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9-01-18李满根牟洪善曾金平胡宝群

关键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学位

李满根, 牟洪善, 曾金平, 胡宝群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就关于如何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连续发布了几个文件,明确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注重产学研结合,明确要求各培养单位要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新路径,创新专业学位培养模式[1,2]。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经济、军事、能源等方面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核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为此,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看好这块人才需求市场前景,复建、新建了一批涉核工程硕士专业学位[3]。这些高校虽然也总结出了相应的区别于传统培养方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较短的办学经历使其目前还尚未形成一套相应完善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涉核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仍无法彻底摆脱传统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理念。究其原因主要是实践基地建设匮乏、校内外导师责任不够明确、学校与实践基地沟通不到位、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导致实践教学环节落实不到位,制约了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对涉核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的培养路径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东华理工大学涉核工程硕士的培养为例,提出“三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实践环节的培养路径,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一条有效途径。

1 “三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三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校内外导师的贯通、各培养环节的贯通及学校与基地的贯通三部分,三者相辅相成,在工程硕士专业实践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见图1)。

图1 “三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

1.1 校内外导师的贯通

实践环节的培养是学生在专业实践基地来完成的,直接由校外指导教师完成对其指导。每年新生入学三个月内,通过双选,确定校内指导教师。校内导师确定后,依据导师的校企合作项目,明确学生专业实践的培养基地,根据基地技术人员负责项目情况,确定校外导师。因此,要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及专业实践考核体系,规定校内外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双方做到既职责明确又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校内外指导教师的作用。

1.2 各培养环节的贯通

涉核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科技创新、学位论文、职业规划等培养环节方面要与实践基地保持密切联系。因此,结合核行业的特殊性、保密性、技术性、艰苦性和高危险性等特点,学校与基地要从真正意义上联合起来,注重过程管理,落实各培养环节[3]。

(1)课程学习。研一全学年全部在校内进行理论课程学习和实验技能培训,拓展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实验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学习期间,校外导师必须给研究生开设专业领域相关专题讲座,介绍专业和行业领域新技术、发展态势,强化工程概念和创新创业意识。同时,研究生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确定未来的专业实践单位、科技创新内容、毕业论文选题以及职业规划和就业计划。

(2)基地实践。研二学年第一学期初,在校内外导师的启发式指导下,制定专业实践培养计划,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和就业规划等环节都在相关基地进行。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岗位实习、工程体验、综合训练、技术研发等环节,运用领域专业知识,开展企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从而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4]。

(3)论文开题报告和专业实践的检查。研二学年第一学期末,所有学生返回学校进行开题报告答辩(12月底)。同时上交和检查专业实践总结报告。

学生在结束专业实践任务时,完成文献阅读、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开题报告要有应用背景,体现涉核工程硕士专业特色,结合企业、产业和行业实际,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第一导向,注重技术性、工程性,兼顾学术性。专业实践总结报告要体现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工程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和工程创新等能力[5]。

(4)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学生重新返回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基地依托单位和校外指导教师为学生完成学位论文提供帮助和指导。校外导师重点是现场指导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校内导师主要是学科前沿、基础理论、论文规范、发文指导,防止学位论文做成项目报告[6]。

(5)中期检查。研二学年第二学期,学生返回学校进行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主要重点是论文进展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允许对学位论文题目进行适当调整,督促发表学术论文。中期检查后,学生再次返回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6)离开基地、回校进行研究。研三学年第一学期,经导师批准,认为可以回校完成学位论文的,可以离开基地返校在校内撰写学位论文。学生也可以在基地一直到学位论文彻底完成,直至学位论文答辩时离开基地返校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1.3 学校与基地的贯通

为了更好地落实涉核专业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要求,加强与实践基地的联系,共同提升研究生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学校先后与十多家核行业、企业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与常态化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整合核行业校、政、企、院、所等资源,建立了学校与基地贯通的人才培养联合体。

(1)管理机制的融合贯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应遵循“按需设立,基础扎实;互利合作,讲求实效;责权明确,规范有序”的原则。学校在签订联合培养基地的同时,应帮助基地建立专业实践办公室,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但因运行的目标不同,学校和基地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也有很大差别。学校依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按照“分层布局、全面覆盖,择优资助、激励实效”的思路推进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此外,建立与校外基地良好的联合培养机制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学院院长与基地负责人共同组织管理,责任共担,双岗双责,实现双方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贯通。

(2)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与实践基地共同制定涉核工程硕士人才培养计划。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主动与基地专业技术人员沟通调研,共同对基地专业实践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共同编写实践教材,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项目育人”特色。

(3)实践学生的外派与接受。每年6月,学院向基地发出通知,落实各基地能提供给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一般依托项目作学位论文)的依托项目,能接纳参加专业实践的人数。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经费、项目主要任务、目前项目进展。明确该基地能为学生提供哪些专业实践,锻炼学生哪些能力。

每年8月底,研二学生进校前,首先落实哪些导师有校企合作项目可以作为学生的专业实践依托,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安排适量学生到培养基地参加专业实践。学生在基地期间由基地、校外指导教师共同负责管理。

(4)共同教学,提高质量。在课堂上,采取校内具有理论经验和技术技能的教师授课和基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交替式授课方式,学生明确了解工程勘察、施工、生产岗位和将来工作岗位的方向、内涵、要素及要求,熟练掌握生产施工技术要领和工艺流程方法。在基地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统一安排在教学一线,能够让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生产施工中的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一些实用经验。丰富专业教学内容,提高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实现教师、基地专业技术人员和学生的三方互动,提升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质量[6,7]。

(5)共同评价,构建双方互动的全面考评体系。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学校现有的涉核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考核方式为:在实践结束一周内,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向学院提交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由实践基地、学院考核小组分别根据研究生的实践工作内容、工作质量、综合表现写出评语、考核结果。对积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管理规范,成绩显著的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指导教师,研究生院组织评选,学校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达到基地、学院、学校多方互动的考评效果。

2 “三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成效

(1)实践课程体系逐渐形成。学校在研究生培养中重视工程技术能力训练,强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形成了具有核行业特殊性的课程体系。根据核行业很多工作和研究场所在边远的山区,需要下矿山、地质队、出野外的特质,按照同一专业在行业的不同领域,探索了分段式、订单式、集中教学、个别指导、挂职与培训结合的教学环节,建立前沿与实用、技术与技能、交叉与渗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核科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其他学科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树立了典范。

(2)实践能力逐步提升。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已经成为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重中之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提升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企业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的能力,全面地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在对“三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实践环节的培养路径研究与探索中,通过三个层次详细地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期望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可以不断地完善,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逐步形成适合其发展并符合社会需求的培养模式[7]。

(3)就业率逐渐提高。通过教、学、研融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形成了“课堂与项目生产施工现场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育模式,提升了工程硕士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零距离”就业,就业率逐年上升,2017年毕业的42名涉核工程硕士生,当年全部就业,就业率达100%。

3 结束语

专业实践环节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向社会的延伸,高质量的专业实践对人才培养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三贯通式”涉核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提出为提升涉核工程硕士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今后,学校将在“三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人才培养合作领域,为我国核能产业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四位一体”动态培养模式的构建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工士学位”不只是一纸文凭
基于校企联合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