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ΦΝΑ内固定术与Δ ΗΣ应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疗效对比
2019-01-18徐亚斌南京市栖霞区妇幼保健院骨科江苏南京210028
徐亚斌南京市栖霞区妇幼保健院骨科,江苏南京 210028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多发于老年患者。相关研究指出[1],与其他年龄段人群相比较,高龄人群大部分存在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等情况,在跌倒或撞击后极易合并该类型骨折。在临床上,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式类型包括: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锁定加压钢板(LCP)、动力髋螺钉(DHS)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2]。如何选取最合理有效术式,提升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质量,一直是临床热点研究课题之一。该文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7年8月所收治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以评估PFNA与DHS两种术式临床价值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所收治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0例,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75.65±3.19)岁;对照组 60例,男 26例,女 34例,平均年龄(76.10±3.16)岁。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纳入标准[3]:①明确外伤史,并经X线片检查确诊新鲜骨折;②年龄>70岁,且均符合手术指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①合并多处骨折或者股骨粗隆间陈旧性骨折者;②合并恶性疾病患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不全者;④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DHS内固定术,完善术前准备,在全麻下,取仰卧位,垫高患侧臀部;于骨折处皮肤取4 cm左右切口,分离肌肉、组织,将大粗隆及下方股骨外侧骨面暴露,经手法牵引将骨折端复位,在透视下确认复位情况,复位满意后后在大粗隆定点下3 cm左右处打入导针,并根据患者个体特征选择合适动力髋螺钉,固定,复位满意后彻底冲洗,逐层缝合包扎。
1.2.2 研究组 予以PFNA术,在全麻下,下肢稍内收、上半身健侧偏斜,取患足内旋15°的牵引体位;在大粗隆顶端10 cm范围内取3~4 cm切口,在大转子顶点插入导针,C臂机透视下证实导针位于髓腔内,沿导针在股骨近端扩髓,并拧入PFNA主钉,深度及方向无误后拔出导针;在瞄准臂引导下,前倾15°向股骨颈打入导针,确定在位后,使用空心钻沿导针扩大通道,并敲入相应长螺旋刀片,在X线透视下确定位置并锁定;同时,在瞄准器辅助下置入远端锁定钉1枚,安装尾帽,确定位置无误后,冲洗关闭伤口,术毕。
1.3 疗效观察
临床表现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包括:不愈合、螺钉松动、髋内翻。随访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4]。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为(80.23±9.15)min、术中出血量为(180.12±47.37)mL、骨折愈合时间为(96.23±10.4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表现情况比较()
表1 临床表现情况比较()
?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中,仅出现1例不愈合、1例螺钉松动,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5),见表 2。
表2 并发症发生情况
2.3 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71.16±5.12)分、(90.22±4.1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 3。
表3 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3 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
3 讨论
DHS内固定术属于髓外内固定系统,具有抗弯力强、可发挥静力和动力性双重作用等优势,有利于骨折愈合,一度被认为是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金标准。但是,由于采用DHS术需暴露范围较大,可导致术创过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患者恢复。相关研究指出[5-6],DHS术可导致股骨颈内骨量大量丢失,且抗旋转力量较差,松动后难以再固定牢靠,其手术失败率高达10%~20%。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内侧支撑,手术需要大粗隆和粗隆下外侧骨皮质完整。而PFNA内固定术属髓内固定,主钉位于髓内,可让股骨内外侧均承受一定应力。与其他内固定方式比较,PFNA内固定术具有如下优点:①对解剖复位不强求,可减少软组织剥离,有利于保护骨折周围血运,骨折愈合率更高;②抗压、抗拉能力更强,可避免螺钉侧向滑动;③由于主钉远端承受力较分散,可避免应力过于集中;④主钉与头钉形成固定角度有利于颈干角完全恢复[7]。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为(80.23±9.15)min、术中出血量为(180.12±47.37)mL、骨折愈合时间为(96.23±10.4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PFNA内固定术临床表现更好,这可能与与其更吻合生物力学要求有关。另一组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中,仅出现1例不愈合、1例螺钉松动,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FNA内固定术并发症更少,临床应用价值更高。最后一组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 (71.16±5.12)分、(90.22±4.1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FNA内固定术更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熊林等[8]研究指出,PFNA内固定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9%,且手术时间更短、骨折愈合更快,临床表现明显优于DHS内固定术。与该次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PFNA内固定术临床表现更好,并发症更少,且更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尤其适用于高龄骨折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