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利弊分析与发展建议
——基于政府主导视角
2019-01-20贺金茹
贺金茹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350
一、引言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的国家级赛事,自2008年创办至今,其知名度和国内外影响力逐步提升,众多专家、学者对其展开了多层面的研究。但现有的文献研究和成果主要关注大赛国际化发展、大赛与职业教育互动发展等方面。大赛作为一项教育类竞技赛事,作为广义会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由政府主导的利弊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等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将大赛纳入政府主导型赛事研究范畴,客观分析政府主导办赛模式的优势与弊端,并就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以期推动大赛更好发展。
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政府主导之“利”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明确指出,大赛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赛模式。因此可以说,大赛是一项政府主导型赛事,属于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范畴。其政府主导性主要表现为:从顶层设计上看,创办大赛旨在推动和促进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从办赛主体上看,大赛由国家教育部发起,并与相关国家部委、主分赛区地方政府联合,共同担当办赛主体,政府拥有大赛这项重要的大型群体性活动的所有权;从大赛的组织管理、竞技规则、竞赛内容等相对微观层面看,政府部门起着方向性指导作用。纵览大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政府部门扮演着框架设计和运作主导者的角色”是大赛能够成功举办,并不断提升办赛水平和国内外影响力的重要保证。
具体而言,大赛由政府主导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能够有力贯彻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顶层设计
2014年6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但是,长久以来,职业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通过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育人水平,提升职教影响力,充分释放和发挥职教重要作用,势在必行。职教改革不仅需要职业教育的具体实践者,如职业院校、职教工作者,结合教学工作实际,从教学内容取舍、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探索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更需要国家自上而下地制定和实施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宏观设计与指导。2005年,为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国务院提出要“实行优秀技能人才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定期开展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创办大赛,正是为有力贯彻国家顶层设计而进行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大赛创办十余年来,职业教育育人水平显著提升,育人成果丰硕,校企合作深度开展,整个社会崇尚劳动与技能的氛围日渐浓厚,“工匠精神”得到尊重和弘扬,归根结底,是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思想通过大赛平台传递给了全国各地职教院校师生,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响应和贯彻,而这种高效传递、积极响应和有力贯彻,因与大赛由政府主导而颇具公信力、影响力、号召力密不可分。
(二)政府主导模式有助于确保教育赛事的公益性、普惠性
从宏观经济学理论视角看,实施政府主导主要基于市场机制自身不完善以及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两个假设。某些重要赛事、展览、会议等活动,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等,在相当程度上是中国开展主场外交的重要平台,具备社会公共产品的属性,不以经济效益为首要追求目标,如果交由市场主体来运作,一则其内在动力以及整合调动资源的能力不足,二则可能出现“免费搭车”或“逆选择”现象,难以确保此类活动的质量。对于政府而言,首先,提供并保证公共产品的质量,是其重要的且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次,举办包括教育竞技赛事在内的大型群体性活动,能够产生较强的正外部性,这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所关注和重视的,因此,也有举办此类活动并不断提升活动质效的内在诉求和外部动力。
(三)政府具备高水平整合多方资源、有力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号召力,有助于推动大赛可持续发展
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需要整合和利用多方资源。单个企业或职业院校往往面临各种资源约束。政府在整合和调动多方资源,以及协调与其他政府部门关系时更具明显优势。无论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还是近几年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如2014年北京APEC会议、2016年G20杭州峰会、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之所以能够成为传递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的重要平台,均与政府主导有关。大赛举办十余年来,“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基本形成了人人参与、专业大覆盖、层层有选拔的主动局面,“三级赛事制度”日渐完善,得益于大赛主办方,即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以及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拥有强大的权威性和号召力,能够有效调动各种行政资源、行业资源、学术资源,充分激发全国职业院校的参与热情。
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政府主导之“弊”
近年来,关于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的弊端,会展界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作为会展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内的教育类赛事,由政府主导,同样具有一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采用组委会体制,依靠政府行政力量或权威组织管理赛事
