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身边史料”的历史课堂史料实证教学

2019-01-20福建省莆田市哲理中学谭道勇

天津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教材

福建省莆田市哲理中学 谭道勇

史料实证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规定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史料实证教学中,许多教师常见的做法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引入大量的教材之外的史料,在史料解读中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做法存在许多问题,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身边史料”实证教学的实施及价值分析

(一)更能减少学生对历史的陌生感,增强课堂的亲和力

历史学科最大的问题就是让学生感觉到“太遥远”,很难原封不动地“回放”。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相对于其他史料,“身边史料”更能减少学生对历史的陌生感。比如,岳麓版必高中历史修二《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课,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学生对于教材中介绍的翻车、筒车、曲辕犁等生产工具的工作原理及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一时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其实翻车、筒车在部分风景区还有遗存,曲辕犁在一些农村甚至还有使用,这都可以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资源。学生通过现场观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翻车和筒车如何把水从低处运到高处,曲辕犁如何调节深浅,克服直辕犁“回转相妨”的缺点。通过社会调查接触实物史料,学生可以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即使它难以理解,也一定能减少陌生感。历史学习会因熟悉而减少阻力,历史课堂也会因对话而更具亲和力。

(二)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对故乡的情怀

引导学生热爱历史、热爱故土是历史教师的追求之一,但这从来都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可操作性的教学行为,基于“身边史料”的史料实证教学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在岳麓版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课,讲到三省六部制时,可以引入一则典型的乡土史料——莆田市中心庙前老街的“大宗伯第”,这是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的府第,至今仍然保存得比较完整,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清楚地了解礼部尚书的基本职责,权利特点等,进而全面理解三省六部制,更重要的是会因为教科书中的结论能够在自己的家乡得到实证,会让学生对家乡产生由衷的自豪感。再如这一课讲到科举制时可以引入莆田宋代榜眼陈俊卿“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等莆田人在艰难环境中自强不息,勤奋求学的典故,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情怀,这既是史料实证精神的体现,又可以涵养家国情怀。

(三)更加便于搜集、鉴别,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

乡土史料来自身边,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距离近的优势,通过实地求证、访谈等方法去调查了解,从而达到史料鉴别的目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如果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在身边就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那么它的可信度将会大大增加。教材和教师用书中提供的史料大都经过专家学者的筛选甄别,从专业素养的角度来说他们比中学一线教师通常会更胜一筹,因此教材和教师用书中提供的史料的可信度也相对较高。

从史料搜集的角度来说,身边史料的搜集更为方便,比如在《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课中,讲到服饰的变革,如果有中山装和旗袍等实物史料的展示,那将给学生以直接的感观刺激,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而这又是十分容易做到的,教师只要在生活中稍加留意即可,因为中山装和旗袍至今依然流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距离近便于操作也就更能提升学生史料鉴别和史料实证的意识。

(四)更加符合课堂教学实际,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在40~45 分钟内不宜引入太多的史料。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而大量补充教材之外的史料,造成课堂容量过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比如岳麓版必修三《笔墨丹青》一课,为了说明文人画的特点和发展过程某教师引入了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韩滉的《五牛图》、周昉《簪花仕女图》,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夏圭的《松溪泛艇图》、扬无咎的《墨梅图》,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清代八大山人朱耷的《鲶鱼图》《孤禽图》、郑板桥的《墨竹图》等十三则史料,有文字、有图片,整节课用五十几张幻灯片展现出来,可以说图文并茂、声画俱存。从表面,他选择的都是名家之作,一节课史料丰富,内容充实,但因为数量太多,在史料分析时该教师却蜻蜓点水,一闪而过,学生应接不暇,对于史料不能真正“吃透”,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实际上大可不必舍近求远,要说明文人画的特点和发展过程,教师首先应该采用的是教材中的史料。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经过甄别筛选的史料库。比如,人教版中的“学思之窗”“资料回放”;岳麓版的“解析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人民版中的“资料卡片”“材料阅读与思考”等都提供了生动翔实、图文并茂的史料。同时,教师教学用书也选编了大量的史料。本课教材正文中展示了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清八大山人的《松鹰图》等图片史料,在课后“知识链接”部分提供了中西绘画差异的文字资料,“阅读与思考”部分也提供了北宋文人画的文字资料。如果给足时间,充分分析教材中提供的材料,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做到“论从史出”梳理出文人画的发展过程并明确其特点。

正如张文质教授所言,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细致、耐心,课堂教学也应该慢一点,等一等被落下的灵魂,教师不能让学生在幻灯片的不断闪烁中,失去对历史的兴趣。草草看十则史料,不如认认真真分析一则史料,这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的效果会更好。

二、“身边史料”实证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基于“身边史料”的历史课堂史料实证教学有诸多好处,但也有很多问题必须加以注意。

1、运用“身边史料”不能成为教师偷懒的借口。运用“身边史料”绝不意味着可以不去搜集整理其他的史料,相反教师应该在与其他史料充分对比的前提下择优选用,让最典型的材料呈现在有限的课堂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身边史料”的优势。

2、要特别重视对“身边史料”的鉴别。史料并非都是客观真实的,无论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取的何种类型的史料,都有可能出于各种有意或无意的主观目的进行伪造。对史料的鉴别是形成正确、客观的历史认识的重要前提。尤其是乡土史料,教师在引用之前必须进行最严格的求证,如果是历史遗迹、遗址、最好要亲自到场去对照确认,如果是口传史料,也应得到多角度的应征,要弄清史料的来源,了解其史料价值。史料来源是判断史料真伪或者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没有来源或者来源不明者难以判断其真伪或价值。历史教学不能为了课堂的亲和力而失去了其应有的科学性。

3、运用“身边史料”进行史料实证教学应与课堂整体协调。史料实证只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不能为了实证而忽略了其他素养的培养,更不能为了史料实证而忽略了课堂整体效果。史料的引入要与课堂时间的整体安排相吻合,把握好引入的量,控制好分析的度。

史料实证是一个严谨的论证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课堂的容量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科学选取可操作性较强的史料,从而提高历史课堂史料实证教学的实效性,将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