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对促进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及治疗依从性提高的作用
2019-01-18丁燕红
丁燕红
(无锡市儿童医院外科,江苏 无锡 214023)
在儿科中,常见的肘部损伤以肱骨髁上骨折相对显著,占小儿肘部骨折的50%~60%,好发年龄为5~12岁[1]。手术方式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是常见的临床应用方式,但是,该种治疗方式引发并发症的概率极高,由于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年龄较小,因此,不存在主动锻炼意识,会造成关节畸形等不良现象发生,从而对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常规的护理措施相对缺乏主动性和单一性。因此,常规护理实施下的临床效果十分不理想。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干预具有护理措施针对性,能够循序渐进地恢复患儿的运动功能,有利于患者最大程度上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例数:4 8例),2 0 1 5年5月~2018年5月是此次研究的选择时间阶段,分不同的组别行差异性护理措施:研究组(方式: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对照组(方式:常规护理)。
研究组:24例组内患儿中有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5~10岁,平均(6.66±2.11)岁;骨折发生在左侧的患儿有15例、骨折发生在右侧的患儿有9例;属于尺偏型骨折类型的患儿有8例、属于伸直型骨折类型的患儿有7例、属于桡偏型骨折类型的患儿有6例、属于屈曲型骨折类型的患儿有3例。
对照组:24例组内患儿中有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4~11岁,平均(6.57±2.09)岁;骨折发生在左侧的患儿有16例、骨折发生在右侧的患儿有8例;属于尺偏型骨折类型的患儿有9例、属于伸直型骨折类型的患儿有8例、属于桡偏型骨折类型的患儿有5例、属于屈曲型骨折类型的患儿有2例。
纳入标准: X线片确诊患儿为肱骨髁上骨折;年龄在12岁之下。
排除标准:属于先天性肘内外翻畸形;存在血管神经损伤。组间基线资料数据指标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儿必要的心理安慰和抚慰;定期对患儿的石膏固定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患儿的体温进行定时监测;预防患儿发生并发症。
研究组:①患儿入院后,评估其患肢肿胀程度及疼痛评分,控制疼痛评分≤3分时进行患肢早期功能锻炼:主要是伸指、握拳活动,每天3组,每组20下。每次伸指握拳应尽量充分,并逐渐加大活动量,以不疲劳为宜。根据患肢肿胀度对外固定的松紧度进行及时调整[2-3]。术后3天内密切观察患儿病情,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并且固定好石膏位置,若有血液从石膏表面或周围部位渗出则将其标记出来,并在一旁写好出血时间,若血迹不断扩大则代表出血征象,应紧急通知医师处理;②术后4~6天内饮食要以清淡为主,指导患者家属多给患者使用果瓜蔬菜,不要使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饮食要少食且多餐,患者要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依据患儿的特性制定锻炼计划。④术后1 周后,建立患儿的个人病例档案,督促患儿家属带患儿定期来医院复诊[4-5]。
1.3 观察项目
对组间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治疗依从性评分指标进行差异性对比。
1.4 数据处理
当P<0.05时,意味着统计差值存在对比性,且运用了SPSS22.0软件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研究组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1.67%)、治疗依从性评分(87.75±5.21 分)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其中,研究组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更高,P<0.05。见表1
表1 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治疗依从性评分率数据对比
3 讨 论
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是针对患儿的病情特点制定针对性相对较强的护理干预措施,并予以系统性康复训练,系统性康复训练的内容更加多样化且形式更为多元化,能够有助于患儿的病情康复;术后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观察能够及时处理不良症状,最大程度上减轻患儿的病症痛苦感,可采用注意力转移的方式帮助患者将恐惧等不良心理转移,以此提高治疗依从性;饮食干预有助于骨折的愈合,保证康复效果。
结合数据:研究组的功能关节恢复优良率(肘关节)(91.67%)、治疗依从性评分(87.75±5.21 分)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其中,研究组的功能关节恢复优良率(肘关节)、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更高,P<0.05;由此可见,将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应用于干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之中,可促进患者病症康复,能够大大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