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瞄准生产型实训基地探索“双五”工匠精神运作模式

2019-01-21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工匠校企基地

(天津市武清区职业教育中心,天津 301700)

现代“工学结合”学徒制兴起,并成为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技能强国提供大量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由国家颁布的《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明确提出,自2010年至2013年这段时间内,针对改革效果明显、产教结合密切以及办学理念精准的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将以下几项工作内容作为重点,即:促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以及校企合作,从而强化人才团队建设,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创新教学理念,改善教育方针,并以此作为基础条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有效提高内涵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进行建设之后,项目学校将会发展成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改革的标杆,从而起到辐射以及模范作用。体现出职业教育是“践行工匠精神”,直接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积极宣传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这是我们国家的需求,也是时代的呼唤。

很显然校企合作是重中之重,我依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依托,将天津市七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引进学校共同构建学校实训基地。完善校企运行机制,实现共同规划、培养、治理以及教学的目的,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发展,为企业的生产服务提供更多帮助,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武清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双五”运作方式进行。双五”运作将耐心专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升其就业能力。实训基地运行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载体,以课程改革、技能强化为途径,以深化内涵、优化服务为目标,深入开展学生校内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社会技能培训以及面向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等工作,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就“双五”运作模式总结如下:

一、 生产型实训基地五种运作模式

(一)加强内涵——引企进校

践行工匠精神,加强建设实训中心,加强内涵建设,是武清职教中心“十一五” 发展规划确定的两项基本任务。这两项基本任务是相辅相成的,实训中心建设是内涵建设的重要前提,内涵发展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实训中心已经建设完成,我们将工作的重心也已经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建设一所一流中职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调整专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2.紧紧依靠行业背景,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

3.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在加强内涵建设的基础上,武清职教中心将天津市七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引入学校,突破了传统的企业岗位培训、院校教学培养和个人自学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了较大规模、较快速度、较高水平地培养初、中、高级技能人才的目标,成为校企合作多种方式中的又一良好方式。

(二)加强技能——校外设点

加强技能训练,不单纯指学生技能,同时包括教师技能,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讲、学生练,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当今的职业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针对一名教师来说,则必须要掌握扎实的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在课堂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授更多的技术知识。若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则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素质文化,学习国际最新的技术知识,灵活操作各项课业技能。

学校可以采用“校外设点”的模式,首先,邀请企业的技术工作者以及专家人员到学校开设讲座 ,将企业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和理念带入学校;另一方面选派优秀教师对生产一线有着更加全面的了解,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修学习。目前我校已在天津东方兴泰汽车部品有限公司、天津鑫鹏机械有限公司、天津市东方标准件有限公司设立校外实训基地,收到了前所未有之好效果。

(三)加强合作——冠名订单

武清职教中心通过加强与企业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校上下“大力推进‘四创’工程,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校2011年6月完成与光宝(天津)有限公司“冠名培养,校企合作”,的协议签订,这是“校企合作”的又一个重要举措。“光宝冠名班”的招生对象是武清区初级中学的优秀毕业学生。学生编入“冠名班”后,要签定学校、企业与学生(家长)三方协议,明确三方权利和义务。学校要根据“冠名”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需求,拟定新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积极引入企业文化,为企业量身打造优秀人才。我校“光宝冠名班“学生在上学期间可以享受光宝公司每年1000元的经费补助,同时每年还有定期的工学交替机会,学生可以将学校所学知识到企业进行现场检测,同时又可以将企业所需知识、技能了解清楚,回学校后继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提高自己的技能。

(四)校企校校——多方联办

校企合作对提高学生、教师技能水平,提高学生就业水准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我校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更多的合作方式,实行校校校企—多方联办的办学模式,2011年我校与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万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丹佛斯(天津市)有限公司签订三方协议,招收“中德职业技能提高班”,学生报名踊跃,仅这个班就招收新生近200人。学生在我校期间要完成相关学业,取得数控初级技能等级证书,第三年顶岗实习期间到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技能提高培训,经培训合格并取得中、高级乃至技师技能等级证书,万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丹佛斯(天津市)有限公司将优先录用这些毕业生,同时提供每月不低于4000元的工资待遇。通过多方联办,既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也不断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五)加强领导——建指委会

实训基地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在整个基地建设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学校也深刻认识到指委会的重要性,在2010年成立了由区委主管领导、区教育局、区人保局、光宝电子(天津)有限公司、高职院校、学校等多家主管领导、技术骨干、一线教师组成的实训基地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定期召开指委会,对当前用工形式、技能水平要求、知识技能更新、企业最新文化等内容进行协商,形成最具有权威性的指导纲领,促进学校进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二、生产型实训基地五种“合一”运作模式

当今市场需要要求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无缝对接面向工作岗位,职校必须从学校生产型实训基地就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观念的注入,以便能使学生养成对于学习、工作上的高标准、严要求,让每一个人能够以敬畏的姿态对待自己的职业。职业学校为了更好的服务“技能强国”的国家需求,需从源头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在学校生产型实训基地融入工匠精神,实现职教中心五种“合一”运作模式,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岗育人,以磨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不仅成为技能高手,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精益求精的精神,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更有利于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一)基地与教室合——体现职业教育氛围

实训基地与教室合一,实现职业学校专业知识理论化与实践性并行培养模式。随着实训基地的建立,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场地,很多理论内容在课堂上无法准确理解,通过建设实训基地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生动形象地演示知识内容,学生可以尽快对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并抓住其中的重点内容,一边学习一边操作,切实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标,显著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氛围。

(二)学生与管理合——突出职业素质养成

“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这些观点一一梳理出来,并注明这些观点与工匠精神的契合点。在教学活动中,当学生领悟这些观点后,自然就会树立起爱岗敬业、乐业善群的工匠精神。

当处于实训基地的环境下,学生不仅是学习者的身份,同时也可作为企业管理者的身份存在。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对企业的工作环境有所了解,并且在短时间内改变自身的角色职能。学生们在实践体验之后,培养了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吃苦耐劳精神,尊重自己的职业,产生一种竞争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理实教师合——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结合专业课程理论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以专业课程教学的多个环节为基础,逐渐强化学生们的工匠精神,产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当处于实训基地的环境中,教师的身份出现了改变,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也是指导实习工作的人。教师主要对学生的生产操作予以指导,不再集中精力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则是让学生可以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

(四)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提高职业能力培养

在进行生产性实训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则是让学生们完成企业提出的工作要求,换而言之,则是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后,采用任务的方式促进学生实现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热衷于学习,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与培养。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后,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从而对职业责任、职业理念以及职业使命有着正确的认知与了解。

(五)育人与发展结合—实现岗前岗后衔接

随着生产性实训活动的展开,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并且也实现了各项建设工作;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使他们的职业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实现了学生岗前与岗后的很好对接,又为学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技能、高素养的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校企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90后大工匠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工匠风采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工匠神形
我的基地我的连
工匠赞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