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护理策略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1-18陈霞
陈 霞
(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江苏 海门 226100)
终末期肾脏病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高达十万分之一;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方式之一,治疗过程中通常会伴随恶心、呕吐、营养不良等身体反应;经过临床研究发现,针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营养护理策略对患者在营养护理,对患者的体质量指数、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改善身体素质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效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前来就诊的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抽取7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3~75岁之间;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21例,年龄21~73岁之间。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和肾功能,BMI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首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主要是:对患者安排合理的饮食计划;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精神压力带来的紧张情绪;每天按时观察记录患者身体情况;提供健康指导让患者了解注意事项。
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营养护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安排饮食护理,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饮食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如:饮食方面应适当食用含有高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切忌水分的摄入量不能过多;给患者及其家属普及有关终末期肾病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知识(发病原因、治疗方式以及影响),终末期肾病的基础治疗血液透析的一些注意事项,血液透析对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作用;在基础治疗期间对患者的体质指数进行记录和检测,注意体质指数的增长<3%。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体质质量指数、基础护理合格率前后评分进行比对,最后进行判定那组护理效果优秀;生活质量评分标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越好;体质质量评分正常范围应在18.7~23.9之间;基础护理合格率越高表示恢复情况为优秀。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试验,计量资料使用平均值±标准差(±s),采用独立样表t(或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 ²检测。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体质质量指数评分对比(见表1)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期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体质质量指数评分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进行护理干预后在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体质质量指数评分上出现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体质质量指数恢复情况评分对比
2.2 通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相比较对照组的合格率为71.05%(27/38)低于观察组89.47%(34/38),两组之间的而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营养护理策略就是针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所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进行调节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在做血液透析期间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为了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血液透析期间采取营养护理策略进行干预调节,以便治疗顺利进行。在护理改善期间,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让患者对终末期肾病以及血液透析有一定的了解,在治疗期间能积极配合;同时增加患者对营养搭配的认知程度,让其意识到营养护理对改善末期肾病血液透析的重要性。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会让身体丢失一部分营养物质(如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这需要通过营养护理来补充所缺失的营养物质。一、营养护理期间,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指导,缓解治疗期间患者的精神压力,对治疗效果和恢复能力有很重要的帮助。
不论是从生活质量、体质量还是基础护理合格率上,观察组的整体情况都是优于对照组,合格率对照组71.05%(27/38)<观察组89.47%(34/38)、生活质量对照组(64.22±3.40)<观察组(78.86±3.51);体质质量指数对照组(19.63±3.15)kg/m2<观察组(23.95±2.65)kg/m2;两组所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的来说,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时,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加上营养护理,对患者的体质质量指数、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据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