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贡献力

2019-01-20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课爱国爱国主义

(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职工大学,天津300070)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六个方面下功夫培育时代新人的基本素质,把“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摆在突出位置。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事关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因此,要大力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高高飘扬。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丰厚沃土。办好思政课,讲好党史、国史、马克思主义历史,有助于青年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和历史观,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贡献力。

一、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要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情怀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的重要论断,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情怀要深”。情怀,是一种深沉的情感关切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培养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情怀,而且情怀要深。

(一) 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深植于个人内心的对家国的认同和归属。作为思政课教师,更应理解家国一体、命运与共、强弱存亡、责任在己的深刻道理,要有对国家和民族的浓浓之爱、拳拳之情、赤子之心,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奉献毕生心力。“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有情怀的人讲情怀,让有爱国心的人讲爱国,只有心中涌动着激情,填满着热情,才能其言谆谆、其情切切、其意炽炽,才能让学生眼里泛起泪花、胸中涌起热浪,才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二) 思政课教师要有时代情怀

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在中国发展日新月异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要在认识和回应时代的关切中,铸就、延续、发展时代情怀,用守正创新的眼光看待时代问题,着重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难题,用自身的时代情怀感染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迎难而上,担当奉献,爱国报国,成为认真的学习者、有效的建言者、积极的建设者。

(三) 思政课教师要有世界情怀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思政课教师要具有世界情怀和国际视野,深刻认识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大发展之间的历史性交汇,结合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国内外纵横比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教育引导学生敞开胸怀、放眼全球、放大格局,将爱国情怀发扬光大,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四) 思政课教师还要有传道情怀

在这里,传道情怀是一种高度自觉的意识和担当,它建立在对思政课价值的高度认同上,建立在对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感之上。思政课教师要坚持自己的教学理想、不忘初心、率先垂范,忠诚的爱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真心热爱自己的岗位,在备课中精心打磨、一丝不苟,在讲课中声情并茂、引经据典,在答疑解惑中不厌其烦、细致入微,在陪伴学生成长中乐此不疲、春风化雨,用伟大与博爱去点燃学生的心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思政课教师深厚的情怀、高尚的师德,和为学生立爱国大志向、增报国大才能而默默耕耘的师者风范,就是对学生最深远的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一批饱含情怀、潜心问道、用心传道、精心育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就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有爱国情怀的青年大学生。

二、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要深入挖掘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思政课中包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熏陶、感染、涵养、培育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主要阵地,使学生获得直接的爱国情感体验,激发爱国之情、砥砺报国之志、力践报国之行。通过深入挖掘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使思政小课堂,培育爱国大情怀。

(一)溯源:探寻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抗争史、奋斗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与《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具体要求相互吻合,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课程。围绕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通过西方列强侵华史开展国史教育,让当代青年树立危机意识、家国意识、责任意识;通过爱国志士的抗争史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中华儿女的英雄事迹是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的鲜活素材;通过救亡图存的探索史进行党史教育,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探寻道路的不易,体会到胜利的艰辛,建立爱党的真情。找准“纲要”课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契合点、切入点,就能为爱国主义教育找到客观真实、生动鲜活、丰富多样的历史素材,切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 求理:洞悉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思想真谛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深情寄语中国青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既是理论的荟萃,也是学生感受领略共产党人爱国情怀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始终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实践者,98年来这份赤子之心从未改变。毛泽东曾在艰苦环境下发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自力更生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的爱国呼声,至今仍振聋发聩;邓小平曾饱含深情地写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习近平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作为对人民的承诺。从王进喜、雷锋到焦裕禄、孔繁森,从邓稼先到黄大年,从王继才到张富清,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赴汤蹈火,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明辨:探索爱国主义的正确打开方式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爱国主义过时论”伴随着国家意识的淡化而被不断神化,国家意识的过分强化又导致爱国外衣的保护下多少的暴行和排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当代大学生探索爱国的正确方式提供了的重要理论资源,能够科学有效的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引领其精神成长。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科学方法看待当今国内外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明辨是非,认清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摒弃非理性爱国的话语和行动,合情合理合法的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四)引领:认清当前局势,树立强国之志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具有高度政治性、时事性、时效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本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政策、认清局势、激发爱国热情、自觉维护稳定。紧随时事发展的复杂多变的情节,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常讲常新的分析和解读,使《形势与政策》课程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思政课程之一,也是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的有效途径。今年来频发的影响中国的重大事件,无一不涉及国家的重大利益,无一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当今的中国,面临来自国内外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当代大学生更要苦练本领,树立强国之志,把青春和热血奉献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当中。

(五)践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传承爱国精神,就要在教育中激发爱国热情,在践行中养成爱国自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政课,既能涵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行。例如,可以重新整合“基础”课教材相关内容,以爱国主义专题的形式,深入阐释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与培育爱国情怀的内在关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爱国情怀培育的相互作用,爱国情怀在个人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等,引导大学生涵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力践爱国之行。

三、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要积极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学习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必备阶段,触动心灵的学习才是最成功的学习。充分发挥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让学生有真正的获得感、归属感,成就感、自豪感,就要积极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工作,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要创新思政课的价值体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中国当今的繁荣富强与伟大成就,足以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气和自信,足以支撑思政课的底气和自信。思政课就是要旗帜鲜明的讲政治,底气十足的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最大优势,理直气壮的宣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遗余力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大张旗鼓的批判错误观点,由此,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的深情厚谊才得以生发,民族认同感、国家自豪感、国民荣誉感才得以激发,爱国、强国、报国主义情怀才得以升腾,苦练本领投身中国梦的伟大理想才得以树立。

(二)要创新思政课的建设体系,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思政课既有理论指导,也需要实践支撑,既要有统一要求,也要个性化培育。因此,要探索理论讲授、专题探讨、实践检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回应学生的社会关切,把学生热点难点问题调研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认同,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

(三)要创新思政课的教法体系,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学生爱国情怀的培育,师生两个角色缺一不可、教学方法要求多样化、教学环境要两手抓。首先需要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一个有情怀、有爱国心的思政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兴趣差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灌输、启发、体验、互动等多种教学法,并配合着微课、慕课、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多种技术手段,线上线下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或显或隐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外,学生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明确的指导和隐性的引导下独立自主地做出判断和选择,激发求知欲,不断认识自己,逐渐形成独立的思想观念。只有创新思政课的教法体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确保学生坐的住、乐意听、听得懂、记得牢,引起思想共鸣,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对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爱国情怀是一种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情怀。深厚的爱国情怀是当代青年担负时代使命的情感基础与力量源泉。要大力办好思政课,在厚植爱国情怀下功夫,引导当代大学生将情感的力量转化为奋进的力量、实践的动力,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猜你喜欢

思政课爱国爱国主义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