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养老专业产教对接实践研究
——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2019-01-21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162)
一、研究背景
2014年7月,教育部、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加快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
2015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由中共中央审议通过,使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为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达1700万以上,进入了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养老服务业面临着巨大压力,三地必须协同发展养老产业。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整合多方资源,开展养老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实现京津冀职业院校建设的创新性发展;提升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与养老服务业对接,是京津冀职业教育领域协同发展应重视的话题。
二、研究的历程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在教育部职成司、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民政行指委)的支持下,在天津市教委的指导下,于2015年牵头组织成立“京津冀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产教协作会(简称产教协作会)”,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养老专业产教融合及养老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学院连续组织召开四届“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服务业产教对接”论坛,并相继组织成立“天津市养老服务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天津市养老行指委)”、“天津市老年教育指导中心”和“京津冀康养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京津冀协同组织机构。
通过产教协作会等机构及产教对接论坛等活动组织体系,引导三地建立政-行-企-校-研“五方携手”的合作机制和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与专业“五业联动”的运行机制,发挥京津冀对养老行业政策的引领作用,从建立协同机构,形成“五方携手、五业联动”合作机制;整合院校协同力量,建立养老专业质量提升平台;融合民政协同体系,搭建养老产教对接载体;联合京津冀科研院所,开拓养老国际化交流等途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高质量推动养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三、研究主要针对的问题
服务京津冀协同的养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主要解决如下问题:
其一,京津冀协同养老人才培养的产教对接问题。
其二,京津冀开设涉老专业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共享和技能大赛平台搭建问题。
其三,京津冀养老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及科研合作实施问题。
其四,京津冀协同下实施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及师生社会服务与实践问题。
其五,依托京津冀协同资源开展专业国际化课程引进、国际交流及师资水平提升问题。
四、项目研究成果
(一)建立京津冀协同机构,形成“五方携手、五业联动”合作机制
1.建立京津冀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产教协作会,推动养老产教融合
2015年5月在教育部职成司、全国民政行业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组织成立了“京津冀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产教协作会”,京津冀47家院校和企业、社会组织成为协作会会员单位。产教协作会连续举办四届“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服务业产教对接”论坛,并由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搭建网络协同平台,引导三地建立政(府)-行(业)-企(业)-校(职业院校)-研(研究机构)“五方携手”的合作机制和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与专业“五业联动”的运行机制,将京津冀院校的教育资源和全国养老产业优秀企业进行对接,为京津冀养老服务业提供资源整合与交流平台,使产教等多方实现养老人才、智力、技术、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与养老服务业的产教融合。
2.建立天津市养老行指委,强化养老行业指导作用
2017年2月,经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教委批准,组织成立天津市养老服务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旨在对天津市养老行业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指导、服务和咨询,并指导全市养老服务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22位来自本科高职中职院校专家、行业协会企业家、科研机构专家、老年大学代表成为委员。天津市养老行指委通过委员联席会议等措施,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进一步强化了行业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指导功能,在推进市级老年教育与养老服务资源库建设和提高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3.建立天津市老年教育指导中心,促进养老职继协同
2017年2月,依托京津冀养老协同平台,发挥全国第一个以职业教育带动区域社区教育、服务终身学习的职教集团—天津城市职业学院职教集团的职能,组织成立天津市老年教育指导中心。为天津市中心城区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加强老年教育课程建设,加强老年教育专业队伍建设,开展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及应用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京津冀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以一个大教育的姿态为京津冀老年教育、养老产业提供支撑和服务。
(二)整合京津冀院校协同力量,建立养老专业质量提升平台
1.通过京津冀养老大赛平台,推进以赛促教
依托产教协作会,有效整合京津冀开设涉老专业职业院校的协同力量,搭建养老护理技能大赛平台——承办2016年第七届全国职业院校民政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赛项竞赛,使大赛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并成为学习途径,使各院校通过大赛相互了解与交流,通过对比找到差距,形成对参赛院校教学成果的综合性检验,看清自身优势与不足,进而实现以赛促教,进一步优化调整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呢、教学手段等,培养出适用、顶用、好用、管用的现代化创新型养老专业人才。
2.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平台,促进校企共育
发挥产教协作会的协同作用,一方面,建立京津冀十一家养老机构、养老设施配套企业、养老服务平台企业和居家养老服务单位组成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与天津唐邦科技有限公司、北科乐活堂养老服务促进中心、天津乐聆智慧养老有限公司等京津冀协作会成员单位合作开展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通过“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的签署,实现“三共三结合”——共同修订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养老专业教学改革,共同进行养老专业课程开发,实现校企双导师培养相结合,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学徒学习场所与工作场所相结合,有效推进校企资源贡献和共同育人,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联合培养养老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3.通过信息化资源平台,共享课程资源
