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分析

2019-01-18范国红

世界复合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乙肝病毒乙肝

范国红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 215200

乙肝是病毒性肝炎中的一种,人体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导致自身肝脏发生病变,最终可能导致多器官损害。一项针对我国乙肝患者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约有1亿左右的人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数的8%~10%,慢性乙肝患者(肝脏已出现炎性病变)约2 000万人[1]。肝脏作为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器官,关系到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因感染HBV病毒,导致肝细胞病理性免疫损害[2]。临床有研究显示,肝功能损伤与免疫球蛋白之间有紧密联系[3],该次研究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共纳入60例慢性乙肝患者开展临床检验分析,探究对于慢性乙肝患者而言检验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纳入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30名,男性17名,女性 13名,年龄在 27~61岁之间,平均年龄(40.75±4.16)岁。观察组30,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29~68岁之间,平均年龄(39.98±4.21)岁,其中轻度乙肝 14例、中度乙肝9例、重度乙肝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结合临床表现、ALT指标、血清学检测等结果确诊慢性乙肝;②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精神类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严重肝肾功能、心功能不全者;④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⑤处于妊娠期、哺乳期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清晨进行检验,要求所有受试者至少空腹12h以上,无菌抽取肘部静脉血2~5 mL,血液抽取后使用离心机以3 000 r/min进行10 min离心并处理血浆,将其放置在-20℃进行保存。使用血清免疫比浊法对IgG、IgA、IgM进行检测,全部采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验。对患者开展相应的临床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药物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 IgG、IgA、IgM 水平。IgG 正常值:7~16.6 g/L(700~1660 mg/dL);IgA 正常值:760~3 900 mg/L (76~390 mg/dL)。 IgM 正常值:400~3 450 mg/L[4]。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与对比,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χ2检验,计量资料则以(±s)的形式来表示,通过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

对照组IgG、IgA、IgM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8、7.552、9.608,P<0.05),见表 1。

表 1 对比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s),g/L]

表 1 对比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s),g/L]

组别 IgG IgA IgM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 P值6.52±1.19 14.87±3.23 6.868<0.05 1.19±0.21 3.63±0.46 7.552<0.05 1.29±0.23 2.89±0.44 9.608<0.05

2.2 分析慢性乙肝患者预后与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

通过对30例慢性乙肝患者跟踪随访6个月~3年,分析发现恶化的13例患者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2、7.865、4.601,P<0.05),见表2。

表2 分析慢性乙肝患者预后与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s),g/L]

表2 分析慢性乙肝患者预后与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s),g/L]

预后 IgG IgA IgM好转(n=17)恶化(n=13)t值P值12.99±2.71 16.94±3.84 6.452<0.05 2.61±0.39 3.16±0.79 7.865<0.05 2.35±0.64 2.98±0.69 4.601<0.05

3 讨论

临床有研究显示,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60%-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7.18%[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症状仅出现恶心、食欲不振等,由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发展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部分患者会发展成为肝硬化、肝腹水等。

乙肝病情的传染性非常强,可通过血液、唾液等传播,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短期内并不会有较大的身体影响,但是一旦发病表示已经发展成为慢性乙肝,不仅治疗效果一般,还容易存在较差的预后。目前临床上针对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由于乙肝病毒高耐药性以及变异性的特点,目前并没有彻底治愈慢性乙肝的特效药物[6]。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的血压及其他组织、分泌液中的一种抗体活性蛋白,免疫球蛋白水平的上升主要是因为感染病毒后病毒不断在体内复制并且持续存在[7]。

虽然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乙肝的管理与控制,但是对于20~59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而言,由于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较低,因此病毒携带者的人数仍然比较高。HBV病毒感染机体后并不会直接对肝细胞造成影响,而是特殊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才出现病理性免疫损伤,免疫球蛋白是浆细胞致敏后产生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8]。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 IgG (6.52±1.19)g/L、IgA (1.19±0.21)g/L、IgM (1.29±0.23)g/L 均低于观察组 IgG (14.87±3.23)g/L、IgA(3.63±0.46)g/L、IgM(2.89±0.4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芮志莲[9]共纳入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5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实验组 IgG(13.4±1.7)g/L,IgA(3.5±0.6)g/L,IgM(2.7±0.4)g/L,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 认为免疫球蛋白是能够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病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指标,对临床诊治慢性乙型肝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本次研究结果类似。

通过研究发现,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与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有直接相关性,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肝细胞受损的程度。HNV病毒感染人体主要是诱导细胞免疫反应损伤正常的肝脏细胞。关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免疫球蛋白之间的相关性,可能是因为因肝细胞受到病毒影响到坏死,肝细胞坏死产物产生导致出现非特异性佐剂作用,促使免疫球蛋白水平上升[10]。另外由于体内病毒的存在加上受到机体抗原的刺激,活化多克隆B淋巴细胞,导致产生多种抗体,上述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基本上都是变形的球蛋白,不仅无法发挥出抗体作用还会消耗大量补体,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感染的可能。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30例慢性乙肝患者跟踪随访6个月~3年,分析发现恶化的13例患者IgG(16.94±3.84)g/L、IgA(3.16±0.79)g/L、IgM(2.98±0.69)g/L 明显高于好转人数 17 例 IgG(12.99±2.71)g/L、IgA(2.61±0.39)g/L、IgM(2.35±0.6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发现,免疫球蛋白的数值越高,患者的好转情况不容乐观,表示预后比较差。可以发现,免疫球蛋白指标不仅能够反映人体是否感染乙肝病毒,还能够作为病情发展程度、治疗预后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其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可了解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情况,对进行病情分型、反应肝功能情况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乙肝病毒乙肝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叶卫江:为什么用“乙肝携带状态”替代“乙肝携带者”?
乙肝患者的中西药纠结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六个就诊误区 让乙肝患者“二次受伤”
选择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