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会期间,听听这些“强基层”的好声音

2019-01-18王夏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6期
关键词:全科医疗卫生学历

本刊记者 王夏玲

2019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基层医疗”成为医疗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当中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哪些建议呢?

吴浩:借助智慧医疗,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负、赋能

我国正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基层医务人员是慢性病防控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主力军。然而,基层医疗领域存在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各业务系统不联通、医联体内部信息不共享、服务能力弱、群众对其服务能力信任度不高等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建议,评估、整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减少不必要的数据收集工作,简化表格内容;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将基层从应对考核的大量“填表”工作中解放出来,还时间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加快互联互通建设,打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壁垒,将信息应用于远程医疗、双向转诊、检查结果互认、药品配送等;推行智慧家庭医生协同服务,应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手段,为居民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接得住、留得下”,慢性病“管得好”;建立智能化慢性病管理平台;将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嵌入医生工作站,辅助医生按照规范实施诊疗。

毛宗福:基层强,助力实现“健康”中国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表示,医学本身的初衷就是以“健康”为中心。正如一位名医所言,医生的工作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而这些“安慰”“帮助”的工作大部分都在基层,部分需要治疗的患者才应该去大医院。减少百姓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健康风险,让百姓少得病、不生病,要靠能防治结合的基层。

基层医疗机构的定位和功能和大医院不同,病前预防、病后康复都在基层。

但是,目前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还在学大医院收住患者、给患者做手术,在防治结合方面做得不够多、不够完善,难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关键原因就在于全科人才缺乏、能力不足。

目前,全国注册执业的全科医生不到30万人,全科医生待遇低、职业发展受限,激励机制不完善;百姓对全科医生不信任,认为能治好病的大医院才能管理好健康,这些都是影响全科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

只有基层强大起来,让基层机构有人才、有动力做好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才能实现“健康中国”。

吴相君:全科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相君一直高度关注着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并在会上提出了关于全科医学培养的建议。

作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全科医生在基层承担着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责任,为居民个人及家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甚至个性化的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吴相君表示,受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当前我国全科医生执业水平和人员数量与“健康中国”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基层医疗仍然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

像一些地方的社区服务中心,本科学历以上的医生不到50%,大专学历的医生占到35%左右,中专学历以下的医生占20%左右。乡镇卫生院本科学历医生20%左右,大专学历的医生40%左右,中专学历以下的医生达到35%左右。到了村级医疗机构,大专学历的医生占20%,中专学历及以下的医生占到将近80%。

据统计,当前有全科医生21.9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1.15名全科医生,距离2030年每万人口拥有的全科医生数量还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全科医生的薪酬待遇比较低,这已成为制约全科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据统计,我国一些地区的全科医生薪资待遇3 000元/月左右,而有的国家的全科医生的收入待遇是社会平均工资的3~4倍,这些都会导致全科医生岗位缺乏吸引力。待遇低,人员数量少,这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分级诊疗制度很难在基层落实。

基于这些问题,吴相君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对全科医生的培训,包括传统的师带徒这种学徒式的模式,也可施行模拟培训、网络培训、临床教学,实行班级式的临床再教育,培养一批全科医生。

二是提高全科医生的健康管理水平。健康管理是“健康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未病”未来也会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但是基层医生在这两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三是加强全科医生差异化管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常见疾病不同,要分地区加强全科医生对地区性疾病的掌握和判断。

四是希望社会上的编辑出版单位和医学界的专家学者能编辑出版更多适合基层诊疗的指南和书籍,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方便基层医生学习、掌握。

猜你喜欢

全科医疗卫生学历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知识无力感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