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1-18马燕
马 燕
(溧阳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 溧阳 2133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其发病与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有关,患者常伴有昏迷症状,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为了配合临床治疗,保证疗效,急性脑梗死致昏迷诊治中,需提供科学的护理服务。本文选择30例患者将其分成2组采取不同方案进行护理,现在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选择的30例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9例男性,6例女性,最小45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7.1±5.28)岁。观察组,10例男性,5例女性,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66.3±5.6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数据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遵照医嘱,对症治疗(如降压、脱水、溶栓),加强饮食指导与宣传教育,保持病房干净整洁。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制定循证护理方案。脑外科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与科室治疗与药物,提出循证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寻找循证依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2)实施循证护理。第一,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血压、脉搏等,观察心电监护,若是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予以抢救处理。待患者入院后,提前准备好急救物品,方便随时抢救。责任护士实行特级护理,24h连续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第二,心理疏导。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家属十分担心,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情绪,易发生护患纠纷事件。对此,护士应主动与家属沟通,向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与治疗方案,借助成功案例鼓励支持患者家属,缓解家属负面情绪,获取其信任,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操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第三,并发症护理。压疮护理,全面了解压疮发生机制,积极预防压疮,护士协助病人更换体位,间隔2h翻身1次,详细记录相关数据,若是发现压疮,及时通知医生,并予以处理;肺部感染护理,责任护士每天检查病人口腔与呼吸道情况,协助病人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与呼吸道分泌物。护理操作中,坚持无菌操作原则,预防肺部感染。
1.3 疗效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2)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根据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表进行判断,涉及物质生活、躯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等四个项目,得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分析
参与本实验的急性脑梗死致昏迷的患者30例用SPSS20.00软件处理,生活质量予以t值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予以x²值检验,检验值P若是低于0.05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n(%)]
2.2 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各项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危险大,其中,昏迷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见后遗症,昏迷时间越长,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越高,预后越差[2]。因此,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需积极开展护理工作。常规护理,是一种被动护理方式,护理内容片面单一,针对性不强,未将病人作为护理的主体,强调疾病,忽视病人,无法满足人们对护理的新需求,应用价值不高。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具有计划性的护理活动,发现临床护理中的问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获得解决方案,并与当下临床相结合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是循证医学及循证保健的重要环节[3]。循证护理,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旨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护理现状,提出循证问题并寻找循证依据,制定循证护理方案,从病情监测、心理疏导和并发症三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促使患者早日清醒,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从本文探究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较高,说明循证护理模式可对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康复起到促进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