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语用背景,培养阅读能力

2019-01-20江苏省南京市莫愁湖小学王德虎

天津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文本情境教师

江苏省南京市莫愁湖小学 王德虎

一、精心备课,多层解读

教师要从多层次解读文本,要关注文本的语体层,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多种方式去感知文本,可以在诵读中感知,消除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融入文本中来,把握文本内容。教师要关注文本的语象层,让情景共融、意象交织,构建富有活力的空间。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诱引学生的想象,聚拢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能关注教材,营造特定的氛围,产生强烈的色彩,教师可以为文本补白,增进学生的感知、理解。教师要关注文本的语义层,引导学生透视教材,探寻其中的规律。教师要依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低年级学生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让学生从认读字词到短语句子,再到理解意义。当学生进入中年级后,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逐渐掌握阅读的技巧,学生逐渐学会推理,能自如地运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阅读方法。教师要与文本的内部语言进行对话,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其中的精神生命,如在人教版部编本三下《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文本,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的谦虚克制,让学生能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要发现他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能与人和睦相处。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写作背景与作者展开交流,感受作者的情怀。如在学习苏教版六上《示儿》一诗时,教师让学生上网搜集陆游的生平资料,以及他撰写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感受他一生的报国壮志,“国家至上”的情感,从而能对诗句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营造情境,引发动机

教师要创设多样的情境,或音乐渲染,或动画呈现,或影片播放,提出与阅读主题相关的问题,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变得亲切。如在人教版部编本三下《海底世界》一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如下:大家见过大海吗?(呈现大海波涛澎湃的海面)海底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这节课请大家与老师一起潜入海底,领略海底的风光。知识的习得依赖于情境,教师要将知识与情境联系起来,为知识的理解搭建支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学生虽然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借助情境创设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引发学生的讨论交流。

三、让学于生,促进体验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去摘抄重点句、关键句、过渡句,并对其进行重组、整理、归纳,从而使学生抓住主要内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其中蕴含着许多重要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扩展,能由题知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记叙文,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师要将这六要素串联起来,让学生以一句通顺的话概括主要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复核文本,用尽量少的语言复述故事,教师要提醒学生说出记叙的要素,能将事情说清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替换人称,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也可以让第三人称改卫第一人称,这样的替换能增进学生的角色体验,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营造场景、勾勒画面,丰富对文本的感知,让学生感受到审美的愉悦。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语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学生的感知、理解、鉴赏的能力。

猜你喜欢

文本情境教师
不同情境中的水
最美教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师如何说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