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衡水农村发展巨变及经验研究

2019-01-19孟宁

山西农经 2019年22期
关键词:衡水市农村

孟宁

摘 要: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衡水农村发展历程,总结了衡水农村发展的经验启示,指出了衡水乡村发展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衡水市;农村;发展经验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2-006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1  衡水农村发展历程回顾

1.1  1949—1978年,衡水农村砥砺前进、曲折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0多年间,衡水农村发展顺应全国农村发展形势,经历了两次变革:一是实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二是完成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两次历史性的变革,引导个体农民建立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确立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奠定了社会主义农业制度的基础。这段时期,衡水农村发展经历10年曲折发展。但衡水地区涌现出以王杰平为代表的先进党员,和广大农民、农业科技人员一起进行有效抵制,避免对农村带来更大破坏。

此外,衡水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开展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成效明显:一是粮食保持稳定增长;二是农民收入逐步增加,1979年农村人均收入达到71元;三是农业占三大产业比重由建国初期的93.3%,下降为1977年的30.6%,产业分布趋于合理化。

1.2  1978—2006年,以农支城下的衡水农村发展

这一阶段,衡水农村建设基本处于自主探索阶段,呈现出农村支援城市建设的特点。1982—1986年,中央连发5个一号文件,分别围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性质”“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农村产品商品化”“农产品统购派购”等问题,着重解决农村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了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这一时期,衡水农村改革也从此入手,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市场化分配和调节,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奠定了制度基础。

1982年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衡水绝大部分农村推广。农业发展和改革的重点是由以粮为纲向大力种植经济作物方向转变。1982年,衡水彻底实现粮食自给,且上交商品粮0.64亿kg。

农村生产力极大提高,为衡水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衡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4年农业种植结构“三三制”基本形成,1986年提出“三条龙”发展规划,至此具有衡水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基本形成,实现了工、农联盟协调发展。至1992年,衡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71亿元,吸纳就业人口41万人。

此后10年,随着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成熟,农业生产效率逐年提高,农民收入翻倍增长,为乡村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1.3  2006年至今,由城乡一体化发展到城乡融合发展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面貌提升和改善提出5个重点,标志着以农支城时代正式结束,进入城乡统筹发展和以城带农的发展阶段。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道路实现了路路通,7.02%的乡镇有火车站,20.18%有高速出入口,66.20%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2005年起,衡水文化局连续举办“文化设施建设年”活动,逐步改变了各县市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设不达标、基础设施落后的现象。2016年底乡镇图书馆、文化站覆盖率达到80.7%,休闲健身广场、公园达到69.3%以上,乡镇小学、幼儿园、托儿所覆盖率达到99%以上,73.5%的村建有卫生室,34.21%的乡镇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在各县市同时开展,参加人数每年屡创新高,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论断,指出现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其中,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空心村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为了补齐农村短板,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段时期分别从“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入手,打破束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现代农村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不断提升乡村建设的水平和标准。

2  衡水农村发展的经验启示

衡水农村发展和建设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稳定前进和逐步深化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黨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始终在农村建设中得到体现。党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目标离不开党的领导作用[1]。进入21世纪以来,中共中央连续16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到乡村振兴,一脉相承,逐步深化,倡导农村自治、德治、法治治理方式相结合,引领了农村新风尚[2]。

其次,农村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且与国家建设目标相辅相成。衡水农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总体农村政策的指引和导向。尤其是近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发展提供了政策持续性,对解决农村当前最突出、最棘手的问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从长远来看,农村政策的发展和制定与国家建设目标息息相关,乡村发展各个阶段都是在这个总目标指引和推动下的政策性安排[3]。

3  衡水乡村发展的未来走向

当前,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农村发展的基调。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最主要的问题,是人才、资金、土地的问题。破解难题的最根本对策在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

首先,产业融合发展是主要方向。传统农村发展局限于农业,受制于耕地,聚焦于单一的农产品。现阶段,居民对农产品消费类型、消费质量日益提升。农村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多样化、综合性发展,实现农村功能与价值最大化。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只有逐步丰富农村农业的非传统功能,才能实现农村快速、全面发展,重现生机与活力。

其次,注重助农惠农政策的精准性和持续性。党和国家的政策,不论是下乡扶贫,还是助农惠农,都应该注重精准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扶贫重在扶志,不是全面承包,不能给懒人以借口。政策落地时,要注重公平,更应注重实效。

再次,注重培育壮大乡村工匠。2017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专职农村的乡村工匠。要健全人才评定和考核机制,规范保障体系,为农村发展切实培育一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少艺.中央一号文件与“三农”政策[D].上海:复旦大学,2014.

[2]陈文胜.中央一号文件的“三农”政策变迁与未来趋向[J].农村经济,2017(8):7-13.

[3]李少惠,赵军义.乡村文化振兴的角色演进及其实践转向——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9(5):209-214.

猜你喜欢

衡水市农村
The Influence of the Smartphones on Modern Life
The Analysis of the Value Connotation of IcebergPrinciple in Hemingway’s Literary Creation
A Study of Language Features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On Humanisim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rough Uncle Tom’s Cab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imminent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衡水市新档案馆馆址确定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