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19-01-20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元龙中心学校李海奇

天津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教学内容探究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元龙中心学校 李海奇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为活跃,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夯实的学习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更新教学观念。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指导方法,着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符合学生思维认知以及近阶段学习情况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积极踊跃地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以及建构者,切实将知识内化吸收,做到举一反三、学会思考,成为新时期的创新型人才。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属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枯燥的知识探索过程中找到学习乐趣,同时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数学知识水平进行思考探究,能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动交流,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潜移默化地提高综合素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应用独立思考教学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对于学生来讲应当跟随着教师的步伐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如此才能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效更新教学观念,能够结合数学教学的多元发展情况,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探究,确保教学内容丰富饱满。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数学属于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也是帮助学生构建逻辑思维,形成完善思维体系的重要路径。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应用多元教学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完善的思维体系。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生多元化的教学需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个位数相乘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拆解探究,鼓励学生结合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探讨,基于此情况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二)设置合理有效的问题

要想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只凭借学生阅读书籍是远远不够的。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较为薄弱,思维能力水平较低,对于书本上的知识点难以有效理解,通常是盲目地看书,教师在引导学生看书之后提问学生问题,学生也难以答出。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巧妙应用典型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并且要确保问题具有拓展性,切实取得“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育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是盲目照搬书籍上的原有解题公式,学习较为呆板,并未融入自身的独立思考,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当挑选学生一看便知道这个问题已经学过,但是仔细一看却发现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用,通过此类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索。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间隔问题时,可以应用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设置问题。如同学们现在有红色与黄色两种颜色的乒乓球,对这两种颜色的乒乓球进行排列,但是要确保两个乒乓球中间隔一个乒乓球,每两个黄球中间隔一个红球,共有8 排球,请问有几种排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思考探索,学生会发现这一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但是却难以进行直接公式套用。对此,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在纸上画一画得出结论,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多个问题角度思考探究问题。虽然部分学生的想法可能是八竿子打不着,但是却能够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行为习惯。

(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在现代化教育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教学优势,小组合作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独立思考性,并且有较强的教育价值。要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且根据数学教学内容以及性质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组划分,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数学难度较大,教师应当有效更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感受到互助的乐趣。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优势互补,查漏补缺,切实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并且取得良好的课堂互动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数学问题时,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应确保各类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进行实践探索。

在学习有关周长的知识点时,教材上的内容通常是常规图形,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对于这些知识点进行教学引导之后,教师可以设置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任务,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探索,分析总结出多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讨交流,逐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四)提高教学内容趣味性

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觉数学知识点较为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当紧密贴合实际生活,将数学知识有效渗透入生活之中,选取生活化内容进行教育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踊跃地进行思考探究。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倍数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猜一下我的年纪是多大”。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猜,这样的难度较大。对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示:“同学们,老师的年纪是5 的倍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学生会说出“是35 岁,还是40 岁或者是45 岁”。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为什么会说这几个数,学生的回答是“这些是5 的倍数”。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索,相比较传统理论是讲解教学模式而言,此种互动式教学更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情况

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能力评价以及反馈情况,在课堂结束之后可以布置实践性任务,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学生的问题、解题思路以及解题速度和正确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的思考情况进行综合判定。在此前提下,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引导,使学生在日后的课堂练习过程中能够改善不足之处,提高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多元成长。

三、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一项动态过程,教师应当着重增强学生的学习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索启发思维,使学生在拿到数学题目之后,能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勇于质疑,积极有效地进行思考探讨。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教学内容探究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谈独立思考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谈独立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