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携手共进 创造美好未来
——在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图书馆馆长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2019-01-19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刘小琴

图书馆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中东欧数字化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 刘小琴

尊敬的国际图联主席、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十月的杭州,桂花飘香,景色宜人。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馆长论坛在这里召开,如同这美丽的景色,打开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图书馆合作发展的美好篇章。这两天,来自各国图书馆的同行将交流、切磋,共同描绘未来图书馆发展的美好蓝图,并将开启这一美好前景的实施。

我很荣幸在此会议上向各国同行介绍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情况,分享我对会议主题:“图书馆——合作、互联、共享”的一些思考。

近年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观察这一变化: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着力于均衡发展、包容性发展

中国制定了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并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的总体布局,为文化建设创造了最佳环境和条件。经过改革开放40年,图书馆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初步建立了遍布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近几年在协调均衡发展上取得较明显进步,一些地区图书馆建设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得到扭转,区域均等化水平提高。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思想的指导下,政府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图书馆事业发展列入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规划与实施计划当中。2016年,中国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建设做出法律规定。2017年,中国第一部图书馆专门法——《公共图书馆法》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任务与支持图书馆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公共图书馆法》充分肯定了公共图书馆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传承人类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的作用,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图书馆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大对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将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2013年、2017年,中央政府文化部门两次制定并发布了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五年规划,针对完善图书馆设施、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主要建设目标和措施。地方政府也相继制定了有关法规和规划。法律、政策的完善与贯彻有力地推动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至2017年,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量达到3166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基本全部覆盖。设施条件有较大改善,文献资源、人力资源持续增长。2016年馆舍建筑面积达142.4 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35%,阅览室座席数98.6 万个,比2012年增长35%,电子计算机终端13.49 万台,比2012年增长33%。公共图书馆总藏量9.02亿册,比2012年增长14.3%。由此带来服务能力和效能的提升。2016年接待读者总人次6.6亿,比2012年增长52%,外借书刊文献册次5.47亿,比2012年增长65%

遵循平等、开放、共享的服务宗旨,公共图书馆大力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努力让图书馆服务覆盖所有人群,让人民共享文化成果。中国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现有标准下的所有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图书馆界也积极承担责任,开展对口支援行动,帮助贫困地区图书馆改善设施条件,补充文献资源,培养专业人员,开展阅读和文化活动。

二、合作深入发展,推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中国图书馆界从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合作是实现图书馆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人民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没有一个图书馆可以独自承担,面对日益复杂、变化迅速的外部环境和各种挑战,图书馆必须联合起来。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的那样,世界各国要联合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图书馆对消除信息鸿沟、数字鸿沟负有重要责任,把信息孤岛连接起来,让信息、知识的流动更加流畅,让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共享是图书馆的共同愿景。这一共识在国际图联最新发布的《全球愿景报告》中得到认同。

2014年,四川省水利厅将按照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扎扎实实抓好水利各项工作,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在中国,图书馆的合作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一)馆际合作有新突破

联合采购、集中编目、馆际互借、联合咨询、巡展巡讲等合作项目业已成熟,并不断创新。总分馆制作为一种成熟的模式,在国际上被普遍采用。改革开放前,由于受财政体制制约,总分馆制度这一合作模式在中国推行较慢。近年来,在改革的促动下,发展势头较好。许多地方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度,实现区域合作,文献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流通、统一管理,馆与馆网络连通,实现通借通还,既使文献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充分利用,又方便了读者,提高了服务的便捷性,也提高了服务效益。在总馆(中心馆)的帮助下,社区、乡村基层图书馆标准化、信息化程度提高,接入了互联网,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服务。

图书馆联盟是重要的合作形式。配合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成立了图书馆区域联盟,在资源建设与共享、联合开展服务等方面进行合作。2018年,长三角地区的几个城市图书馆首次联合开展了大型读者活动——“马拉松阅读”活动,得到良好反响。中国15个城市图书馆建立了工作研讨交流机制,每年举办一届研讨会,已坚持了30年,成果丰硕。全国图书馆讲座联盟、展览联盟、参考咨询联盟等专业性联盟也在资源共享、相互支持、联合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整体水平的提高、服务效益的提高。

(二)跨界合作发展迅速,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驱动下,图书馆开辟了跨界合作的广阔空间。近年来,图书馆与各种社会机构合作建设新型阅读空间,丰富了图书馆服务网点;与出版社、媒体、作家、学者共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丰富了内容,增强了吸引力;与数字资源、设备生产及服务企业合作,促进了数字产品与服务的升级。合作给图书馆带来助力,也促进了图书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实现了合作共赢。

(三)国际合作不断扩展与深化

共同的价值理念和愿景把全球图书馆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最新发布的国际图联《全球愿景报告》受到中国图书馆同仁的高度认同。我们支持世界各国之间开展更加紧密而有效的合作。中国图书馆界积极参加国际图联和其他与图书馆相关的国际组织,参加了国际敦煌学项目(IDP)、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WDL)等国际项目的实施,积极发展与各国图书馆间的合作与交流。中国发起并建立了丝绸之路国家图书馆联盟、金砖国家图书馆联盟,今天,中国-中东欧国家联盟也正式成立。这都表明中国在对外开放、国际合作方面持积极态度,愿意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大力推动图书馆数字化,提高大众数字素养,消除数字鸿沟

在数字化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各国图书馆都先后启动了数字图书馆项目,力图发挥数字化的巨大优势,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国图书馆自2002年开始,先后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以服务大众为目的,以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共享为目标,逐步建成了分布于全国图书馆的服务网络、海量数字文化资源,免费向大众开放服务。这些数字化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图书馆的转型,推动了大众数字素养的普及,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字化也为中外文化交流开辟了新方式、新载体。电子图书期刊报纸、专题数据库、多媒体资料等是图书馆重要的服务资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将中国特色数字化资源通过在世界各地建立的中国文化中心,向所在国民众提供服务,以满足文化交流的需要。

数字化为图书馆保护文化遗产,发掘其珍贵价值提供了技术手段。中国正在有计划地对古籍进行数字化。近年来,中国国家图书馆与一些国家图书馆合作,共同开展对所在国收藏的中国珍贵文献的数字化工作。

与各国图书馆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共享人类文明成果,促进文化交流,是中国图书馆界秉持的理念。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图书馆事业在与各国图书馆同行的交流中,获取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我们期待更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深信:合作共建相互连接的图书馆网络,促进人类文明成果的共享,将增进世界人民的福祉,有助于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有深厚的传统友谊,文化合作源远流长。中国-中东欧国家图书馆联盟的成立,使我们站在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程。我们已经共同谋划了一个可行的合作框架,如何使合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想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中国海外文化中心、孔子学院、“中国之窗“等为依托,中国与所在国图书馆合作,开展中华文献阅读推广、展览、讲座等文化交流工作。

(二)联合创立文化品牌,以富有吸引力的文化活动,展示联盟各国的文化魅力,增强文化对民众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三)以图书馆+的思路开展文化交流,搭建图书与旅游、图书与文化创意等合作平台,让文化交流融入生产、生活,积极发挥图书馆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关注青年学生和少年儿童,通过图书馆合作平台,为青少年提供了解世界、接触多元文化的渠道和机会,促进青年一代的交流,让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民的友谊地久天长、世代相传。

最后,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国家图书馆中东欧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2016年3月)
《安徽园林》杂志继续为国家图书馆收藏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