组委会是中国会展业常见的组织架构形态,在需要整合多种资源的大型活动中,这种组织形态的运用尤为普遍。但是,组委会一般是临时性工作机构,未在工商机关登记注册,不是法人实体,在会展活动策划、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承担法律责任;同时,组委会成员并非专职,可因工作需要、职务调整而发生变动;此外,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的组委会,是典型的官方机构,如,作为大赛的最高领导决策机构,大赛组委会一般由组委会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组成,两名主任分别由教育部部长、天津市市长担任。这种体制固然有其多重优势,但是也存在很多负面作用。首先,以行政手段,能够有力地、自上而下地整合、配置相关社会资源,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行政力量并非万能,而且应当有一定边界。如,大赛往往同期举办展览会、国际性会议等,而展览的宣传推广与招商、会议的组织与服务等工作,均非单纯运用行政手段即可高效完成的。再如,对参与大赛招聘会的企业提出最低薪金要求,存在以行政力量干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之嫌。还有,非专业之人做专业之事,可能导致运作效率低下。国际化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既定目标,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市场化与专业化运作。政府显然不是会展活动的专业运作者,与会展专业人员相比,政府工作人员在办赛、办展、办会的专业性上存在一定差距。
(二)具有预算软约束性,往往重视社会效益,忽略经济效益
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一般由政府财政预算拨款,政府财政拨款则具有预算软约束性,往往更注重社会效益,忽略经济效益。创办大赛自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办赛过程中必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占用相当数量的公共资源。因此,应采取合理措施,提升公共资源与财政投入的有效利用率,逐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从而推动大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建议
(一)探索成立全国性职业技能组织,专门组织、推动、研究大赛
政府主导型会展项目,从策划到培育,确实需要经历一段成长期,在初创阶段和培育期,由政府主导有其优势和合理性,但是当会展项目逐步成熟时,政府应当退出,交由市场主体来运作。大赛从2008年起创办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办赛经验,并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此情况下,政府可以考虑建立退出时间表,将大赛交由更适合的主体,如全国性职业技能组织来主导。目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尚未成立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组织,导致大赛举办十余年来,一直由政府主导。而且,举办中国技能大赛、备战世界技能大赛,也是由政府(国家人力资源部)主导,利弊并存。
实际上,推动大赛国际化发展,还应当积极探索和借鉴其他国家教育竞技活动的办赛模式和成功经验。澳大利亚是世界公认的职教强国,其技能组织 (World Skills Australia)成立于1981年,以提升澳大利亚青年技能、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保持国家的全球竞争力为发展愿景,主要任务是通过举办竞赛,制定国际标准和开展应用型研究,积极推动澳大利亚技能政策与实践的发展。因此,应认真研究澳大利亚以及其他国家职业技能组织的运作机制和办赛模式,结合中国具体国情,逐步尝试推行由专业机构组织、管理、研究教育竞技赛事制度,以提升赛事专业化水平,进而提升职业教育育人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此外,从世界会展强国的成功经验看,专业的、权威的中介性组织,是其会展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推手。作为世界展览业第一强国,德国政府在展览场馆建设等方面有大作为,但是全国统一的、权威的行业协会(AUMA)在推动德国会展业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认识到举办会议可以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国家,也是世界公认的会议强国,其会议业发展也是由专业协会推动。中国现代会展业自20世纪90年快速发展至今,已有近30年历程,关于成立全国性会展行业协会的呼声不断,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至今仍未成立。成立全国性职业技能组织,由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组织管理职业教育竞技赛事,是大势所趋,但应在充分探讨和研究之后,选择合适的时候落地,不可操之过急。
(二)开展赛事影响研究
正如前文所述,举办大赛能够产生较强的正外部性,因此,无论是作为大赛主办方的各部委和地方政府,还是赛项的具体承办单位(如职业院校),都愿意投入各种资源,甚至宁可“赔本儿赚吆喝”。作为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型活动,应该通过开展满意度、支持度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等方式,对大赛的社会影响,尤其是经济影响做客观分析和评价,为大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三)提升政府主导型教育竞技赛事的市场化运作水平
大赛举办十余年来,企业参与并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参与大赛组织和题目设计;第二,作为赞助商,对大赛提供设备、资金等支持;第三,与参赛院校合作,培训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第四,作为参展商,参加大赛同期举办的展会项目,如大赛成果展、展洽会、教育装备展等;第五,参加大赛同期举办的招聘会,为在大赛中获奖或有优异表现的选手提供实习或就业机会。可见,虽然大赛由政府主导,但是在市场化运作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市场化运作仍有需要优化和完善之处。
第一,市场化运作不等于政府放弃监管职能,而且鉴于教育类活动本身的特殊性,不能够谁出钱多、谁赞助设备多就能够获得各种商业宣传权力。政府作为监管者,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进行制度供给。如,企业赞助和参与大赛活动的目的,既有发挥企业社会责任的考虑,但更多是为了获得大于投入的商业回报。政府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备企业参与大赛的相关规则和制度,对参与企业要进行全方位考察和严格遴选,要有客观的评价机制和有效的奖惩机制,对企业行为要有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和引导,做到制度健全、监管到位、奖惩有力。
第二,大赛同期活动丰富多彩,有展、有会、有演,可交由专业的市场主体来运作。具体而言,赛中展的招展、招商、宣传推广、主场服务等环节,赛中会的主题策划、演讲人邀请、场地选择、会务服务等等,均可在适度范围内参照商业化运作的模式进行,以实现社会及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三,企业参与题目设计,有其合理性,也可能形成错误引导。邀请相关企业参与设计赛项题目,有助于引导职业院校关注企业需求、关注市场发展,提高面向行业、面向企业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不等于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培养。首先,育人是个全方位的事业,有技术无德行不可;只有技术不会创新也不行。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依然是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只会某项技术的机器人。其次,企业需求有其当下性,而学校育人有其成长性、发展性。学校育人工作不能也不应以企业当下需求马首是瞻,而应具有引领性、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