-01-21吴陶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村改居社工居家

吴陶银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自20世纪90年代始,“村改居”社区改革在中国的城市边缘地区首先展开,是将城市边缘的农村地区转变为新型城市社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当地农民身份发生了变化,户口从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基层自治组织也经历了村民居民委员会向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转变,如今这种新型社区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村改居”社区的自身特殊性,传统的中国式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区内老年群体的需求,急需引入新的机制介入以缓解社区内的养老压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运用而生,社会工作独特的服务理念为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可行性,它以利他主义为核心,运用专业的知识以及科学的方法进行助人的活动,具有融合亲情和社会服务的特点。满足社区内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是未来我国养老方式的发展方向。

一、社会工作介入“村改居”F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

(一)专业理论支撑和实践的可行

社会工作介入“村改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专业服务方法和技巧为支持,依托社区平台,分析老年群体自身发展的状况,提供个别化的专业性服务,充分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养老需求。社会工作充分考虑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整合社区的资源,链接社会资源,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这些成功的实践经验,将为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今后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

(二)社会工作介入“村改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独特优势

社会工作依靠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三大工作方法,对低龄老人提供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满足其在精神文化以及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需求。同时,以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等方法形成有效的补充,对当前的居家养老服务提出完善的意见,促使政府改善相关居家养老方面的政策和法规,整合社区和社会资源,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及时向社会反馈老年人的养老信息,让社区内的资源和社会供给资源,与社区内老年人所需的居家养老服务能够相匹配。

(三)政府的认可与政策支持

2008年,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意见》正式出台,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网络。社会工作引入国内以来,就在弱势群体的救助和服务提供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它涵盖多个领域和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体,其中老年人社会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从国内外的社会工作介入的实务经验可以揭示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当前养老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有效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效的可靠途径。政府的认可与政策支持成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民养老一大重要外部条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二、“村改居”F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介入的现状

(一)社会工作介入“村改居”F社区居家养老的成效

1.需求为出发点,注重能力建设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F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后,以老年人需求为本,有力地保证了整个服务过程的质量。首先,通过社区居委会的人口资料进行老年人口情况的整理,同时进行入户访谈去收集资料,详细了解每一户家庭中老年人的生理和精神状态,进行需求评估,最终形成方案,以提升能力为导向为社区内的老年群体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其次,在社会工作介入“村改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准确评估老年群体的需求,结合他们的实际开展活动,切实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成效。

2.建立良好关系,为服务开展提供方便

通过个案工作的方法,和当地老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同时与居委会工作者以及志愿者队伍相互配合为其提供服务,让他们逐渐认识并了解“社会工作”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密切关系,当地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对社会工作的知晓程度也大大提升。通过组织以老年健康指导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老人健康保健知识,提高老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进一步宣传居家养老与社会工作的密切关系。

3.建立完善个人档案,区分服务层次

运用“个案照顾管理”,全面评估社区内老年人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人员的帮助下,对进行入户访谈的内容与居民的个人档案进行整理,形成个案评估报告,并对养老需求的情况分类进行归档,制定照顾计划。

4.整合各方资源,社工与义工联合服务

F社区老年人服务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充分挖掘社区内部本土志愿者资源,积极探索社工与志愿者联合的服务模式,完美地综合了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性和志愿者的无偿服务,由社区工作者制定服务方案,与志愿者配合开展老年服务,实现服务成效的优化。

(二)社会工作介入“村改居”社区居家养老的不足之处

1.宣传不到位,居民参与度不高

在F社区服务站提供的服务中,从参与人数我们可以看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仅有几位较为活跃的文艺爱好的老年人参加较为固定,且在动员社区内老年人参与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服务机构宣传活动途径有限,主要通过社区信息栏张贴海报、居民微信群、在居民休闲场所发传单等方式,导致一些老人在家不知道该活动,当地社区居委会也没有开展配合活动,使老年活动的居民参与度不高。

