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的构建与完善

2019-01-19

图书馆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资源

许 健

(湛江市图书馆,广东 湛江 52400)

随着共享单车、共享住宿等共享经济新业态的出现,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的共享理念逐步为社会各个行业所探索实践。公共图书馆作为数字型阅读资源的集散地,也具备了实践共享理念的基础条件。现阶段,国内部分公共图书馆通过推动实体阅读空间与数字化图书馆的融合,初步形成了共享型阅读空间的基本雏形,不仅有效地满足了图书馆各个层次读者对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差异化需求,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式发展[1]。然而,从运营情况来看,阅读资源整合程度不足、阅读服务项目缺乏吸引力、空间功能与资源供给不能形成有效匹配等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的发展[2]。因此,笔者将对共享型阅读空间的基本理念进行研究和解读,并结合实际提出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建设的发展建议与对策。

1 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解析

共享型阅读空间是以共享、开放、现代理念为导向,通过温馨舒适环境的打造、线上线下资源互动、移动互联网环境优化等建设途径,来达到促进馆藏资源共享与流动、推动全民阅读工作深化开展等目的的功能性场所。当前,国内很多职能健全的公共图书馆都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设立了风格独特的共享型阅读空间,并深受当地读者的欢迎。尽管不同公共图书馆所建设的共享型阅读空间整合的资源以及服务的内容各有千秋,但从总体来看,这些空间功能的建设与逐步完成大致都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3]:一是规划施工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共享型阅读空间的总体规划方案,完成对阅读空间中实体空间的功能划分,并完成实体空间的装修与施工。二是资源整合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空间的纸质阅读资源和数字阅读资源进行整合,配备必要的现代化阅读服务设施设备,并根据整合的资源定向提供阅读服务。三是共享拓展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动、拓展阅读资源共享来源渠道,以实体和虚拟阅读空间为依托,创新性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或服务,实现公共图书馆、读者以及共享阅读空间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

2 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的特征

2.1 开放性

现代公共图书馆具有开放性特征,共享型阅读空间在这一方面的属性更加显著。首先,共享型阅读空间倡导读者充分利用阅读资源,并根据兴趣和爱好,实现高效阅读。在共享型阅读空间背景下,读者不再受限于传统“阅览区”,可以突破阅读场景和时限,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依托开放化的服务条件得以实现。其次,共享型阅读空间向所有读者开放,打破了对年龄以及阶层的限制,借助于标准化设计,充分关注读者需求,最大程度满足了不同层级读者的阅读偏好,使公共图书馆能够真正实现面向大众开放,凸显公共图书馆“城市客厅”的整体形象[4]。

2.2 复合性

复合性主要指的是多种类型的空间相互整合与渗透。相对于传统阅览室空间而言,共享型阅读空间的形成充分考虑了读者多样化的功能需求,这意味着共享型阅读空间融合了各种衍生功能。例如,头脑风暴、公共交往等社交功能;VR体验、视听展播等娱乐功能等。与此同时,共享型阅读空间还能够集中体现现代设计理念,通过在单一空间中为读者设计不同功能选项,既可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也可以显著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还可以让图书馆各功能区布局更加紧凑合理,实现空间利用率的有效提升。

2.3 共享性

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迭代为阅读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提供了技术支撑。海量数字阅读资源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能够实现精准化推送和分享,读者可借助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随时获取相关数字阅读资源,丰富了数字资源的获取渠道。从这一角度来看,相对于传统阅览室而言,共享型阅读空间可以通过搭建信息资源交流与传播技术集成平台,进一步凸显技术性互动共享优势。另外,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阅读推广资源的整合更具准确性,可以帮助广大读者通过共享途径高效获取个性化的阅读资源,从而实现阅读资源的精准化传播与分享[5]。

