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模式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2019-01-18练小琴
练小琴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伴有咳嗽咳痰,严重者可合并呼吸衰竭以及肺心病[1]。生活方式调整是预防COPD加重的重要措施,许多患者因无法戒烟、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原因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因此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十分重要[2]。Orem自理理论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新的方向[3]。本研究采用Orem护理模式对并发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2月收入我院呼吸科的121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Orem组与常规组,Orem组63例,男/女为42/21例,平均年龄56.15±11.52岁;常规组58例,男/女为39/19例,平均年龄55.98±12.24岁。两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并经患方知情同意。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经肺功能等相关检查后符合指南指导下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诊断[1];(2)患者生命体征尚稳定,可进行基本日常活动。排除标准:(1)合并有肿瘤、心力衰竭以及其他脏器严重的功能不全;(2)意识不清或有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本研究进行。
1.3 方法
常规组在患者入院后予以呼吸疾病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准备好病房所需用品,介绍病房环境并做好健康宣教,必要时予以心理护理。
Orem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Orem护理模式。结合患者病情以及患者总体的机体状态对入院后的患者进行评估,选择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或者支持教育系统。
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选择完全补偿系统,具体措施:(1)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并予以相关处理;(2)由于患者长期卧床,需预防压疮,将普通病床更换为气垫床,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每2小时翻身1次,受力部位使用水垫;(3)使用气压挤压双下肢,预防双下肢血栓形成,每天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双下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在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好转,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此时可选择部分补偿系统或者支持教育系统,具体措施:(1)此时患者病情较前好转,护理人员可与患者进行更多的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负面情绪予以安慰,并鼓励患者坚持治疗,提升患者的积极性与依从性;(2)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对患者的病情进一步进行解释与介绍,增进医患之间的互相理解;(3)患者处于恢复期,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病情综合考虑,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以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为主,此外,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锻炼,如吹气球、室内活动、卧位四肢锻炼等;(4)为患者及家属发放制定好的健康教育手册,并对手册内容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定期组织患者开展健康讲座,对相关疾病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提高患者依从性。
1.4 观察指标
1.4.1肺功能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个月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最大通气量(MVV)、第1 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第1 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1.4.2 自我护理能力
使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该量表覆盖了自我责任感、自我定位、自我护理、定期复诊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等五个方面,共50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0到4分,与项目符合程度越高得分越高。得分越高提示自我护理能力越高。
1.4.3 健康教育水平
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护理干预后的健康教育知识水平进行评估,涵盖五个方面,每方面20个项目,每个项目1分,共100分,分数越高获取知识程度越高。
1.4.4 满意度与纠纷发生情况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满意度进行调查,并统计医患纠纷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肺功能指标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肺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Orem组肺功能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常规组(P<0.05)。
表1 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肺功能指标对比(s)
分组 n MVV(L) t P FEV1(L) t P FEV1% t P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 58 87.29±12.63 76.39±9.68 5.217 0.000 75.67±11.49 65.69±9.94 5.003 0.000 48.87±15.03 53.69±10.44 2.006 0.047 Orem组 63 87.94±11.69 65.41±8.37 11.802 0.000 75.97±12.55 58.97±6.42 9.572 0.000 49.07±14.99 57.94±12.57 3.599 0.000 t 0.294 6.688 0.137 4.461 0.073 2.014 P 0.769 0.000 0.891 0.000 0.942 0.046
2.2 自我护理能力
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入组前的ESC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Orem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2.3 健康教育水平
如表3可见,护理干预后Orem组患者各项健康教育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表2 ESCA评分比较 (s,分)
表2 ESCA评分比较 (s,分)
分组 n ESCA t P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 58 69.94±10.02 88.69±17.86 6.973 0.000 Orem组 63 70.26±10.28 127.48±18.87 21.135 0.000 t 0.173 11.589 P 0.863 0.000
表3 健康教育评分比较(s,分)
表3 健康教育评分比较(s,分)
分组 n 自我护理 疾病知识 康复训练 饮食习惯 呼吸功能 总分常规组 58 14.47±2.54 11.58±4.64 10.88±6.42 11.14±2.36 10.17±3.64 69.67±18.04 Orem组 63 16.37±3.68 13.37±3.69 15.54±3.34 16.64±3.87 12.57±3.14 78.84±17.63 t 3.278 2.358 5.066 9.340 3.892 2.827 P 0.001 0.020 0.000 0.000 0.000 0.006
2.4 满意度及纠纷发生率比较
Orem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41%(62/6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6.21%(52/58)(P<0.05)。Orem组医患纠纷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8.62%(52/58)(P<0.05)。
3 讨 论
COPD好发于老年患者,由于肺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低氧血症甚至诱发呼吸功能衰竭,发病率和病死率正在逐年升高。减轻患者的症状,阻止病情的恶化以及防止急性加重是主要的临床目标,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以及健康知识水平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一步。Orem自护模式强调自我护理的观念,重在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目前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4]。
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Orem组肺功能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常规组。提示Orem护理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干预可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其原因可能是Orem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随患者病情进行调整,从完全补偿到部分补偿再到支持教育的模式,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COPD患者的治疗重在预防,因此出院后患者的自我护理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对病情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组前的ESCA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Orem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提示Orem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常规组。Orem护理模式重在让患者学会自我护理的能力,通过指导患者饮食以及康复锻炼,可显著提升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Orem护理理论提倡进行有思考的护理,即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5],本研究显示,经2个月的护理干预后Orem组患者各项健康教育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可能是本研究Orem组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通过针对患者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并且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对手册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使Orem组患者的各项健康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
本研究结果表明,Orem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Orem组医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Orem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更加细致的护理,各项护理措施均在患者病情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为患者量身定做,同时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从而提高满意率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6]。
综上所述,采用Orem护理模式干预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可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水平,降低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Orem护理模式是一种优质的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