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渡期护理干预对淋巴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负性心理的影响研究
2019-01-18缪丽丽
缪丽丽
(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血液科,安徽 合肥 230031)
近几年淋巴瘤逐年增加,淋巴瘤的治愈率较高,但是接受治疗之后还存在着较长的生存期,许多患者会采用足量足疗程、联合免疫治疗及化疗等见效快的方式进行缓解,但是缓解后容易复发,还易诱发第二肿瘤、心血管疾病等[1],因此淋巴瘤患者出院后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护理能力。基于此我院将过渡期护理干预引入到淋巴瘤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至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淋巴瘤患者128例,随机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对照组患者共64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为(37.4±2.3)岁;观察组患者共64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38.9±1.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出院前向患者发放《淋巴瘤自我管理手册》,就出院后的饮食、生活习惯、心理进行指导,宣讲疾病急性发作的原因及特征,及早做好防治。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如发现异常情况,劝其尽早到医院检查。
1.2.2 观察组 选择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良好的护士和医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中采用过渡护理干预。首先由医生对患者出院后的用药情况进行跟踪审查,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调整用药情况,纠正患者及家属对药物的错误认识,避免滋补药物的过渡使用;其次向患者阐明出院后可能发生的主要症状、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恰当的处理方式,如遇异常情况,要尽快求助于医护人员;再次由相关负责医护人员记录即将出院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信息等,患者及家属记录出院后的“红旗”问题及应对方式、日常饮食、睡眠状况、心理变化等情况,方便随访人员的审核;最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随访方式,根据随访方式确定随访频率,随访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状况、“红旗”问题的发生情况。如有必要,联系患者到医院进行复诊。
1.3 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负性心理情况进行评价对比。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评价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简称:ESCA),总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好。患者负性心理状况的评价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简称HADS)[2],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越严重,即负性心理越严重。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对比 在实施护理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能力的测试,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来,实施护理后不论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虽然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自我能力的提升更加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对比表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心理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心理评分对比表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P<0.05。
3 讨论
淋巴瘤患者治疗之后在一段时期之内要面对一些生理上的不适,进而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研究发现,在过渡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3],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在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还有研究表明在护理过程中将健康教育和随访咨询结合可以改善患者瘤性疲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能力[4],此次研究结果也可以证实。
综上所述,在患者出院之后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包括药物指导、不良病症及处理指导、定期回访等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减少负性情绪,有益于患者病情的改善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