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数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019-01-20江苏省滨海县坎北街道中心小学徐楠楠

天津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倍数经验图形

江苏省滨海县坎北街道中心小学 徐楠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的习得、基本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基本思想的形成、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要为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参与观察、发现、猜测、实验、推理的过程,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很多教师对“做数学”的理念解读存在误差,青睐于活动教学,但只浮于“做”的形式,让数学活动成为表演秀,却忽视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做数学”,增进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教师要以活动替代自己的讲解,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取得的经验取代书本的知识,让他们在创造性活动中促进思维的训练。学生在“做数学”中,让数学学习由静态的接受变为动态的探究,在做一做、议一议中感受到学习数学带来的快乐。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借助于各种工具材料,在动手做、动脑思、动口说中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思维也由感性走向理性、低层次走向高层次,从而获得活动经验的累积、实践能力的发展。活动教学具有情境性,能以具体的情境联系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满足学生的探索需求,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乐学、会学。活动教学具有实践性,小学生的探索学习以具象思维为主,他们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去操作,利用所学知识去搜集、分析数据;数学活动具有主体性,不依赖于他人去理解数学,而是在数学活动的环境中思考、探索;数学活动具有开放性,体验的形式多样、活动的内容开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感受,教师要包容“错误”,允许“异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引领学生去探寻真相,掌握真知。

一、知情相融促进生长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操作,教师借助于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经验的获得、情感的丰富。学生听教师的陈述、看例题的演示,再借助于练习促进知识的记忆,学生未能充分理解的知识难以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支撑。学生通过“做数学”加工信息,将抽象的定理、复杂的公式具象化,让“做”与“思”不断磨合,让学生能发现新知,并将其融入原有的结构,推动学生知识的建构。在“做数学”活动中,学生有身体的参与,亲历画、剪、折、量、记等活动,能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如在学习苏教版五下《圆的面积》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说说它们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我们是通过剪拼将它们转化成熟知的图形,再进行推导计算的。能否将圆也能转化为熟知的图形,并推导出它的面积呢?学生分组操作,将圆剪成若干份,并动手拼一拼,看看谁拼成的图形多。学生展示拼出的图形,看看近似于哪个图形?教师以课件演示分成4 份、16份……学生会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像长方形,接着学生借助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小学生天生是一名探索者,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在“做”中发现问题,针对操作进行猜测、探索,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既获得操作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经验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有效的活动能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积累,知识结构的重组,教师要尊重差异,基于不同的认知水平引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与同伴进行分享、讨论,促进观点的认同,在争辩后达成共识,促进数学经验的形成。

二、多元活动促进体验

在“做数学”的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多样的形式,促进学生的感悟、体验。教师可以布置活动类作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解题技巧的掌握。作业形式要多样,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如在学习苏教版五下《3的倍数的特征》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索9、11 的倍数特征,学生借助于探索3 的倍数特征的方法,利用百数表进行筛选,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归纳出9 的倍数的特征。在探索11 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通过探究发现了奇位和与偶位上的数字之和的差看能否被11整除,从而能判断这个数是不是11的倍数。一些课堂上无法处理的知识,可以放进校本课程之中,教师要利用校本课程具有多样、开放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专题学习,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动手游戏、动手操作,体会数学的美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创造生活,获得活动经验的积累。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内容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后分组选取饱满的蒜瓣进行种植,两个放在土中(分别置于阳光下与屋子里),一个放在水中,每天观察根须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一个星期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统计图,并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合理选材丰富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是每个知识点都适宜用来开展数学活动的,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与生活有联系、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材料,引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渴望,让他们将“做”“思”并行,提升学数学的能力。“做”不是盲目无序的动手,不是追求表面热闹的活动,教师要借助“做数学”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也帮助学生形成应用的意识。“做数学”的形式多样,教师要因情灵活选择,在课上通过“做数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课后作业中“做数学”减轻学业负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也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运用“做数学”的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的思维向广度与深度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生本,为学生营造“做数学”的氛围,吸引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动手探究、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在多样的活动中促进知识的建构、经验的积累、情感的体验。

猜你喜欢

倍数经验图形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分图形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