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9-01-18祁露
祁 露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脑科监护室,江苏 靖江 214500)
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超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检查后确诊,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0.67±10.32)岁;出血量33~81ml,平均(51.62±10.73)ml。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0.95±10.69)岁;出血量34~80ml,平均(51.45±10.29)ml。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血压控制、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定期复查等内容。
1.2.2 观察组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患者排解内心不良情绪,不仅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利于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
(2)健康教育:医院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同时印发相关宣传教育手册,为患者及其家属创造更多了解疾病知识的途径,从而减轻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惧,更加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1]。
(3)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应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早开始。包括患者卧床休息时,调整患者肢体姿势,避免关节变形。尽早开始吞咽功能恢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自主进食能力。由被动床上运动,向起坐运动、床边运动、楼道运动逐渐过渡,逐渐恢复患者的机体能力。注意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主动和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分别分析评定两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和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应用ESS积分法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应用Barthel对患者的基本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应用改良Rankin量表对患者的致残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工具,对研究过程中记录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分别用 t 和 x2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致残率
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MRS评分,致残的评价标准为MRS评分结果≥3,观察组发生致残的患者共有10例,其致残率为25%,对照组发生致残的患者共有30例,其致残率为7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神经恢复状况
在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且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改善,但在治疗结束3个月之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和基本生活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统计结果见下表1 。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指标统计
3 讨 论
近些年来,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其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的特定,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术后患者恢复缓慢,容易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超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干预,在尽早解除血肿对于神经的压迫之后,通过心理干预、健康宣教、康复护理等护理措施,尽量避免患者的中枢神经受到过度的损伤,促进相关神经细胞的修复。特别是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重新恢复已经丧失的神经功能,重建正常的神经环路网络,改善患者的预后[2]。
综上所述,超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干预,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有着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