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分析
2019-01-18刘佳潘君
刘佳 潘君
618000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上以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为常见症状,但是经过检查一般不存在引起以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持续性,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多以改变生活习惯为主,具体措施包括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针对患者个人情况实施心理治疗等,较少使用相关药物[2]。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往往影响到治疗效果。
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恢复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24~70岁,平均(42.5±3.8)岁。对照组男24例,女36例;年龄22~68岁,平均(44.8±3.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住院环境护理、生活方式护理、饮食习惯干预,以及药物护理等[3]。⑵观察组则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分如下几个方面:①心理护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病程较长,而且经常出现各种消化不良症状如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睡眠障碍。长期的不良状态会影响到患者心理情绪,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躁、抑郁等情绪,针对患者个体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对其实施心理护理,通过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病情,并向患者介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知识,促使患者加深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同时也帮助患者树立健康心理。为争取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支持,护理人员还要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并引导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积极作用,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也引导家属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给予患者正向心理辅导,提高患者情绪。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相关情况,同时还要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面对面讲解等形式为患者开展健康知识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深入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要点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改进治疗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引导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运动,因为适度运动不仅可以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提高消化能力。③饮食睡眠护理:告知患者饮食必须保持清淡,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水果和蔬菜,在调整饮食的基础上注意保持营养均衡,保证患者机体的营养供应。还要对患者的睡眠实施护理干预,注意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同时减少夜间巡房次数,避免吵醒患者。对于部分存在失眠的患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促进睡眠,比如睡前饮用热牛奶、泡脚等;日常护理中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患者受寒。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系统症状评分,评分主要参考腹痛、嗳气、恶心、呕吐等7项。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分别是(14.5±3.7)分、(7.2±2.5)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分别是(14.2±4.2)分、(12.2±3.1)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消化系统症状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更高,这说明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消化系统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