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手术对胃间质瘤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9-01-18吴海燕王爱坤

微创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开腹阳性率常规

吴海燕 王爱坤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普外科,江苏省盐城市 224000)

胃间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胃部肿瘤,近几年其发病率逐渐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1-2]。目前,放化疗对胃间质瘤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不敏感,手术切除是治疗胃间质瘤的有效方式。然而常规的开腹手术切除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大,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术后康复[3-4]。近几年随着微创手术和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胃间质瘤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取得了一定的疗效[5]。本研究以我院近期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腹腔镜手术和常规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MRI、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均具有手术治疗指征;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并发其他全身性疾病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其中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年龄45~78(58.91±11.23)岁;肿瘤直径4~9(7.23±1.23)cm;肿瘤位置:胃体6例,胃底4例,胃窦3例,贲门2例。对照组男10例,女5例,年龄44~75(57.22±10.45)岁;肿瘤直径4~8(6.81±1.19)cm;肿瘤位置:胃体5例,胃底5例,胃窦2例,贲门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后行气管插管麻醉,逐层切开皮肤后,探查找到胃间质瘤,观察肿瘤与边缘情况,然后切除肿瘤及其旁系组织,确认完整切除后冲洗腹腔,进行逐层缝合并关闭腹腔,手术缝合后完成手术。

1.2.2 观察组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后行气管插管麻醉,常规建立气腹,在脐孔下方设置一观察孔,并在左腋下5 cm处做主操作孔。腹腔镜通过观察孔置入,观察肿瘤病灶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分布情况,然后采用超声刀进行切除,在进行肿瘤切除时应先切除胃结肠韧带,再进行瘤体的楔形切除。在切除过程中,应控制瘤体切缘距瘤体的距离>2 cm,若瘤体较大则应扩大操作孔再行切除处理。切除的肿瘤冰冻处理后送检病理学,以确定切除部位的边缘是否为阴性。

1.3 评价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于手术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约3 mL,于TGL-20KR型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进行离心,3 000 r/min,10 min后分离得到血清样品,采用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细胞的阳性率),并计算CD4+/CD8+的比值。采用卡氏评分量表(Karnofsky,KPS)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该量表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比较

2.2 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CD3+、CD4+、CD8+细胞阳性率及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CD3+、CD4+细胞阳性率及CD4+/CD8+比值均较术前降低,而CD8+细胞阳性率较术前升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细胞阳性率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而CD8+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x±s)

续表2

组别nCD8+(%)术前术后CD4+/CD8+术前术后观察组1528.55±4.4830.13±3.09*1.85±0.181.56±0.14*对照组1529.34±4.7533.98±3.49*1.83±0.181.21±0.13*t值0.4693.1990.3407.095P值0.6430.0030.763<0.001

注:与术前比较,*P<0.05。

2.3 KP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KPS评分比较 (x±s,分)

注:与术前比较,*P<0.05。

3 讨 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胃间质瘤最有效的方法,其关键在于能否将瘤体完整切除,避免癌细胞残留或转移[6]。常规开腹手术可完整切除胃间质瘤,但是由于开腹手术的创伤性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使得患者的预后较差,影响手术效果[7]。腹腔镜手术则能避免常规开腹手术的不足,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手术切口较小,对患者的腹壁肌肉组织无明显损伤,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腹腔镜手术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术后康复较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免疫功能指标中,观察组术后CD3+、CD4+细胞阳性率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而CD8+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这是由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性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免疫功能损伤较小[9-10]。在生活质量评分中,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患者的心理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小、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可作为胃间质瘤患者的常规手术方式之一。

猜你喜欢

开腹阳性率常规
常规之外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别受限于常规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