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转型——大学图书馆下一步发展的重心

2019-01-19吴建中澳门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8期
关键词:林肯转型数字化

吴建中(澳门大学图书馆)

今天我们已进入一个数据驱动发展的时代。从计算机化或计算机辅助时代到数字化或数据驱动发展的时代是一个质的飞跃,对于大部分组织来说,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这既是形势所迫,更是大势所趋。

大学是具有高等教育和研究职能的学术共同体,国内外一流的大学已经步入数字化转型的轨道。图书馆作为其“心脏”,也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大学整体的现代化进展。本文从数字化转型的国际趋势及现代化大学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英国爱丁堡大学和新西兰林肯大学图书馆发展的两个样板,探讨大学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若干问题。并结合澳门大学图书馆的一些做法,提出图书馆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及建议。

1 数字化转型是全球大趋势

根据IDC于2019年4月发布的《全球半年度数字化转型支出指南》(),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将达到1.18万亿美元,比2018年增加17.9%。[1]我国也在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步伐。有预测表明,2022年中国50%以上的组织将通过数字化转型,依靠新的商业模式、数字化产品与服务实现业务增长。[2]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项目,对企业来说它涉及到一个组织如何利用技术来管理其资金流、产品、服务以及服务模式的整体思考。[3]不少国家的政府都把数字化转型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引导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民众朝有利于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新加坡政府在一份题为《数字政府蓝图》的报告中,打出了“数位到底,用心服务”的口号。所谓“数位到底”,就是要利用数据、连接及运算,针对政府服务民众、企业的方式以及公务员做事的方式进行改变;所谓“用心服务”,是指政府不会因数字化转型而失去人心,反而会利用数字化转型来提升与民众互动的体验。[4]

图书馆也必须与时俱进。当图书馆的图书流通量持续下降,当电子资源购书经费比重持续上升,当用户更习惯于数字化学习的时候,图书馆不得不重新考虑自身发展重心的转移问题了。2018年国际图联科伦坡年会提出了“图书馆转型,社会转型”的主题。不仅企业要转型,图书馆要转型,整个社会都要跟上转型的步伐,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

近年来,一些大学与研究图书馆的国际性组织相继公布了与图书馆战略发展和核心功能有关的指南性报告,从这些报告中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业务要求。

国际图联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委员会发布的支撑学习、教学和研究的图书馆核心服务包含了以下11项:开放获取转型、开放获取出版、开放数据管理、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源环境、开放科学政策、电子研究支撑、版权管理、图书馆管理新形态、信息素养和图书馆员工新技能与培训。[5]前7项都与数字化直接相关,后4项也在某种程度上涉及数字化。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提出了大学与研究图书馆的8个新挑战,包括:了解并满足个别用户在信息分析、识别方面的信息需求;创新全校园信息素养教育并融入课程学习以加强信息素养技能;选择、组织全媒体信息并促进其利用;在掌握和利用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战略计划;计划、安装、运行好计算机系统及其电子资源设计并管理好网址;加强与学院老师、计算机专家和教学开发人员之间的合作;促进同事间的有效团队组合;参与并加强公共关系以促进和提升大学图书馆经费。[6]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些挑战均与数字化转型密切相关。该协会每年会发布有关研究报告,2017年联合OCL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研究所发布了一篇题为《高校图书馆影响力报告:增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的报告,报告提出了大学图书馆和行政领导必须重点关注的6个领域的问题,包括:有关图书馆价值的推介;将图书馆评价与大学目标结合起来;将图书馆数据融入大学数据系统;量化图书馆对学生成就的影响力;提升教学与学习;与教育利益相关者合作。[7]ACRL每年都会对会员发布一些研究报告或指南类的文件,2017年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和成功,并有效地将其价值传递给大学的教育利益相关者。这份报告是基于该协会2010年发布的《学术图书馆的价值:综合研究回顾与报告》的延续。[8]

2 大学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两个样板

不少大学图书馆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打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旗帜。最近,笔者研究了英国爱丁堡大学和新西兰林肯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前者属大型图书馆,后者属中小型图书馆,各自在转型中走出了一条摆脱旧传统的新路。虽然不能说这两个图书馆具有标杆意义,但笔者认为其对大学图书馆下一步如何推进转型和创新很有启发意义。

