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治验三则
2019-01-20方琪
方琪
315731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卫生院
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1],方药组成有白术、人参、黄芪、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木香、龙眼肉、甘草、生姜、大枣等。归脾汤虽名为归脾,实则心脾双补,气血双调。方中补气药多于补血药,实乃阳旺阴自充,补气以生血,补脾以养心,使心血得生,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多种疾病。临床以气虚为主,面色萎黄,气短乏力,四肢困倦,舌淡苔薄,脉弱无力的脾虚血亏等症,故以归脾汤统治,俱收佳效。现介绍如下。
病历资料
崩漏:患者,女,23 岁,学生。2015年10月就诊。患者主诉月经半月不止,半月前因考试熬夜来经一直持续不断,半月不止,出血量较多,血色淡红,无血块,疲劳乏力,心悸头晕,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弱。证属气血亏虚,气不摄血,治以益气健脾,补血涩血,方选归脾汤加减。处方:党参15 g,白术12 g,黄芪15 g,茯神10 g,远志10 g,酸枣仁15 g,炙甘草5 g,煅龙、牡各15 g(先煎),海螵蛸15 g,茜草10 g,6剂,水煎服,1剂/d,早晚饭后分服180 mL。复诊服后血止,头晕乏力减轻,腹胀纳差,上方去海螵蛸加木香、陈皮健脾理气,服用5剂后病情好转。
失眠:患者,女,64 岁,2016年11月就诊。患者主诉失眠多年,近期加重。曾服用安神补脑液及艾司唑仑片,现效果不佳,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弱。证属心脾亏虚,血不养心,治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处方:党参15 g,炒白术12 g,黄芪15 g,茯神15 g,远志10 g,酸枣仁15 g,炙甘草6 g,当归15 g,熟地15 g,麦芽15 g,谷芽15 g。水煎服,1 剂/d,5 剂后,病情有所改善,守方7 剂。诸症明显改善。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女,51 岁。2018年11月就诊。患者月经1 个月2~3行,经量多,常感头晕眼花,心悸,气短,五心烦热,偶有盗汗,夜寐欠宁。就诊时面白少华,唇舌色淡,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无力。此乃脾肾两虚,脾不统血、肝肾阴虚所致。处方:生黄芪25 g,当归10 g,党参20 g,炒白术15 g,熟地15 g,炮姜5 g,鳖甲20 g(先煎),旱莲20 g,女贞子20 g,海螵蛸30 g,煅牡蛎30 g(先煎),浮麦芽30 g,炒甘草6 g。6帖,水煎服,早晚饭后1 h分服180 mL。1周后复诊,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自述服药3贴后月经止、盗汗减轻、睡眠质量变好。上方去炮姜,加鸡血藤30 g。服用方法同前。半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首诊诸症皆消失。
讨 论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泉,《内经·灵枢》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血。”脾失统摄致失血,首先以健脾为主,党参、白术、黄芪三药甘温补气,健脾以生血;当归、黄芪为补血汤,补气养血;龙眼肉、茯神、酸枣仁、远志健脾养血,宁心安神;木香、白术理气健脾,振奋中焦;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2]。
归脾汤是气血双补的代表方剂,临证过程中只要辨证准确,施药合理,疗效一般比较满意。
归脾汤以补益为主,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切忌盲目使用,表证为主的患者当以解表为先,不能听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颜面少华就用归脾汤。
临证过程中所见患者并非如教材讲述那般典型,故多需随证加减。心脾两虚导致气血亏虚,引起失眠[3],根据程度轻重,喜欢加龙骨、牡蛎,剂量20~30 g;对于崩漏所致气血亏虚[4],归脾汤治标,加固经丸的方义,海螵蛸、龙骨、牡蛎以收涩;更年期证见复杂,肝脾肾虚损所致,肝肾阴虚为本,脾气虚不能固涩为表,治疗依然标本兼治,一般喜归脾汤合二至丸加固经丸加减,鳖甲滋阴止血。
归脾汤在临床过程中远不止用于上述三类病症[5],只要病机符合,随症加减均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