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模式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启示

2019-01-19杜桂华

图书馆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总馆分馆服务体系

杜桂华

(信阳市平桥区图书馆,河南 信阳 464000)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创新发展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态势。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普遍均等为理念,全方位地覆盖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城乡,布局科学合理,服务功能完备,快捷方便地满足人们的知识需求。总分馆由图书馆界提出,经过十多年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较为成熟的一种模式。不只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均在推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是指坚持政府主导,由政府作为建设主体资助,同一个主管机构管理的图书馆群,其中一个图书馆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总馆,其他图书馆处于从属地位作为分馆[1]。其特征表现为:突出总分馆建设主体统一、主管部门统一、人财物管理统一以及服务统一[2]。建立总分馆服务体系的概念最早由2011年国家质检局与标准委颁布《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中提出。2013年的地方性法规《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条例》首先提出总分馆制服务体系。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建设总分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近几年来相继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均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要全覆盖、普遍均等、标准化、提升服务效能,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其目标任务与图书馆开放、自由、平等、免费、普遍服务的理念高度吻合[3]。同时,这些法律政策文件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发展提供了国家层面的支持。目前,总分馆建设逐渐形成颇具特色的模式,例如嘉兴模式、苏州模式、杭州图书馆主题分馆、四川成都龙泉驿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广东流动图书馆和佛山禅城联合图书馆等。不同的发展模式,具体鲜明的特色,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总分馆建设与服务提供相关启示。为此,笔者结合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践发展现状,总结规律与不足,提出优化策略,积极探索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创新发展的路径。

2 苏州模式建设经验

苏州模式源于政府职能的转型,需要迅速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但同时又面临着“一级政府管理一个公共图书馆”的体制限制[4]。苏州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始于2005年,与各系统图书馆合作共建,苏州图书馆是建设主体,实行的是全委托下的统一管理模式。各区(市)、街道(乡镇)政府负责提供分馆场地、装修、设备、物业等经费,委托总馆管理,并每年支付一定费用。苏州图书馆作为总馆负责分馆建设,包括图书馆管理系统、图书编目、著录、上架、定期调配图书、委派管理人员、业务辅导等。总分馆系统内分馆涵盖了各区、街道(乡镇)、村级(社区),资源施行总馆统一采编与调配,采用统一的计算机业务管理系统、技术标准、数字资源建设标准、评估标准、服务标准,读者活动资源共享,借书证实现一卡通(通借通还)。这种总分馆模式被图书馆行业内简称为苏州模式[5]。苏州模式的分馆是根据需要自由设馆,形成街道馆-社区馆两级结构的按需设馆模式[6]。苏州市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颁布《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苏府办[2011]180 号)文件,明确规定苏州图书馆为总馆,区级图书馆及区内街道(社区)图书馆(室)为分馆;有条件的区域可依照文件,独立建设并管理区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将本区内的街道(社区)图书馆(室)纳入其中统一管理;苏州市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所需经费,由市、区两级财政给予保障,县级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所需经费由各县级市财政给予保障和统筹[7]。综上可见,苏州图书馆把总分馆制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功能与运行机制;因地制宜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同时,苏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拓展到以县市区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图书馆为分馆、村(社区)基层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为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8]。截至2018年6月,苏州图书馆建成由1 个总馆、83 个分馆、两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3个轨道交通图书馆、99个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点、两辆流动图书车、28 个图书馆流动服务点组成的综合服务体系。但运行良好的只有8 个分馆,其余不太景气。苏州模式是苏州图书馆自始至终处于主导地位[9],没有政府直接参与,仅提供资金支持,依托苏州市图书馆总馆支撑,推动整个总分馆体系发展,县市区图书馆总馆也是在苏州图书馆管理下开展工作,简化了总分馆运行的流程,是一种扁平化的管理方式。