(1)爱丁堡大学图书馆信息中心将图书馆纳入信息中心体系之下,信息中心主任兼任图书馆馆长。它把整个大学为教学和研究服务的功能整合在一起,根据该机构发布的信息,信息中心提供图书馆实体和数字化服务、信息技术、学习技术、学生学习空间和教室技术管理的一体化支撑服务,从信息中心的组织架构来看,它有八个部门,即用户服务、图书馆与大学藏品、应用发展业务、学习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EDINA与数据图书馆、DCC数据管理中心(英国数据管理中心的挂靠部门)。员工共有700多人。用户服务和馆藏管理两个部门具有原图书馆的功能。用户服务包括图书馆查询、计算服务和学习技术,馆藏管理主要与采编和信息资源管理有关;用户服务部门有员工213人,馆藏管理部门有员工168人,这两个部门的员工人数之和占全部员工人数的一半左右。中间四个部门主要与信息技术及系统服务有关。后两个是数据管理与服务部门,主要由数据图书馆员组成,同时承担国家研究数据中心和全英数据管理中心 (Digital Curation Centre,DCC) 的职能。[9]这里特别要提一下EDINA与数据图书馆。该部门成立于1995年,一开始是为承接国家学术数据中心的项目而设立的,然后逐步发展起来,现有员工50多人,有图书馆、数据图书馆、信息基础和信息安全四个板块。那么数据图书馆与图书馆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根据该部门数据图书馆主管罗宾莱斯(Robin Rice)的说法,数据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在于数据共享和数据集的获取上,而图书馆则提供元数据、数据组织、对外服务、培训交流等服务。[10]爱丁堡大学图书馆在英国大学图书馆中是走在前沿的,尤其在研究数据管理上很有建树,今后我国大学图书馆也将会朝这一方向发展。

(2)林肯大学图书馆原馆长佩妮·卡纳比(Penny Carnaby)在国际图联2011年波多黎各年会上作了一个报告,引起了与会者较大的兴趣,她曾经担任新西兰国家图书馆馆长,2011-2015年,她任职于林肯大学图书馆。她一上任,就致力于数字化转型,并通过大幅度改组,彻底改变组织文化、人事、工作方式、既定的学术传统以及支撑它们的系统和服务。2011年,林肯大学将图书馆与学校的教学和学习部门合并,形成LTL(Library,Teaching and Learning),即图书馆、教学与学习,把学校原有的信息素养教育、学习和教学技巧及图书馆服务整合成一个面向教学、学习的知识资源体系。在她的指导下设计出一个2020远景规划,该规划提出了12个假设,如,LTL将成为校园师生与全国乃至全球知识系统相连接的虚拟与物理知识空间;LTL将继续提升原有物理空间作为校园中心枢纽的功能;林肯大学公共经费资助的研究数据和成果将得到有效管理、便利使用及永久开放等。[11]

从林肯大学2012年10月和2016年11月的两次审计报告可以看出,图书馆与教学和学习部门的合并是成功的,审计报告对两个年度的LTL服务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12-13]

该馆网页显示,LTL的主要目标是协助用户掌握学习技能、无障碍支持、发现资源、提升写作能力、管理研究、查询和数据,提升教学和开发职业前景。根据该大学发布的《学习与教学战略指南2012-2015》林肯大学模式要建立的是一种与其他新西兰大学图书馆不同的文化环境,也就是说,所有选择来林肯大学学习、教学和研究的人都把这样的学术环境看作是吸引他们来该机构的一个重要因素。[14]

佩妮·卡纳比是一个善于创新的人物,早在新西兰国家图书馆任职的时候就大胆改革,有同事形容她2003年“一走进图书馆就如同带来一股旋风,预示着将有一场大变革来临”,[15]那时她就注重数字化转型与合作交流。图书馆界对林肯大学模式的认可,也可以从学者的评论中看出。斯坦纳(Katrin Steiner)在一次研讨会上评价说:“在林肯大学,信息素养、研究管理服务整合在一个由研究者、教师和图书馆以及心理治疗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之中,并由这个称为图书馆、教学与学习LTL的组织来提供服务”。[16]

这里将林肯大学2010年和2011年的年报中有关图书馆人事做了一个对比,[17-18]发现图书馆原来有三个部门,即用户服务组、藏书发展组和管理服务组,2011年合并后改为现在的四个部门,即学习和教学组、用户服务组、藏书发展组和管理服务组,部门人数由原来的39人发展到47人,用户服务组由原来的23人减少到14人,藏书和管理两个组人数没有大的变化,但增加的学习和教学组(人数20人)大部分是新人,来自大学其他部门。2013年的年报显示,人数减少到40人,并减少了初级人员,改组成学习、教学与研究组(14人)、灵活学习项目组(3人)、内容服务组(13人)、获取服务组(8人),再加上馆长和秘书。[19]

