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发生改变后所致心律失常相关性研究
2019-01-18朱应华陈海蓉
朱应华 陈海蓉
(纳雍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贵州553300)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容易给患者造成比较大的痛苦和经济压力[1]。许多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结构会产生变化,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心血管不良事件。为探讨心脏结构变化和心率失常的关系,本文对心脏机构正常和异常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高血压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冠心病、肺心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正常构型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61~87(69.52±7.72)岁;病程5~15(3.5±6.5)岁。向心性重构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62~87(69.53±7.72)岁;病程5~16(3.5±6.6)年。向心性肥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63~87(69.55±7.73)岁;病程6~17(3.6±6.5)年。离心性肥大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年龄64~88(69.56±7.74)岁;病程7~17(3.7±6.8)年。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应用美国Marquette公司的Mars 3000 型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24h动态心电图。
1.3 观察指标 观察PST、AF、TAA、SVA、CAV、TVA等心率失常的发生率。PST:阵发性室性过速;AF:心房颤动;TAA:总房性心律失常;SVA:简单的室性心律失常;CVA: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TVA:全室性心律失常。
2 结果
心脏不同构型高血压患者心率失常发生率 向心性肥大和离心性肥大组的PST、CVA、TVA等指标发生率高于正常构型组,差异显著(P<0.05);向心性重构组的TVA发生率高于正常构型组,差异显著(P<0.05)。
分组n(例)APB(%)PST(%)AF(%)TAA(%)SVA(%)CVA(%)TVA(%)正常构型3428(82.3)12(35.3)1(2.9)33(97.1)18(97.1)6(17.6)24(70.6)向心性重构3527(77.5)18(51.4)3(8.5)32(91.4)20(57.1)12(34.2)32(91.4)∗向心性肥大3022(73.3)23(76.7)∗4(13.3)29(96.6)12(39.9)15(50.0)∗21(90.0)∗离心性肥大2923(79.3)19(65.5)∗19(13.7)29(100)11(37.9)15(51.7)∗27(93.1)∗
注:与正常构型相比,*P<0.05。
3 讨论
心、脑、肾是高血压病的主要损害器官,组织结构主要表现为血管组织的重构。心脏主要表现为心脏的肥厚或者扩大,从而引起心脏结构的变化。引起心脏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压力负荷加大,导致心肌肥大,除此之外还有血管紧张素等内分泌因素,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病组的室壁厚度等指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2]。高血压病患者心脏一旦发生结构的改变,心率失常等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almiero等的研究显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的结构变化密切相关[3]。心脏结构变化引起心率失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心室肥大,引起了电不稳定区域的增加,引起了不同形式的电荷折返,从而产生了异位搏动;心肌异常肥厚,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电生理出现异常,引起异位搏动。Saadeh等研究显示,左室肥厚伴有复杂性心率失常患者猝死的几率远远高于正常血压患者[4]。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发生心脏机构异常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几率高于心脏构型为放疗,放疗会在杀死其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其正常组织细胞进行杀伤,且会影响患者口腔自洁功能,使得患者口腔内菌群发生改变,出现口腔炎症,影响正常饮食,从而使得患者出现营养不良。
对该类新生儿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便于将其生存质量改善,使得其存活率提高。实际给药时,患儿可采取不同的体位,包括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等体位变换结合,本次研究对常规组患儿采取不同的体位给药,对实验组患儿采取仰卧位给药,结果显示,实验组给药的效果并不比常规组的差。由于该类患儿的呼吸较为困难,实际护理时不宜多次进行翻动,体位变动将会对患儿造成不良的刺激[4];且新生儿具有不完善的凝血系统功能,脑组织发育也不够成熟,具有较差的脑血管自我调节能力,因此,需将对该类患儿造成的不良刺激尽可能减少,减少体位变动情况,实验组患儿血氧饱和度达到90%用到的时间相比常规组更短。由此可知,给予仰卧位一次给药方案便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其血氧饱和度提高,改善患儿不良症状,便于身体的早日康复,将住院时间有效缩短。
综上可知,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采取仰卧体位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便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