3 公共图书馆构建共享型阅读空间的意义

3.1 有助于读者的深阅读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逐步加快,由此而产生的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很多读者的自发性行为。尽管碎片化阅读有助于阅读信息的广泛传播与接受,然而这种阅读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与系统化开展深阅读的效果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同时也与全民阅读推广的本质目标大相径庭。公共图书馆打造一个特定的阅读空间,以空间来凝聚时间,从而促进读者广泛开展系统化深阅读,逐步提升其阅读素养和知识积累因此显得十分必要。共享型阅读空间建设的本质目标就在于根据整合的阅读资源定向提供阅读服务与阅读活动,通过这些服务与活动的开展,将有助于读者掌握系统化阅读的技巧,并通过深阅读习惯的养成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和能力水平[6]。

3.2 有助于读者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的满足

阅读服务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其工作开展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真正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日渐丰富,他们的阅读服务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因此,为了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群体的差异化需求,需积极转变并优化阅读资源传播路径,由封闭式、被动式服务向开放式、主动式服务转变,进而增强图书馆与广大读者之间的关联度,并为读者交流创造有利条件,促使阅读资源的最优配置。在这一背景下,共享性阅读空间能够有效整合各类阅读资源,并借助“一站式”服务实现阅读资源的高效匹配,从而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提高阅读资源的传播速度。

3.3 有助于创新性阅读服务工作的开展

现阶段,大多数公共图书馆设立的共享性阅读空间,其运作与维护都建立在一定软实力基础之上,这类软实力主要体现为数字化阅读资源的传输效率以及图书馆员的阅读服务意识两个层面。由于共享型阅读空间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服务能力,才能够满足读者差异化的阅读偏好,因此专职阅读服务馆员必须具备熟练的新媒体应用能力,能够高效整合不同形式的阅读资源,根据读者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全面及时的反馈与跟进。此外,将信息共享空间置于新媒体视域下,可以根据读者特征进行精准化信息资源推送,提高个性化阅读资源的传播效率。

4 公共图书馆构建共享型阅读空间的基本要素

公共图书馆构建共享型阅读空间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实现空间基本要素的完整供给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科学化的协调与配给,使空间基本要素的组合能够支持服务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从构成的角度来看,阅读资源布局、阅读环境以及阅读服务活动可以看作是公共图书馆构建共享型阅读空间的三大基本要素[7]。

4.1 阅读资源布局

近年来,图书馆一直处在角色转型与数字化建设进程中,传统单一化的馆藏来源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实际的阅读需求,因此读者通过自创和分享传播,使得图书馆馆藏资源更加贴合时代发展。对于读者而言,单一层面的阅读形式逐渐受到冲击,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下,读者开始积极参与数字化阅读,并将阅读体验通过分享以及合作的形式向外传播。因此,在共享型阅读空间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秉持开放姿态,融入创新思想,借助现有的阅读资源共享途径,如区域文献资源共享联盟、社会化阅读资源合作体系等,积极拓展阅读资源的来源途径,消除阅读服务盲区,最终打造高标准的阅读资源供给体系。

4.2 阅读环境

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发展的重点之一在于创设人文阅读环境,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和阅读体验。这意味着公共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在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着重把握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协调性,既需要从读者角度出发营造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也需要通过多媒体手段向读者展现图书馆人文氛围。首先,图书馆应对当前内部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充分融入移动数字化元素,并根据实际消费需求对数字化元素进行调整。其次,搭建虚实交互机制,注重信息引导的准确性、目的性和智能性。再次,要依托现有读者群体,打造互动交流社区,按照不同主题引导读者参与交流与分享,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线上沟通氛围,帮助读者在交互中拓展新视野,分享新观点。

4.3 阅读服务活动

提供创新性强、内容丰富的阅读服务活动,是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能够持续吸引读者的关键因素。针对当前不同层次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除了要定期举办常规化的阅读推广活动之外,还应以阅读主题为切入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给予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服务。以杭州图书馆阅读空间为例,通过与各类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合作,目前已形成了10多项具有主题特色的阅读服务活动,为区域内读者提供了涉及文学、音乐、电影、科技等内容在内的主题式阅读服务,形成了“共享空间+阅读推广+品牌特色”的共享型阅读空间运营模式,有效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体验需求。