3 图书馆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及建议

3.1 调整姿态,融入大学整体发展

长期以来,图书馆处于以纸本书为主导的发展状态之下,不仅与社会发展脱钩,而且在内部也形成一个个互不相干的松散的工作关系。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应转变观念,融入大学整体发展体系,消除图书馆与大学、实体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两张皮”现象,追求整体性协调和整体性发展。依据大学发展规划制定本馆的发展规划,将图书馆工作整体纳入到学校发展之中。其次,要确立重点和优先顺序,根据现有条件有序推进各类项目。第三,要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创新项目,转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操之过急反而不利于发展。

澳门大学图书馆不仅根据大学的发展规划制定了五年战略规划(2019-2023),而且在战略规划的框架下订立年度计划。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图书馆与大学战略研究部门建立月度例会制度,共同研究一些与大学发展有关的课题,如“大学与社区发展”“人文社科评价”等研究报告通过图书馆“高教前瞻”信息快报发布出来。

3.2 抓住机遇,推进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的最突出表现是开放的数字化战略,如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开放科学等。从大学图书馆采购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图书馆已经实现了一半以上的经费用于数字化资源,有的甚至达到80%-90%。这是由于大学课程和研究必备的“核心级”数据库和电子期刊的数量在增长,再加上汇率和通货膨胀等因素,过去图书馆的压力是“保刊”,现在是要“保电子资源”,否则无法满足各院系对信息资源的最低要求。由此,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也必须调整到适应电子和数据资源的运行模式。

虽然像爱丁堡大学和林肯大学图书馆那样的机构重组受制于大学管理,但它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澳门大学图书馆采取横向组织和一专多能的办法,在不改变原有组织形态的情况下,建立跨部门小组。如信息素养小组跨越了三个部门,主持人及小组成员要求一专多能,在原有的岗位职责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活动主持的工作。即将建立的研究服务组也将采取跨部门的做法,将各个部门中具备研究服务潜能的员工组合起来。

图书馆要做的工作很多,不仅要做好原有的元数据管理与服务的工作,而且要发展过去看来是与己无关的工作,如研究数据管理、版权管理等。国际图联也好,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也好,都已经将这些前沿性工作列为核心服务内容的一部分,图书馆要向前发展,这些功能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久的将来之必须,应积极调整姿态向新的发展形态转移。

3.3 重心转移,创新全素养教育

在图书馆界,使用较多的是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一方面,它主要与图书馆开展的信息服务有关;另一方面,作为一个项目,它由图书馆利用辅导发展而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更高的站位上提出了“媒介与信息素养”(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MIL)这一概念,将媒介素养、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等概念组合起来,将它看成是21世纪所有公民生存所必须的关键能力,[20]并发布了指南和战略框架。国际图联迅速跟进,发布了《国际图联媒介和信息素养建议强调“媒介和信息素养由知识、态度以及各种技能组成,通过这些技能可以知晓何时需要何种信息;从哪里并且如何获取所需信息;发现信息时如何进行客观评价和有序组织;并且以正当的方式加以利用”。国际图联要求国际、国内以及区域政府和团体提倡和促进媒介和信息素养和全民终生学习的政策和规划,并为联合国千年发展宣言和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提供坚实的基础。[21]

在众多业务项目中,素养教育是最有潜力、最易上手的项目。图书馆一般都在开展利用教育活动,应抓住机会将传统的利用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社会和学校发展体系之中。澳门大学图书馆在主动深入院系,开设信息素养课程的同时,积极编撰和出版教材,这样做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成为学校通识教育的教材。此外,澳门大学图书馆还开设媒体工作室,发挥馆员的专业优势,既为用户提供了各类工具和设施,又起到了协助和辅导的作用。

4 结语

在大学图书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数字化转型是在所有项目中属于纲举目张的重要举措,创新发展的难度也集中于数字化转型。从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形势所迫,而且是大势所趋。

英国爱丁堡大学和新西兰林肯大学图书馆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图书馆作为大学的“心脏”,必须融入大学整体发展之中,图书馆要跟上整个社会、尤其是大学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扮演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助推器角色。因此,图书馆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下苦功夫,即调整姿态,融入大学整体发展;抓住机遇,推进数字化转型;在重心转移中,着力创新全素养教育这一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林肯转型数字化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林肯的自嘲
林肯的幽默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