通过产教协作会,开展“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资源库项目”建设,由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作为主持校,学院深入参与《养老机构运营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法律法规与标准》等多个课程项目建设;主持总投资620万的“天津市养老服务与老年教育共享资源项目”,建设包含专业资源、课程教学资源、虚拟仿真资源、实践教学资源、行业企业资源等多模块课程资源。京津冀各院校有效建立互通、互享、互学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通过“智慧职教”在线平台学习养老资源库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及培训拓展资源,实现校际资源交互共享。
(三)融合京津冀民政协同体系,搭建养老产教对接载体
1.与京津冀民政携手,深化产教对接实践
学院积极跟进民政系统主导举办的“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联席会议”,连续参加并做典型经验分享和交流发言。由京津冀三地民政厅(局)组织发起的“联席会议”旨在促进三地养老企业互通、校企交流,加强养老机构管理和人才队伍培养,提高养老服务质量。通过融入民政系统的校企对接平台,有效拓展了学院与京津冀养老行业企业的交流途径及合作空间,进一步掌握和吸收了三地千余家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信息以及各地养老服务政策,并与部分养老服务企业达成现代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有效提升了校企产教对接实效。
2.围绕校企工学结合,开展师生社会服务
通过产教协作会,将“工学结合、学训交融、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贯穿于校企对接实践与社会服务中,与北京诚和敬长者公馆、北京泰康之家(燕园)等企业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集学生工学交替、教师社会实践多种功能于一体。并利用高素质的养老专业教学团队和养老实训基地的先进设备等资源优势,校企合作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中医康复理疗师及天津市妇联家政培训,年均培训1500余人次;与江都路街道合作开展为老服务类公益创投项目——居家养老“康养健”服务与培训;养老专业班级与河北区衡山里和乐山里居委会形成对口实践,面向社区老年人开展计算机和上网培训以及老年文体活动等多种公益为老服务。
3.针对威县现实需求,精准实施扶贫对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京津冀对口帮扶河北省青龙县和威县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实施方案(2018-2020年)》文件精神,在教育部职成司的指导下,与河北省威县开展精准扶贫合作项目。学院与威县民政局和教育局开展有效对接,在充分调研威县职业教育中心和威县民政局第一敬老院的基础上,通过对扶贫项目的交流探讨,确认派遣优秀行业专家来威县对当地“三保”人员(保安、保洁、保姆)及养老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来提升威县培训人员的视野和专业实操水平,提高威县“三保”人员的整体质量,提升威县教育办学能力、扩大就业渠道,完成当地人民脱贫攻坚的任务。
(四)联合京津冀科研院所,开拓养老国际化交流途径
1.建立京津冀康养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科研项目合作
学院与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四方联合“京津冀康养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养老创新人才培养,承接政府和市场的研究开发项目,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打造京津冀老年服务产品创新品牌,实现资源共享。与学院老年专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京津冀养老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欧盟联合课题“老年健康护理领域专业人才培训和学生培养中的课程建设”等相关研究;合作开发台湾体适能(运动辅疗)系列教材一套并申请相关专利1项,为进一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合作搭建师资交流平台,拓展教师国际视野
与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搭建师资交流平台,老年专业教师团队分别参加由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和2017年金砖国家老龄会议,有力提升了老年专业教师团队的国际化视野;同时,组织澳大利亚、芬兰和西班牙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养老专家团队到学院交流访问,与学院共同举办2017年津台养老协作论坛,并就国际课程引进、交流互访、人才培养等合作领域进行探讨,拓展了老年专业国际化建设的空间。
3.合作引进台湾及国际课程,优化居家养老课程体系
围绕学生居家养老服务核心技能的培养,学院与北京怡养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欧盟老年护理国际课程,台湾体适能居家养老课程(含健康体适能、音乐辅疗、认知训练、园艺辅疗、怀旧辅疗、脑健康课程)和台湾失智症管理教练课程,有效提升师生国际化素养。通过三大类型的课程训练,师生们提升了对国际化老年护理的系统认识,丰富了对具有不同居家照护需求老年群体的专业技能。共计60名师生获取了台湾失智症管理教练证书和欧盟认证的老年护理国际课程证书,有效优化了本专业的居家养老课程体系。
五、项目研究创新点
(一)建设了京津冀养老专业人才培养共同体
通过建立产教协作会、天津市养老行指委、天津市老年教育指导中心以及连续举办四届论坛,围绕五方携手机制下的“共研、共建、共享、共用、共赢”,分享了京津冀养老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信息和新招法,不断提升成员单位对国家战略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培养养老人才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打造了京津冀养老人才培养的共同体。
(二)建立了京津冀“五方携手、五业联动”的养老人才共育机制
“京津冀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产教协作会”成员间以养老产教融合为核心,通过政(府)-行(业)-企(业)-校(职业院校)-研(研究机构)“五方携手”的合作机制,探索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与专业“五业联动”的运行机制,逐步构建京津冀职业院校养老专业群对接优质养老企业核心职业岗位的产教融合模式,实现京津冀三地养老产教结合、协同发展等人才的共育机制。
(三)创立了京津冀协同养老创新与服务平台
有效融入以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为主导的“京津冀康养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以三地民政为主导的“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建立京津冀政行企校研协同创新的开放平台和生态系统,建立信任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汇聚京津冀优秀资源,整合碎片化的产业链条和创新体系,形成内生、可持续的创新模式与机制,加快老龄服务产业创新进程,并推动相关组织、制度与政策的创新,完善社会老龄服务体系建设。
(四)创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之路
通过京津冀养老协同项目的建设以及京津冀校际间对养老课程及资源的建设共享,充分发挥了“五方携手与五业联动”机制和京津冀三地养老产教对接的群体优势、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养老人才、智力、技术、课程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走了一条有效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