5 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5.1 优化空间功能布局,营造良好的阅读人文环境

共享型阅读空间的打造并非仅指内部装潢的调整,其核心在于为读者营造和谐的人文阅读氛围。首先,公共图书馆要对共享型阅读空间的内部布局进行优化,突出共享型阅读空间的总基调,体现空间的温馨感、自由感、舒适感等。其次,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还需明确划分阅读群体,并根据阅读群体的特征和偏好,加强细节处理。例如儿童活动区,应按照儿童偏好和认知发展现状,合理选择装修色彩,适时增加儿童类读物以及相关娱乐设施;再如,都市青年读者活动区,应营造出时尚和清新的氛围,可通过暖光调节、家居布置以及盆景布局等形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为读者提供学习型网站的接入方法,保证读者的阅读效率。再次,共享型阅读空间还应积极推动多样化的阅读服务,并将其与阶段性的阅读推广主题相契合,形成较为灵活的管理体系,通过差异化的空间布局与装饰处理,让阅读活动更具环境氛围基础[8]。

5.2 促进基础资源的共享共用,推动功能与资源的高效匹配

共享型阅读空间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各项基础性资源的综合保障,这样才能凸显不同空间的功能性。因此,图书馆应立足于当前馆藏资源基础,并对图书馆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整合阅读资源和阅读基础设施。一方面,共享型阅读空间要注重数字资源的汇集与整合,积极开展与各类阅读资源存量社会部门开展合作,通过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为阅读资源拓展可持续化创造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共享型阅读空间还应侧重于阅读服务基础条件建设的内部共享,合理整合内部设施与设备资源,提高其共享率。例如,大众化的电脑以及投影仪等,应尽可能在共享型阅读空间的各个功能区域中配齐,以保证阅读服务的即时性;对于价格昂贵、可以多向化供给的基础设施设备,如大型数据交换机、移动数字服务终端等,则需进行集中管理,定事定向提供,防止重复建设。

5.3 充分挖掘读者需求,提升阅读服务的精准性

读者是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的使用主体,如何深度挖掘他们的阅读服务需求,并以此为导向促进精准化阅读服务的实施,应在共享型阅读空间建设中被充分重视。尽管当下大部分共享型阅读空间建设意识到了挖掘读者潜在阅读服务需求对于完善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并采用现场访问、在线调查等多种方式来推动阅读需求的挖掘,但从实践情况来看,此类方法过于简单粗放,并不能精准地反映读者对于共享型阅读空间的阅读服务需求,尤其是潜在的阅读服务需求。因此,可以考虑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挖掘读者阅读服务需求:一是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读者的空间资源利用情况、阅读活动参与程度、阅读行为偏好等数据进行精准化的采集与分析,并依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有目的地对共享型阅读空间的基本要素、服务项目、服务程序等内容进行改进;二是探索形成以读者参与为基础的空间运行绩效评价体系,以科学化的指标为引导,深度挖掘读者对空间服务的认知认可程度,以此来推动空间运营的动态完善[9]。

5.4 打造读者个人共享空间,创新共享型阅读空间服务模式

随着公共图书馆共享型阅读空间中虚拟空间建设的逐步成熟,打造以阅读资源整合共享为基础的读者个人共享空间逐渐引起公共图书馆界的重视。在读者个人共享空间运行模式下,读者可以将自身搜集或独创的阅读资源上传至移动图书馆,供其他读者浏览或下载,图书馆定期将对读者贡献的资源进行整理和排序,对于热门的阅读资源,图书馆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电子邮件等新媒体传播方式面向其他读者进行推介,或推动读者与图书出版商的合作,促进新书的形成与发布。这种“一站式”的空间阅读资源共享与服务方式,不仅有利于推动共享型阅读空间中阅读资源的广泛传播,也有利于激发读者创作与贡献阅读资源的热情,提升共享型阅读空间的资源凝聚力[10]。

6 结语

图书馆阅读实体空间的构建一直是图书馆阅读服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尽管当前共享型阅读空间在国内尚处于探索性阶段,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性解决,但是随着公共图书馆阅读资源共享共建能力的升级和运行模式的不断创新,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具吸引力、更具服务成效的共享型阅读空间将会呈现在读者面前。

猜你喜欢

图书馆空间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图书馆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