毋容置疑,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较为复杂。行业行为替代政府行为,馆长个人因素影响较大。苏州图书馆因原馆长邱冠华而成功,魅力型馆长显得非常重要。但这一模式是否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及更大范围的推广令人担忧。行业行为的成功普遍赖于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的强势推动,受个人的主动性影响较大[10]。

3 借鉴苏州图书馆经验,完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

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应借鉴苏州模式,采用24 小时自助图书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等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让总分馆服务体系更加贴近基层群众、更加贴近读者需求。

3.1 24小时自助图书馆

24 小时自助图书馆使用无线射频系统(RFID)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智能化管理。馆内配有10000余册藏书,读者可通过图书自助借还机读卡、扫描图书,来实现自助借还图书。凡持有苏州图书馆借书证的读者均可进入免费阅览和免费借还书。主要实现图书借阅、还书、自助办证、阅览、查询数据资源、无线上网、网上借阅、自助取书等功能。24小时自助图书馆内安装有一组寄物柜(含36个书柜),读者可以网上完成图书借阅,选定苏州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投递点后,可以任意时间前来刷卡取书。苏州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实践证明,立足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实际,应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引入总分馆建设实践,以作为总分馆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

3.2 自助取书点

设置自助取书点是苏州模式为读者服务的重要形式。苏州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中设置了苏州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姑苏区市民活动中心、高新区管委会、新区创业园、东园社区、南环绘本分馆、江苏银行苏州分行营业部、凤凰书城、地铁-木渎站、苏州燃气集团、姑苏区人民检察院、新康花园自助点、南环实验中学、园林博物馆、园区体检中心、苏州市政府大院、慧湖大厦等大量的自助取书点。这些取书点延伸了图书馆服务的覆盖范围,完善了图书馆服务网络,践行了公共图书馆服务普遍均等的理念,是节省建设成本、收获更大服务效能的捷径。

3.3 网上借阅社区投递

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是一种新型图书馆服务方式,为苏州图书馆首创,是苏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一个延伸和补充。以苏州图书馆为总馆,利用信息化和RFID 技术,在全市范围内选择社区、工厂、地铁、学校、商业区等作为投递点,就近为读者提供服务[11]。它包括投递点子系统、后台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用户终端系统四部分。市民只需要一张借阅卡、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能轻松享受到图书投递服务。全新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家门口的图书馆):读者——网上借书平台——书库——下架——图书物流系统——物流车——社区分馆或服务点——取书——读者;读者——还书——社区分馆或服务点——物流车——图书分拣系统——上架。快递费由图书馆承担。这种服务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地处偏远、不便到馆读者的借阅需求,是图书馆深化延伸服务的重要途径。这种服务形式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笔者认为,这一模式适合在经济发达地区推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过程中应用,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图书馆而言很难推行。

3.4 书香苏州APP

书香苏州APP 是一款针对苏州本地图书借阅服务的手机应用。书香苏州是针对苏州图书馆馆内读者进行网上预借预约,对预借及预约成功的书送至读者选择的取书点,并对送书信息进行跟踪,方便读者借阅。书香苏州手机版应用特色:苏州图书馆馆内读者进行网上预借预约,送书信息跟踪;馆内读者当前借阅查询及续借;馆内对账借阅历史查询,及当前欠款查询。需要指出的是,书香苏州只针对苏州图书馆馆内读者,使用软件第一次借阅登录时需要读者注册成为书香苏州用户,读者借阅时需要选择取书点。这一措施极大地补充了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中的不足,在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得到普及的今天,非常值得其他公共图书馆借鉴与参考。

4 结语

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拥有海量的馆藏资源、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信息服务经验,需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有所作为[12]。而总分馆建设是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发展的历程中,苏州模式发展较早,至今业已形成成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了24 小时自助图书馆、自助取书点、网上借阅社区投递、书香苏州APP等服务方式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正在被一些公共图书馆借鉴与复制。在大力倡导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各级公共图书馆应结合区域社会发展实际,合理借鉴苏州模式,设计选择最优方案,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和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总馆分馆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文化+”视野下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创新思考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