2.需求评估不足,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单一

F社工服务站开展的“老少活动家园”项目,属于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以借鉴广州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成功经验来开展活动。由于社工服务站成立不久,所提供的服务内容碎片化,较少考虑到“村改居”老年群体的特殊性以及需求的多样性,并且由于社区内养老配套设施以及活动场所的限制,使得服务的规模较小,服务对象也缺乏层次性,服务内容的普适性和服务模式不够多元化。

3.社区活动开展经费不足

F社区社工服务站开展活动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是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以及社会捐赠,所以在开展社区老年活动时,对于资金的预算考虑比较多,常常会因为服务经费不足而缩减服务的规模,因此导致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有所下降。由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投资不够、社区受场地因素和服务范围较少或服务场所较分散、服务项目还不全面等原因,使得社区内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无法满足。

4.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鉴于“村改居”社区老年群体的构成的复杂性,需求更加多元化,而F社区社工服务站内的专业社工服务的年限均较浅,与社区内的居委会关系处理能力欠缺,同时对于社区内资源整合以及志愿者资源的链接能力也不够,因此在老年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导致服务供给与老年人的需求的差异。老年人在参与社区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满足其休闲娱乐的需求,还要满足其在活动过程中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社工在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中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注重增能理论的运用,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三、提升社会工作介入“村改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效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的知晓度和认同感

在社会工作介入“村改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村改居”社区内居民对居家养老服务和社会工作的认识存在不足,社工的很多活动都被误认为是社区居委会开展的,或者认为社工是为社区居委会提供服务的,尤其是社工进行入户访谈时,必须在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的帮助下才能顺利进行,社区居民对社工服务站内的专业社工存在不信任的现象。因此,必须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的知晓度,让社区居民了解社会工作专业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之间的密切关系。具体而言,可以借助媒体,如电视、官博、报纸、网络、社区大型活动等方式向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宣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知识和社会工作的发展状况,通过社工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活动,鼓励引导老年人和感兴趣的外界人士共同参与,切身体验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优越之处,培养对社会工作专业性的认同感,实现“有问题找社工,有时间做义工的”的愿景。

(二)增加服务内容,创新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

“村改居”社区内老年群体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需要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工程中关注老年服对象在不同阶段的服务需求,从行动照顾、物质支援、心理支持以及整体关怀四个角度提供养老服务,相较于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团体在养老服务方面供给方式的单一化和强调供给普遍化,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注重从当地老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社区老年人口构成背景以及年龄阶段的差异性,制定阶段化的服务计划,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满足老人养老基本需求和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调动社区和社会资源,同时注重适时改进服务方案和不断丰富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充分发挥职业社工的专业能力,调动可利用的养老资源,通过建立与家庭、社区、养老机构三个主体相互补充关系,形成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的社区全方面合作服务模式,创新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由于“村改居”社区偏离城市中心经济较落后,社区内居民的收入水平有限,对于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当地政府的支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养老设施资金投入必不可少,因此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资金投入,促进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公共场所及基础养老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鼓励针对性地设立专项养老基金和开设老年资助项目,建立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发挥市场在社会福利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另外,通过扶植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引进社会和民间资本,同时呼吁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对社区养老事业的捐赠支持,积极拓展资金来源的渠道,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开展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扩大服务供给的范围,实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与服务供给相匹配。

(四)强化技能,重视对社会工作人才的教育培训,提升专业化水平

针对“村改居”社区工作的社工人员年限较浅、专业技能欠缺以及社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从业人员之间工作能力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服务供给能力的差异,居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影响服务质量,因此在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推广过程中,应注重对于上岗工作社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对直接接触老年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和个性化服务供给方面的技巧培训工作,定期进行督导以保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符合养老需求。同时,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要深化研究,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工作介入的本土化方法。

猜你喜欢

村改居社工居家
A Social Crisis
青春社工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村改居”社区治理体制的变革与重构
“村改居”需要处理好几对重要关系
试论“村改居”的法律规制
“村改居”法律程序的缺失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