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进展性脑梗死血压波动及临床分析

2019-01-18朱小云

世界复合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晨间动压收缩压

朱小云

杭州市大江东医院神经内科,浙江杭州 311225

老年高血压在临床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且发病率可达49%以上,其病因是与主动脉壁变厚及弹力下降有关。临床上多以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以及血压波动大为主要表现。严重可并发进展性脑梗死疾病,促使病情发展恶化,进一步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指标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对于老年高血压并发进展性脑梗死的血压波动情况给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1]。该文选自2016年10月—2018年7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58例高血压并发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和同期选取的5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均采取24 h动压血压波动情况进行深入探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58例高血压并发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该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同期另抽取5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则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对象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 20 例,年龄 66~75 岁,平均年龄(67.21±2.3)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68~80岁,平均年龄(69.23±2.5)岁;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血压监测方式

将两组患者均采取24 h血压动态监测,如(收缩压、舒张压等动压血压情况)分别对患者晨间和夜间进行监测,通过结合患者的作息时间来进行分析和处理。将便携式动态血压测量仪固定在患者的左上肢部位,并给予时间设定为连续24 h,晨间监测时间可每隔20 min进行1次血压测量,夜间可每隔30 min进行1次血压测量[2]。测量过程中,应嘱患者减少运动,保持左臂处于平行状态,促使测量结果保持在80%可作为有效数值[3]。通常动态血压节律有4种情况,即杓形、非杓形、反杓形及超杓形。杓形则提示为正常状态下的人体动压血压节律。其他3种情况均为异常动态血压节律。将所有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情况作出统计与比较[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晨间收缩压、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异常率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发现,观察组高血压并发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24 h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则观察组晨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情况,较对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结果显示,观察组高血压并发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动压血压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高血压患者,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讲,通常会伴随一系列的并发症出现,其中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是进展性脑梗死,且死亡率较高[5]。造成老年高血压患者引发脑梗死的主要临床病因是由于脑动脉硬化,进一步导致机体内动脉阻塞,相邻部位的脑组织也随之受到破坏,同时会伴有出血现象发生,临床上多见于半身不遂、流口水、口歪眼斜以及偏瘫等症状。而脑梗死疾病,好发人群常为高血压患者、冠心病以及肥胖者,除此之外,还包括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也属于易发人群[6]。据有关临床实验显示,可随着老年患者的血压不断增高,血流动态对大动脉造成牵拉力也随之增加,同时动脉紧张性也在不断增加,最终造成血管中的弹性成分产生疲劳以及断裂现象的发生,导致其内膜有损的出现,进一步造成了斑块破裂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栓等不良事件[7]。针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其局限性脑缺血以及神经功能损伤等临床症状均会表现为发展情况,如出现阶梯式加重状态,通常此类情况会持续在6 h以上,长达可延续到数天[8]。引发脑梗死疾病通常是以脑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进一步导致缺血、血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过程[9]。而高血压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因而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采取24 h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患者机体各功能以及代偿能力均有所下降,一旦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情况,促使内皮下胶原组织充分暴露,进而造成血小板发生活化,释放出二磷酸腺苷、血栓素以及凝血酶等物质的出现,导致血栓的形成,而血栓中的栓子又会在脑动脉中进一步栓塞,最终导致神经渐行性退化现象出现,故高血压并发进展性脑梗死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0]。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动压血压情况[(±s),mmHg]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动压血压情况[(±s),mmHg]

组别对照组(n=58)观察组(n=58)t值P值24 h 晨间 夜间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135.5±8.5 148.6±9.6 8.362<0.05 84.3±8.3 90.3±6.9 8.365<0.05 136.7±6.5 145.7±12.5 8.546<0.05 85.1±7.5 90.5±6.7 8.642<0.05 115.5±10.4 142.4±12.3 8.659<0.05 78.3±5.3 89.6±7.7 8.968<0.05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动压血压异常率情况

该次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高血压并发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 24 h 收缩压(148.6±9.6)mmHg、舒张压(90.3±6.9)mmH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则观察组晨间的收缩压(145.7±12.5 )mmHg、舒张压(90.5±6.7)mmHg、夜间收缩压(142.4±12.3 )mmHg、舒张压(89.6±7.7)mmHg,较对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张元涛[9]在研究报告中观察组患者的 24 h收缩压(147.6±9.5)mmHg、舒张压(90.2±6.8)mmHg、晨间收缩压(145.6±12.4 )mmHg、舒张压(90.5±6.7)mmHg、夜间收缩压(142.3±12.2)mmHg、舒张压(89.5±7.6)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结果一致,由此得出,血压较高是高血压并发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一个重要临床指标,在整个入院期间,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老年患者血压情况定期监测,可对高血压并发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观察组高血压并发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动压血压异常率为94.82%,其中包括杓形3例、非杓形15例、反杓形28例、超杓形12例,共55例出现异常动态血压节律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异常率的79.31%,包括杓形12例、非杓形12例、反杓形24例、超杓形10例,共出现46例异常动态血压节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刘忠志等[10]在实验报告中的结果一致。由此可以看出,高血压并发进展性脑梗死疾病可促使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有所增加,另外,晨间监测血压与夜间比较相对较高,是由于人体血压处于平稳的状态下将会出现“双峰一谷”的变化规律,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此类情况。

综上所述,较单纯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老年高血压并发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波动大,同时疾病危险性相对高,应需注意临床监测,可对临床实践中作为预防脑梗死发生进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晨间动压收缩压
清醒时不同时间血压水平预测夜间高血压的价值
国内首个现代箔片气体动压轴承技术培训班在长沙成功举办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晨间咖啡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论晨间谈话的重要性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南屯煤矿深部泵房硐室群动压失稳机理及控制对策
强烈动压巷道支护技术探讨
Time constant of a hydraulic servo valve withdynamic pressure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