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业务管理研究∗

2019-01-19赵婷婷

图书馆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业务管理馆员馆藏

赵婷婷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67)

1 大数据释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相应的数据信息也呈“爆炸式”增长,继云计算出现以后,一个更为热门的词汇“大数据”应运而生。而至今学术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它本身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来获取、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而在搜索百度百科时,研究机构Gartner对于“大数据”(Big data)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单从字面理解,它仅仅表现出了数据数量之大,而实际上,大数据除了数量大以外,还具有种类丰富、复杂多样、价值量大、处理速度快等特点。大数据的这几个特点,在学术界达成了共识。

2 大数据与图书馆业务管理的关联

2.1 图书馆业务管理涉及的大数据

在图书馆的具体管理工作中,无论是馆藏资源管理、用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还是财力资源管理、时间成本管理,都能够从中找出相应的数据资源。

图书馆的各种基本服务数据包括:图书馆年开放天数、开馆时间累计小时数、年到馆人次、平均到馆人次、年累计外借图书册数、人均借阅册数、网站访问量次数,官方微博、微信粉丝数量,发布消息、推送通知数量,读者阅读次数、点赞数量等等。

图书馆的馆藏数据无疑可以揭示出一个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包括纸质资源馆藏量、电子资源馆藏量、中文图书馆藏量、外文图书馆藏量、中外文期刊数量、中外文数据库数量、中外文电子期刊数量,按中图法分类各大类图书数量,论文年度被下载全文篇数,一段时间内借阅量最大的图书借阅次数等等。

读者数据包括图书馆正式注册读者数量、电子资源注册读者数量,其中本科生、硕士生、教师及其他类别读者数量,每名读者的借阅轨迹、阅读习惯、个人偏好,全年借阅量最大的读者,所属系别,读者使用图书馆时长,参考咨询人次,参加专题培训人次等。

2.2 大数据对图书馆产生的有利影响

首先,使图书馆各项具体业务管理有“据”可循。在大数据时代,人们非常依赖网络环境,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就能进入图书馆,查阅馆藏目录或以网络形式在线阅读数字出版物。而读者信息行为轨迹,便是大数据时代研究人们阅读习惯并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活动的数据基础。比如我们在淘宝网购物,网站就会从用户浏览和购买记录中了解用户的购买习惯和需求,马上就有了“猜你喜欢”,并根据购物者的习惯在网站首页推送一些相关产品。再次登录网站时,曾浏览过的商品也会推送进来,同时还有类似商品链接让购物者进行对比。如此都是源于后台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习惯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图书馆如果根据读者的喜好从读者行为数据中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向读者推送所其所喜爱的馆藏,就会使得图书馆的各项管理有的放矢。

其次,能使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更个性化。图书馆领域之中的大数据,是通过分析读者行为而得出的数据,再对读者下一步的行为进行预判,从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与通常所说的个性化服务不同的是,传统的个性化服务是点对点的形式,而此种个性化服务是建立在海量资源基础上的,除了提供好传统的个性化服务,还会通过分析用户需求,提供更精细化的知识服务,针对性更强。

最后,能让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实现量化管理。这里的量化,并不是指精确或者是数字化,而是找到规律,确定概率。也就是说,量化数据并不是一定要最后变成数字,这样说的原因是出于对目的的把握。我们在图书馆中利用大数据,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图书馆进行管理,服务于用户,所以研究图书馆中的大数据,可以从数据出发,让这些存在于图书馆之中的数据反作用于图书馆。相对的数据量化之后才是影响读者的因素合计,而量化的目的则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管理,也就是让管理更直观。

3 图书馆业务管理应用大数据面临的问题

3.1 数据获取问题

图书馆中存在的数据种类多:有通过主题词表、分类法形成的编目数据,有读者数据,查询历史记录数据、借阅记录数据、咨询记录数据、开架阅览数据、资源下载记录数据、馆内阅览人数数据等等,种类繁多。同时这些数据存在的形式也很多,有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声像数据、图形数据、文字式数据等等。

另外,图书馆中的数据还有个明显的特点是杂乱无章,即是无序化的。若想真正的让这些数据得以充分利用,必须要进行一番鉴别和处理。虽然目前大数据在处理数据方面的技术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面对大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量大的现状,若想从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的大量数据中,快速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撑,而数据中心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3.2 人才培养问题

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要求馆员要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对数字资源进行筛选、评估、判断、处理,同时也要求馆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这对图书馆馆员,特别是对于非图情专业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多数图书馆缺少对广大馆员大数据方面的知识培训,加之馆员学习交流和出国深造的机会也十分有限,造成了大数据方面的高精尖人才极度匮乏。缺少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缺少复合型人才,这是目前图书馆的现状。

3.3 用户隐私问题

大数据时代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开放性,在这个大平台上,数据是开放式的,资源也是开放式的,通过数据共享,图书馆可以确保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价值实现最大化,但同时,最大的安全隐患便是个人隐私受到了严重威胁[24],一旦在整个数据链中的某个环节出现纰漏,就会影响整体系统数据,会泄露整条数据链中的数据信息;另外,随着数据技术门槛的降低,加之黑客等的入侵,用户的隐私很难受到严密保护,数据安全问题、用户隐私隐患问题凸显。

4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4.1 成立数据管理部门,建立共享平台

大数据典型的特点是数量巨大、类型繁多。面对如此海量杂乱的数据资源,建立一个有效机制使之有序化是十分必要的。图书馆要成立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对数据的获取、分析做出统一的标准和规划,协调好各项数据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提升计算机选择、分析、存储的能力,需要成立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同时为了节省时间,减去重复劳动的麻烦,应建立共享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21]。

4.2 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面临的一个问题便是要对传统的图书馆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提升,要把重点放在建设一支兼具数据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队伍。

首先要培养图书馆员的数字意识,使之具备捕捉信息的能力。其次,还要培养图书馆员新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图书馆员吸收了这些知识,才能将其准确地传递给读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可能会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会遇到相应的困难。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加大对馆员的培训力度,拓宽知识面,增强业务能力,特别是关于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使之成为适应大数据时代需要的图书管理员。

4.3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为了保护用户个人隐私,保证数据安全,必须加强管理,需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从技术上,要做好安全防范,对相关信息采取加密手段,保证用户信息及内部数据资料处于一种绝对保密的安全状态;其次,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保护用户隐私,对于擅自泄露用户隐私,非法入侵者,应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最后,要在内部做好职业道德教育,从内部做好防范安全工作,使用户隐私安全多一层保障。

猜你喜欢

业务管理馆员馆藏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地铁车辆段智能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研究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基于“互联网+”的高速公路清障业务管理平台设计
浅析高校办公室业务管理的结构优化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