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降低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术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1-18张霞
张 霞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1)
扁桃体切除术是临床治疗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等疾病常见外科手术之一,术后出血是该术式最常见并发症,若不能及时有效对患者进行止血,可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有研究显示,做好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术后护理工作对其术后转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本文作者抽取在本院接受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方案与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比分析循证护理在降低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术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抽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患者均符合扁桃体切除术手术指征,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及心脑血管或者肝肾等重要器官组织严重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存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伴有精神系统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等无法正常沟通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58岁,平均(24.72±5.44)岁;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56岁,平均(24.55±5.65)岁。两组患者资料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术后行循证护理,具体步骤如下:由护士长与资深医师、护师等共同组建循证小组,结合患者病历情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总结引起患者术后出血的原因,找寻护理依据,制定合理个性化的循证护理计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护理:①心理护理:择期行手术治疗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负性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患者依从性,应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通过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动态讲解手术流程、治疗效果等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手术认知,同时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排解内心消极、抵触等不良情绪,树立积极乐观战胜疾病信心。②术前护理:术后出血与患者身体情况存在明显关联,术前应协助患者完成凝血功能与血常规等检查项目,对存在检查结果异常或存在手术禁忌者应及时汇报给责任医师。另外,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做好保暖护理避免感冒,关注患者体温变化,注意有无扁桃体急性发炎患者。③术后护理:术后取侧卧位或半卧位,指导患者随时轻咳吐出口腔内分泌物,带少量血丝为正常现象,若为血性分泌物提示患者存在出血倾向,应及时汇报给责任医师检查创口,并对症进行止血或补血、补液等处理。术后疼痛可引起血压升高,增加出血风险,需积极进行沟通或通过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提高其疼痛耐受力,对疼痛严重致吞咽困难者,可遵医嘱应用止疼药物进行镇痛。
1.3 观察指标
统计术后24h患者出血情况,计算出血率。出血标准:术后24h内患者血性分泌物>50ml即为术后出血[2]。并通过自制调查表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以 形式代表计量资料,T检验比较,以[n(%)]形式代表计数资料,x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出血情况比较
研究组未有术后出血情况,出血率0%;对照组有5例患者术后出血,出血率为16.67%。研究组术后出血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远优于对照组(80%),P<0.05。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 论
术后出血是扁桃体切除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术后康复效果,若一直出血不止,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术前完善检查、严格掌握手术禁忌症、术中将扁桃体完全切除并彻底止血、降低操作失误、术后给予患者合理、科学的护理对预防、降低扁桃体切除术术后出血具有极为重要意义。若发生术后出血,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配合度,对找寻出血部位、了解出血原因具有重要意义。及时针对性地采取止血、补液等对症措施对保证患者安全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循证护理是将科学研究结果作为理论依据,提出问题找寻证据,完全遵循科学证据,结合患者需求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具有较强的客观性,摆脱传统护理模式以临床经验为依据的护理观念,同时满足现今“以患者为核心”护理理念[3]。徐艳秋在研究中发现对扁桃体切除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血发生风险,提高临床护理质量[4]。
本文对6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研究发现,研究组术后出血率(0%)远低于对照组(16.67%),护理满意度(100%)远优于对照组(80%),P<0.05。与上述徐艳秋在研究中的结论基本相吻合。进一步证实对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出血风险,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维护良好医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