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2019-01-20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天津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心理孩子教师

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钱 琳

自信心是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和行为表示信任的一种道德情感和态度。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自信的重要阶段,学生自信水平较高,不仅能促进自身的学习,还能使自身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时期播种自信的种子,就能向成功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正如爱默生所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能促进成功,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自信的人。

我曾经带的一个班让我印象深刻。班上有个勤奋的学生,由于热爱学习,喜欢钻研课本知识,每次考试都稳拿第一,分数远超第二名同学。其他学生虽然奋勇赶超,但终因实力悬殊,败下阵来。因此,有部分学生自信心严重受挫,自卑情绪在班级蔓延。按照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自卑感在个人心理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卑心理影响自身的行为模式。6~11 岁是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倾向是勤奋向上还是自卑、自暴自弃的关键阶段。重塑自信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自信心缺乏的主要表现

(一)行动上的表现

成败经验是一种直接经验,它是指个体能够很好地预测自己在实际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的一种感觉。成败经验对形成个体自信影响最大,它是以个体的亲身经历为基础的。成功的经验提高个体的自信,而失败的经验会使学生自信心降低,甚至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抑制其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由于不自信,学生缺少融入集体的意识和勇气,不太主动参加集体的各种活动,他们对集体生活缺少亲身体验和感性理解,缺少集体组织性和集体荣誉感;对挫折或困难的承受能力差,回避参与任何竞争。有时,他也想改变并进行勇敢的尝试,如果行动刚一开始就失败了,他就会质疑自己的行为;如果屡战屡败,会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并畏首畏尾;当再次遇到困难,就会自暴自弃,止步不前,再不敢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甘当逃兵,这样必将被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

(二)心理上的表现

失败的体验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当学生遇到难以实现的目标时,会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反应,影响正常状态的发挥。如果一个人长期沉浸于不自信的心理状态中,在个性心理特征上形成自卑和孤僻的性格,会对智力发展、情绪、语言交流等方面产生障碍。有时,他们会对其他同学的评论、动作十分敏感,经常疑神疑鬼,想象同学们的语言总是针对自己或对批评耿耿于怀,难以接受,而去贬低他人、妒忌他人,并出现情绪波动大、无故攻击同学的举动,被同学孤立,这样会极大挫败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成为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大障碍,是成长和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

二、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教师在工作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给予学生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确立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及人际关系等各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一)心理疏导,唤起信心

心理疏导是对个体的情绪问题或发展困惑进行疏泄和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聆听学生心声,结合班级学生心理状况,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正确对待成败。失败是每个学生都会经历的,我们要从失败中寻找原因,再从失败的地方站起来,而不是被一次失败就打垮,从此郁郁寡欢。其实,许多学生会因为失败更努力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信。有时,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强的对手,让我们无法超越,大家不要妒忌、抱怨,我们能遇到优秀的对手本来就是我们的幸运。

通过优秀的对手,我们可以直观了解优秀学生具有的良好学习品质,然后去借鉴和学习。所以,做一个自信的人既要接受自己,也能接受他人,不要因为他人高于自己而嫉妒和害怕,也不要因为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而发怒和报复。美国的潜能成功学专家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其实很小,但这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很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是习惯,很大的差异是人生结果。只要大家沿着优秀学生的足迹前行,就能培养可贵的学习精神、自信的生活,这也是成功的秘诀所在。

(二)创设活动,树立信心

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重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在班级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勇于展现自我,这是人生的价值所在,是每个自信的人所应有的品质。通过各种活动展现自己,可以获得成就感,体会成功的快乐,对于树立自信尤为重要。但是,这些展示的舞台常常被能力较强、有特长的少数学生占据。这时,教师就要扮演助力器的角色,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绽放独特的光芒。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让学生在被赏识中信心倍增,获得成就感和喜悦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亮点,肯定自己的能力,给孩子信心和勇气,用阳光的心态,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帮助学生塑造永不言败、不断拼搏的个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就算极个别孩子没有某些天赋,我们也不能浇灭孩子心底自信的种子。

(三)家校共建,塑造自信

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进行教育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更是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第一环境,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自信程度影响极大。只有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鼓励,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只要家校共育、学校开展专家讲堂等活动共同承担起促进儿童发展的责任,就能帮助更多家庭营造和谐的氛围。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种体验让孩子感到温暖和快乐。许多优秀的人才在其成长的道路上都得到过家庭的支持和鼓励,这种充满亲情的信任和鼓励推动着他们走向成功。

在生活中,自信是在不断开阔眼界的过程中形成并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一个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保持自信,需要不断地开阔眼界,不断地走出去看世界,不断地去体验各种新鲜事物。家长陪伴孩子外出郊游、旅行,能让孩子体验到不同的风土人情,看到不同的山川风景,让新的思想内化心田,孩子就能从容、有尊严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在闲暇之余,陪同孩子观看励志的电影和书籍,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建立和谐关系,又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让孩子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可以说,家庭中父母的陪伴、理解、鼓励和信任是孩子发展的动力,是孩子自信的源泉。总之,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估量,对学生的一生都会有深入的影响,在轻松、快乐氛围中耳濡目染成长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浑身散发着自信气息的孩子。

在大家合力的作用下,自信、向上的班风逐渐形成。萧伯纳说:“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信心能创造奇迹。让我们一路向前,迈开步伐,自信地面对人生。人生如沧海行舟,可能会遇到无数的风浪激流和暗礁险滩。当我们面对困难和质疑时,就做一名自信的水手,扬起自信的风帆,向着心中的光辉彼岸坚定航行。

猜你喜欢

心理孩子教师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心理感受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