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价值分析
2019-01-18奚丽君
奚丽君
(无锡市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183)
引 言
急性左心心功能不全简称急性左心衰,是指心肌收缩力和心脏负荷在短时间内受到某种原因急剧降低和增加,使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1]。具有病情发展迅速、危急等特点,若未得到及时的救治,极易引发肺水肿、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甚至死亡。相关研究证实,如在救治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抢救结果、缩短救治时间有积极意义。故此,本研究选取我院部分接收急救的患者给予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展开研究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入选急性左心衰患者共计83例,病例的选择时间为2014年6月到2017年6月。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对急性左心衰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2];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无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者;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中28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48~85岁,平均(66.5±8.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45~86岁,平均(65.4±7.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在患者进入抢救室后,遵照医嘱取患者半卧位、鼻导管吸氧、检测心电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道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体位护理。使患者双腿自然下垂,避免静脉回流,轮椅后背放一些柔软的支撑物,在床的两边放置护栏,防止患者坠床。②酒精湿化与给氧护理。了解患者是否酒精过敏,为氧气面罩气囊充气8~10ml,与中心供氧相连加入浓度为30%~50%的酒精湿化液的湿化瓶,将氧流量调节在10~15ml/min,将其固定在头部,同时监测心电、血压、氧饱和度,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合适的体位和吸氧量。③给药和建立静脉通道。采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沉着冷静的遵医嘱用药,防止出现药物配错的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调整药量与滴注速度。④心理护理。熟练掌握各项操作,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抗疾病的信心,缓解或消除其恐惧、紧张的心理情绪。给予患者适当的情感支持,使其能更积极的配合治疗。
1.3 疗效评定
根据两组患者治疗护理45与60min后的呼吸情况、体位、肺部啰音、心率、血压等临床体征和症状改善情况将其分为显效与好转两种评定标准。显效:呼吸困难与肺部啰音明显改善或消失,生命体征稳定。好转:呼吸困难有所好转,肺部啰音改善程度不超过一半肺野,心率每分钟不超过120次,呼吸每分钟不超过25次,血压平均下降幅度在30%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9.0对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显效率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应用x2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抢救45、60min后,观察组中2例患者死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对照组中出现3例相同死因的患者,60min后,观察组患者从抢救室转出的36例,对照组21例,观察组的转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抢救45、60min后的效果(n,%)
3 讨 论
临床上对于急性左心衰的治疗,主要以利尿、扩血管、强心作为主要治疗方向,除此之外,快速有效的急救护理也是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3]。优化急救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以加快抢救速度、增强护理人员的预见性能力、提高急救效果为主要护理目的,将急救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力求在最短时间内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每项急救措施[4]。优化前,在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仅遵照医嘱进行各项处理,并未明确规范急救护理措施和护理目标,导致由于护理人员的不同水平和能力使患者得不到相同的救治效果。且患者进入抢救室后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湿化吸氧,使其呼吸困难症状得不到有效缓解。优化后,护理人员应用轮椅接诊患者,使其保持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量,从而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并在患者进入急救室后,直接给予面罩吸氧和酒精湿化,有效提高氧气分压,改善低氧血症。与优化前相比,优化后一律采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方便固定,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与此同时,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运用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恐惧、焦虑等情绪,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急救的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过程中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有效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成功率,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